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落窠臼的定情信物

爱情,是世间最经久不衰的主题。情至深处,我们便自然会希望用一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便有了万千缱绻情诗,有了不尽的缠绵爱歌。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写下那动人心弦的文字,唱出那感人至深的旋律。所以便有了这些的定情信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书是青山常乱叠,灯是红豆最相思。点点烛光就好像红豆。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情起而深,但有因为种种不能相见,便借红豆来言说。曹雪芹笔下的红豆更近似与血泪,实在是让人觉得伤心。这红豆可以说是最多怨气的定情信物了,一怨天涯海角恨不能相见,二怨万般相思无人知。若说爱情的本质就是互相的思念,那红豆或许是最好的点缀了。

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陌上桑》里,男人为之倾倒的罗敷是“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是“耳著明月珰。”罗隐在《杂咏》诗所写的游春女子是“金环耳际摇”。

1、南朝 梁 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2、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3、唐 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4、唐 岑参《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手把铜章望海云,夫人江上泣罗裙。”

5、唐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6、清 吴伟业 《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所以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古人用头发寄托相思之情,而梳理头发用的梳子也成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在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

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他与你的亲密关系,有白头偕老之意。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钗也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香囊一般是女子送给自己的钟意郎君的,一来显示自己的刺绣功底,二来香囊也颇为实用。香囊就可以遮掩味道,而且有些还可以趋避蚊虫。

在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局曾给过宝玉香囊,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绾臂双金环”指缠臂金,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落窠臼的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