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你剁手了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都变得焦虑不已,整日行色匆匆。怕错过这次考试后,再无机会,还是报名试一下吧,以防万一;这个课程听起来不错诶,我要是学会了说不定会很厉害(自我意淫),报吧。“知识付费”紧紧抓住了人们的时代焦虑感,大肆兴起,不知你剁手了么?

“知识付费”的浪潮,让多少人受益,又让多少人迷失,又愚弄了多少人?有人说,它是收“智商税”的一种形式,蛮伤人的,但的确不少人惨遭此类不幸。那么,你为“知识”付费了么?付费之后坚持学习了么?学习效果如何?有人说,痛苦本身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而我想说,付费本身很简单,哪怕是为了学习付费也不能代替学习,对课程的融会贯通才是学习。

之前曾经报过一个很火的英语课程,价值很高,学完整套课程受益匪浅,感觉像是重塑了我的英语学习观,完全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然而,也正是因为我学完了整套课程,才注意到和我之前经历的每一个课程一样:第一节课的点击播放量基本代表了课程报名购买量,之后点击量不断递减,其递减规律既算不上等差,也不构成等比,难以捉摸。总的来说,就是莫名其妙少的一塌糊涂,两三节课过后,点击量有无第一节课的二分之一都很难说。而最后一两堂课,更是格外冷清。让人唏嘘不已。

相信你也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这是为何呢?

据我分析,有以下几大因素:原因一:课程垃圾,不想要看下去。有一些课程往往在各大平台上以浑水摸鱼的姿态出现,看到它与其他优秀的课程并列推荐,难免不使你动心。结果么,课程内容真的让人无力吐槽,比如说教穿着打扮的老师自己的着装一塌糊涂、教谈恋爱的老师自己就是直男癌本身,不知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如此自恋且好为人师?还好我只是好奇随便点开看看,真信了他们可如何是好?

原因二:不适合自己,对课程内容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诶,这个看着还不错,逼格蛮高,说不定会用到,下单。然后有一天你兴高采烈地打开课程,却发现:他在说什么?完全听不下去,还是去做点别的事情吧。这种情况常出现于选择时不了解,实际观看时不适合或者无兴趣。

原因三:不断购买新课程,时间不够用,先囤着。这点应该不用细说,谁还没屯点课程,看不看另说是吧。

结合这三种可能因素,我认为在为知识“付费”时也应当理性克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毕竟几个G的资源屯在网盘或者电脑里又能如何,你不学,都不属于你!还白占了空间,消耗了你的精力不是。所以,在“付费”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尽量选信任度较高的、评价较好的,避免受欺骗。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想要什么,或者反向排除你不想要的倒推想要的。你的时间就那么多,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值得。最后呢,一句靠谱但听起来很像废话的建议送给你,选了就坚持,至少用心实践过再说合不合适、好不好、值不值得。如果什么都坚持不下来,不如不学不付费。省下的钱多买些零食吃也是好的哟!


你说

你总怕追不上时光的脚步

只好浮光掠影地赶着

可知

时光哪曾饶过谁

你可以艳羡,但请谦虚好学

你可以求成,但请稳步向前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却未必最容易到达

往往走了弯路,才知何处是正道


最后呢,与你不期而遇,愿如故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付费”,你剁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