及时止损?舍得割肉方为智者

讲个故事先: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该种飞机机身大、装饰豪华并且速度快,其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元。项目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就发现了问题: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但是停止研制也是可怕的,因为以前的投资将付诸东流。于是他们迟迟无法下决心停止项目研发。

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做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以及运营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在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本来可以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最后,英国和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是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身。

上面这个故事,在经济学里被称为“协和效应”,也就是"沉没成本效应“。人们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他们其后的决策,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沉没成本(Sunk Cost)”,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说起沉没成本,最先让我想起的就是股票,你会发现,虽然都知道及时”割肉“可以止损,但是能做到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反而选择补仓,越补越多,越难以脱身,直至套牢;人们大多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保留亏损的股票。

花钱买了电影票,进场发现电影不好看,可是你还是会坚持看完,因为钱已经花了嘛,即使浪费掉更多的时间也舍不得已经“沉没”的电影票钱。

一个赌徒,最难以离场的时候是他输钱的时候,因为他总想着翻本,赢回已经“沉没”的本钱。

虽然工作没激情,薪水也不高。让人觉得像鸡肋,之所以鸡肋,往往是考虑到已经沉没的成本,这时很多人选择坚持下去,并非没有更好的机会,而是舍不得已经付出的大把的青春、时间和精力以及现有的养老及福利等等等等。

所以,商家会利用这种心理,想办法为你制造沉没成本,以求提高成交可能。

比如有时商家会在你有一点购买欲的时候,让你为商品付定金,定金相对于商品价格来说并不多,但即使后来你不那么想买那件商品了,因为舍不得让定金“沉没”,你多半还是会去买下那件商品。

商家往往会试图让你办理会员卡,因为你会发现,即便会员卡里积分不高,同类商家相比,你还是更倾向于去已经办了会员卡的那家,因为舍不得那已有的积分,于是你会继续花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积分,然后花更多的钱…………

传销更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很多人为了拿回沉没成本,不惜骗朋友骗亲戚骗家人!

沉没成本本身并无好坏,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花费。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已经打翻的牛奶,不要再为它不停地哭泣,就当是个教训,已经损失的投资就不要再去纠缠,就当是交学费了,及时止损,方为智者。

你如果真的能够克服这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将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好了,亲爱的朋友,你想起了哪些沉没的成本?又想到了哪些商家的花招呢?欢迎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及时止损?舍得割肉方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