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少年人的仗剑远游,总是多了一些诗意,少了一些离愁。而对于青年李白来说,更是多了潇洒飘逸的心境和雄奇瑰丽的想象。这也许与他少年时在四川山中学道修仙的经历有关。

大唐开元十二年,开元盛世的壮丽篇章已经徐徐展开,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此时的李白学业有成,意气风发,正是大鹏展翅恨天低的年纪,他立下誓言,要“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增长见识,砥砺学问。

李白一路乘舟,从四川出发,“夜发清溪向三峡”,直奔当年楚国的故地湖北,湖南,一路上饱览险峻无比的瞿塘峡,也被巫山神女峰的神秘所震撼,顺流来到荆门山。

荆门山与虎牙山遥遥相对,险峻万分,同时也是山地和平原的交汇点,李白坐在舟中,随着船过荆门,只见高山渐渐的远去,江汉平原渐渐显露在眼前,这里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电影般的镜头感,空间感和流动感。

船只渐行渐远,回首荆门山,遥望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山倾泄而下,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入夜之后,李白兴致不减,独立舟头,平原上的长江与三峡上的长江是完全两种脾气,江水平静如镜,中天明月高挂,俯视江中,月影娟娟,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仰望天际,云霞迭起,水汽蒸腾,结成海市蜃楼一般的奇景。此情此景,诗人却是低头,看着江面凝思,还是故乡的水好,对我万里相送,共看美景。

李白的诗,工整流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读来很是有一种桂花载酒少年游,万里觅封侯的感觉,充满了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浪漫主义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