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独比赛”是各地面向中小学生的艺术类大赛,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三大类。每年的“三独”比赛都是孩子们的艺术盛会和欢乐盛宴,备受老师和家长们的关注。
近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邻县中小学三独比赛中的独唱项目的评委工作,联系以前曾经参与过的本县组织的幼儿唱歌比赛,感慨颇多,特撰写成文,以供各位家长和同行参考。
选一首合适的参赛歌曲
参加独唱比赛,首先需要根据孩子的演唱能力选一首合适的参赛歌曲,我认为要避免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选曲过于陈旧或大众化,有的学生选择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等。不是说这些作品不能选,而是想要把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演绎好,往往需要更好的处理、更高的驾驭能力,才能让评委“眼前一亮”,否则会很容易与心中的“标准版”进行不自觉地对比,看上去在选曲上省时省力了,实际上并不讨巧。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
误区二:选择无法驾驭的流行歌曲。比赛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就是在中学生独唱比赛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选择的参赛歌曲都是流行歌曲,比如《微微》、《夜空中最亮的星》、《下山》等等。不可否认,孩子们选的流行歌曲大多主题都是积极向上的,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相当于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并不太适合孩子们的音域,也难以表现出来。
那么中学生除了选择流行歌曲,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
我认为至少还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歌曲;二是可以从每年的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作品中进行选择。这两类来源都是有质量保证的,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范唱和伴奏。
那为什么选择的人很少呢?我想一是不喜欢,二是不知道。这两个原因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原因,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究了。但愿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去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高雅的音乐氛围,避免出现在少儿歌唱比赛中流行歌曲“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
注意自然、正确地发声
歌曲选好后,怎样才能唱好呢,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但都应该注意能够自然、正确、科学地发声。从比赛情况来看,部分孩子的发声存在着低音下不去,高音要么发虚,要么因唱不了而走音的问题,缺乏正规的、合理的发声方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以及能力选择音域合适的歌曲;另一方面就是请教专业的老师辅导,并且要根据要求进行持之以恒地练习,如此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像歌唱家一样去歌唱
唱歌是对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用声音、表情、体态去表达歌曲的情境,去表达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从比赛情况来看,部分孩子歌曲和表现融为一体,灿烂的笑容,自然得体的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还有部分孩子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部分幼儿园小朋友在演唱时动作过多,有时甚至影响了歌唱的气息,可以进行适当简化,以不影响歌唱,相得益彰为宜。
部分小学生一上台时就会双手在身边呈45度撑开,摆出一个标准的像小树一样的造型,过于机械,不够自然。
部分中学生演唱时没有任何动作和表情,仿佛只是发声的机器,缺乏表现力。
这里说的表情和动作并不是刻意地去做,而是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由内而外的一种体现,是享受艺术的一种自然的状态,要像歌唱家那样自信、富有感染力地歌唱。
摆正心态,享受过程
在比赛中还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幼儿歌曲比赛中。可能是孩子比较小的缘故吧,家长的关注度比较高,部分家长甚至想方设法地托关系、打招呼,只为了孩子能顺利晋级或是拿到一等奖。我有时觉得很疑惑,这样的奖状即使拿到了又有何意义?
我觉得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坏处:
一是使得孩子无法知道自己真实的歌唱能力和水平,不能形成正确认知;
二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努力或不努力都没有价值,反正最后总会拿到理想的奖项。
设想一下,当孩子以后遇到更多的人生挑战时,会不会也会有这种“不劳而获”的侥幸思想?
比赛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各方面获得了哪些提高,比如表现能力、演唱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发展远比那一张证书要重要的多。
衷心地希望家长们能够摆正心态,正确地去引领、陪伴孩子享受比赛的过程,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避免过度包装,要像一个“真正的孩子”
比赛过程中,孩子们一个个闪亮登场,看上去自然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些孩子还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为舞台表现增色不少。
而部分孩子则有点包装过度。一是表现在穿着上,有的孩子穿着类似成人晚礼服的那种单薄的拖地长裙,看上去非常违和;有的则过于追求“形似”,唱小鸭子,就得穿一套小鸭子的毛茸茸的演出服,唱小皇帝的,就穿上一件不伦不类的龙袍,着实没有必要。
二是表现在妆容上,有些孩子浓妆艳抹,过于成人化。有些孩子则眼影过重,印象中有一位孩子涂着金色的眼影,远远看去金光闪闪,活像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眼睛,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针对歌唱类比赛,评委们主要从歌唱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分,自然、得体的穿着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孩子唱得不好,再怎样打扮和穿着也是无济于事。过度包装不但不能加分,甚至有时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家长们能让每个孩子都像一个“真正的孩子”那样上台歌唱,而不是像某歌星,像参加某娱乐综艺走秀节目。
以上是我参加相关评委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另外,我觉得在认真组织艺术比赛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做好相应的培训或说明,进行正确的方向上的引领,让家长和老师避开误区,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化,促进各类艺术比赛的水准更上一个新台阶。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动听的歌声陪伴孩子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