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观念:孩子主要任务是提高学习成绩,做家务干什么?

在正式开始阅读本文之前,先仔细回想一下:

你平时有没有让孩子参与过家务劳动?

最近一次让孩子帮助你做事是什么时候?

如果想不起来,或者没有,那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很可能正在被你惯坏。

想要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从小培养做家务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曾国藩曾说,判断一个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看这三条:

第一,看这个孩子几点起床;

第二,看他是不是主动做家务;

第三,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喜欢读书。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从小会不会做家务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年。成年后的家庭是你自己的,要靠自己去创建。爱情抵抗不住琐碎的家务。

在很多欧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几乎是共识。在德国,甚至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并且没有哪个孩子对这条法律持有异议的。

因为,从家长方面来讲,大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家长的首要责任就是让自己孩子通过做家务,从小就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从孩子方面来讲,做家务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动手能力。

一位德国爸爸表示:“我每个月给孩子零花钱,这些零花钱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劳动,比如为花园里的花草浇水、翻土以及帮助父母洗餐具等等,与其让孩子将来做寄生虫,不如现在就教给他们劳动技能!”

其实从孩子3岁开始,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了。参考下面的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妈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什么年龄的孩子该做哪些家务。

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做家务

有时候不是孩子懒,而是你没有给他们动手的机会。或者说虽然你“要求”孩子参与了家务劳动,但方法不对,孩子根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

现在,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些家长搞起了“大包干”,不仅把家务活全部揽下,甚至本该孩子自理的事情也一律代劳。长此以往,不少孩子慢慢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劳动、不会劳动。

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内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其实家庭生活中的锻炼能带给孩子更多。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自强都是一生的财富。

爸爸妈妈们应该学会让孩子去体验家务劳动,而不是包办一切,看似爱孩子,实则害了孩子。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为了扭转这种偏颇的家庭教育方式,浙江等地近日出台办法,开始探索“家务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劳动是人与社会的直接互动,是心脑合一丈量世界的手段,也是激发创造意识的根基。由此而言,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在所有劳动活动中,家务劳动是最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好处很多。

其一,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人总是要脱离父母、独立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其中,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尤其重要。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有效培养一个人有条理、有秩序生活的习惯,由此衍生出对自我时间、空间和发展规划的管理能力。

其二,可培养责任担当的意识。

参与家务劳动,一方面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更尊重他人的付出;另一方面能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欢乐与满足,认识到自我付出的价值。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未来清晰地定位角色、自觉地承担责任,在困难面前能抗压、在团队之中懂合作。

其三,可打好知行合一的基础。

社会不只在书本里,更在现实中。要在现实生活中做高手,就必须通过劳动参与实践、知行合一,家务劳动正是涵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泓活水。孩子在看似简单的家务活里,逐渐掌握动手实操的技能,养成善于实践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懂得以“做”辅助“学”,把书本知识学活用活。 

青少年尝试做家务、勤于做家务,是劳动意识的萌芽,是实践精神的源头。因此,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应将家务劳动列为“必修课”。从家长角度讲,要放手让孩子做些家务,该自理的事尤其要自理。

从学校角度讲,首先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设计和布置劳动家庭作业。

此外,还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他们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只有上好家务劳动这一课,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错误观念:孩子主要任务是提高学习成绩,做家务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