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阅读,右手写作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左手阅读,右手写作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冯阿军


谈论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个话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老师来说,也许会有些大言不惭。但是即便这样,我还是要谈一谈。

与优秀的人为伍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浅薄,由此内心会激发出向上的动力。由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创办的正道语文群,我在2017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在正道群里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语文老师,还有很多特级教师。这些优秀的教师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大家庭里,我的浅薄暴露无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来没有像此刻那么迫切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想要像苔花那样绽放牡丹的光彩。名师的成长经历,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才是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铺路石。

一、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

如果我们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比成一棵大树,那么阅读就是扎入土壤的根。读的书越多,那么根就扎得越深,树才会枝繁叶茂。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教师理应是全社会阅读的楷模。然而事实上教师的阅读情况实在令人堪忧。2014年,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对上海4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进行了阅读调查,其后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教师阅读时间短:82%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其中,阅读时间达90分钟以上的仅占6%,60-90分钟的占12%,30-60分钟的占48%,另有34%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下

教师读书数量少:61%的教师在过去一年里读过的书不超过4本。其中,3-4本的占32%,1-2本的占26%,还有3%的教师一本都未读过。

教师购书数量少:86%的教师在过去一年订阅的期刊杂志低于2种,79.4%的教师一年购买的书籍少于10本。

教师阅读效果差:在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阅读方式中,39.2%的教师以浏览为主;其次是泛读,占32%;最后是精读,占28.8%。  

上海,国家教育教学的前沿城市,教师阅读竟惨不忍睹。其他地区的教师阅读现状更不必说了。

朱永新教授说“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也放弃了阅读,不少教师只靠几本教学参考书在课堂上打拼。教师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现象的缩影。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的阅读开始。”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这套教材的编写专治学生读书少。我不禁思考:这套教材的编写难道仅仅治学生读书少吗?我们语文老师呢?在我的周围,我发现真正热爱读书的老师很少,喜欢刷屏的老师却很多。手机正在夺去老师们的读书信仰。我也是其中之一。写到这不禁汗涔涔。

吕叔湘先生说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改革,根本的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高水平老师必然教出高素质学生。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只有读书。读书才是教师最好的备课。读什么书呢?个人浅薄的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绘制自己的阅读地图。

1.读语文专业的书。语文老师读书的首选应当是自己专业方面的书。读本专业的书是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奠基,是厚实素养的关键。我们在选书时以“语”为核心进行广泛阅读。我们要读中外名著,尤其是教材规定的名著自己一定要深读,真正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这样才有底气站在讲台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要读诗词歌赋,继承古典文化,传承古典文化。我们要读文学评论类的书籍,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我们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这类书读起来虽然有些难,但是这些“磨脑子”的书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真经,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不会患“知识贫血症”。除了读这类书之外,前沿语文教学杂志也是教师的案头书。最好每年都要订一份相关的语文杂志。我从2008年开始就每年订阅至少两类语文教学杂志。《语文教学通讯B》、《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之友》成了我成长的好伴侣。

2.读和语文有关联的书。读语文专业书是阅读的主打,但是光读此类的书还是不够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讲解文言文时会需要很多历史方面的知识来铺垫。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历史知识的浅薄。所以,历史类的书应该成为老师闲暇之余研读的对象。美学和哲学类的书虽然很难,但是也应该纳入我们的阅读地图,以此来锦上添花。除此之外,一些和语文有关的杂志也应该去好好读读,比如《读者》、《意林》、《演讲与口才》等。

上面所说的都是白纸黑字的书,其实还有一种“书”需要我们用心阅读。阅读这类“书”,我们成长的脚步会不断加快。

3.读名师。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语文老师专业成长的巨人就是“名师。”名师的教育理论、教学实录、课堂视频是我们迅速成长的加速器。拜读名师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重要保证。教学的实践体验、探索,是自己成长的最根本的要素;而拜读名师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少走弯路的必要途径。从名师身上我们可以吸收教育教学的“营养”。因此,教学之余,应多亲近名师,拜读名师。应不断地读叶圣陶,读陶行知,读吕叔湘等语文界的泰斗;读魏书生,读于漪,读钱梦龙,读陈仲梁,读余映潮等老一辈;同时也读程红兵,读程翔,读韩军,读李镇西,读李海林等中年一辈;还要读王君、读肖培东、读董一菲等新一辈。这些名师会我们的专业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可能。读他们什么呢?读他们的思想,析他们的教学设计,品他们的教学细节,悟他们的教学行为,就能获取其他书本中无法得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并借此不断地反观、比照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扬弃、革新自己的教学。这样,在不断拜读、研究、反思、扬弃、优化的过程中,就会使自己的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写作是专业成长盛开的花

一个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叶老呼吁老师要勤写下水文。叶老的教诲,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去实践呢?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给拒绝写作找理由。其实,那是在为自己的懒惰,自己读书少找理由。当我们读的书多了,感悟就多了,写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曾经,我把论文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一度不敢越“雷池”。随着读书的增多,心里面会突然冒出写作的冲动。于是,动脑、动笔。写作的过程就像女人分娩,一边要忍受痛苦,一边要憧憬痛苦之后的幸福。就这样写着,我慢慢尝到写作带来的成功愉悦。县级、市级、省级都获过奖。除了论文,我们可以写作的东西还有很多。

散文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家常写作。初中阶段的写作重点是记叙文。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那么指导学生的写记叙文一定游刃有余。现在写作的平台太多,被别人发现的几率太高。“”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平台。在这里以文会友,磨炼文笔。加入“”之后,会不由得给自己定写作目标。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文友喜欢,被加入专题,心情总是如花般美丽。我还会把自己的文章转发到班级群里,邀请学生一同欣赏。学生的肯定与崇拜是一种最特别的奖励。

教学反思应是语文老师写作的常客。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到,教师的成长必须有经验的积累,但光有经验不够,还必须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门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写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写作的重点,说必定哪天名师梦实现了呢。

教育故事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写作的对象。我们和孩子打交道,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故事。这些或美好,或曲折,或反复的故事,只要我们留点心用文字记录下来,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一直用教育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班级里的故事。一路写来,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会贴近学生的心灵,学会共情,学会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班级管理更科学民主。

我们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几根“金针”,怎么能够“度生”呢?新时代下,学生可学习的途径五花八门,教师不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所以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左手阅读,右手写作,让自己磨出“金针”,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前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手阅读,右手写作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