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五百家为一党,这个党的名字叫阙。童子,是未成年的少年。命,是出使,替宾主传达辞命。

阙党的一个少年,受主人之命,来向孔子送信传达信息。旁边的人看了,觉得这小孩有出息呀!小小年纪,主公就派他来办事了。就问孔子:“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

孔子说:“我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看见他与长者并行,他呀,不是求上进,是求速成。”

按古礼,小孩应该站着回话,不应该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去。这孩子急于表示我已经是来办大事的大人了,刻意地要大模大样坐上去。行路,应该让长者走在前面,他却故意要跟长者并排走,也是宣示我和你平起平坐。所以这孩子是求速成:我是大人,我是大人,你们都要承认我!

❤️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亲爱的战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6点半了,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论语宪问篇的第43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描述的是孔子去会一下自己的发小,一个叫原壤的人。原壤这个人和孔子同岁,是一起长大的。但两个人的路不同,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原壤有点放浪形骸,不拘形迹。

孔子去看他的时候,他没有正儿八经的接待,而是像个夷人,也就是像野蛮人一样在那里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孔子看了,气不过,就说出了这样一番比较有名的话:你小的时候就不懂礼节,不知道友爱兄弟,处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大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出息,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老了也没什么追求。你说你这个岁数了,一点用都没有,还不死,不就像贼一样吗?说完以后还用手杖去敲了敲原壤的小腿骨。

这句话听起来肯定会觉得:孔子您老人家是圣人呀,您怎么说话那么狠呢?这是有原因的,这是对他的发小,不是外人,说话相对来讲比较随便。

另外一个说话看对象,原壤这个人他真的是不拘于形骸,因为他自己的母亲死了,孔子去帮他忙,那真是比孝子还孝子。

而他竟然跑到他母亲的棺材上唱情歌,可见这个人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孔子说重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一章里面是告诉我们,我们小的时候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就是与兄弟朋友、同学,各种各样的关系要处好,然后稍微长大一点的,我们要有志向要作为,到老了以后也要老有所得,不能混吃等死。

想想我们中国人都不会的,特别是我们战友们。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之后,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论语宪问篇的最后一章。这一章讲完呢,在整个一篇就结束了。

宪问篇是目前我们学过的所有篇里面章数最多的一篇了,讲了很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大家一个是认真的听,另外一个就是当你听完以后,好多战友都记了笔记了,没事的时候可以翻一翻,不要说我听完了就过了,就算了。

即便是我们做了回馈了,也要再看一看,再了解了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里面的温故知新,不是指我再复习一遍,而是在翻看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感悟,新的体会。

会发现原先我只是听了,但是没往心里去,这个点没有get 到我。今天再看忽然开朗,结合自己情况发现,这一点我做对了,那一点我没做到,切己体察,大家明白吗?

好了,我们还是先来看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这样这里面先来做一下名词解释。

什么叫党呢?就是500家为一党,党也可以相当于是一个镇,一个地方行政单位,阙,有的人说是这个党的名字叫阙,也有的人说阙党是一个地方团体的名称,不管怎么说吧,就是一个小单位,一个小地方。

童子指的是年轻人,古代是20岁行弱冠礼,表示成年。20岁之前都叫童子,未成年,所以这里面它不一定非得是三五岁的孩子,10岁、8岁,也可能还不到20岁。十七八,十五六。

将是带来的意思。命是命令,或者说消息,消息或命令。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阙党那个地方有一个未成年人,带着别人的使命而来,和孔子交谈,和孔子接洽。

或,大家都知道,就是有人,具体是谁不详,问之曰,向孔子来发问,说:益者与?就是通过您和他的接触,您发现这个童子他是一个求上进的人吗?

说到这里,大家都注意,我们为什么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呢?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就是看起来好像是我自己做事,与别人不相干,其实不是的,你在做,别人在看,在观察。

观察什么呢?观察你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通过观察就能够发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可以知道你的过去,也会知悉你的将来。

所以我们也要要出去办事,一定要小心,要谨慎。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说话办事都要注意,不要很随便。

当你很随便的时候,你就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你想在他身上再翻身就很难了。

我们来看看孔子,他是怎么评价这一个人的,其实这就是行为学,通过行为,来发现你的问题所在。

孔子说吾,就是我,见其,是他,坐在位子上。

这一点和大家补充一下,我们现在人都平等了,说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落座,特别是对小孩还特别优待。很多家庭里面来了客人,或者到人家做客,小孩子往往是坐在主位上,大马金刀往那一坐,有菜先给他吃,有饭先紧着他,他说话也很不在意。

其实这要在过去来说,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表现,说明这个家庭是没有教养的。

在过去,不是说那么久远的年代了,就是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不能上桌,直到上初二那年,我才能上桌。

平时的话家里来客人,我只能去给端茶递水,给点个烟,在一边伺应着。然后他们客人和我父亲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厨房,在外面等他们吃完了酒足饭饱以后,我们才能上桌,这是礼节,少年不上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这个人虽然是带着别人的使命而来,算是代表。但是他毕竟年龄小,见着德高望重之辈以后,他是不能那么去坐的。即便是作为客人去坐,也绝对不能坐在正常客人的位置上。

按说宾主落座,客人坐在主人的身边,属于特别隆重的招待的。但由于他年龄小,是不能坐在那个位置,要往下坐一坐,以显示自己对他代表的那位的尊重,也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这孩子没有,他大马金刀的,像他代表的人一样,坐在那个位置上。

第二个行为就是他与长辈,德高望重的人等等,一起走路,按说在过去有非常明确的礼法约束,那就是让长者先行,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里面有特别强调,这是儒家的价值观,其实在孔子之前也已经这样了,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是这个童子,他没有遵守,以与长辈,以孔子或者说以与这些人并行而为荣,洋洋自得。他既然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既然他能够走路和这些大人一块走。

那说明什么?他在心中没有这个礼节,也没有这个敬畏。

所以他在说话的时候,虽然没有说他说话,但是他说话的时候肯定也是特别不注意的,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后辈的身份,以谦卑的态度来对待,说话之间肯定也是不太客气。

因此孔子就判定这个人,他不是一个谦虚好学者,而是一个求速成的人。

孔子之所以下这个判断,就是因为他善于观察,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必然反映什么样的思想,而什么样的思想呢,他也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这样的童子他不会有大出息,因为他从小就不谦逊,就不求上进,只想享受成果而不想去努力,所以他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成就。哪怕他现在看起来比较成熟,好像有点模样,但差远了。因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是进步的,是发展的。

这里面其实是告诉我们,看人要看长远。长远从哪里看呢?从细节里看。细节从哪里体现呢?就是我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些行为其实反映着我们很大的心理。

你看这些年少成名的,少年得意的,小时候你觉得他很厉害的,表现的好像很牛逼的,往往最后都一般般。

为什么?他可能天资稍微聪明一些,有一点小聪明,但是他没有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上去。小时候那点聪明能有多聪明呢?你不求上进,你又怎么可能真正取得什么成就呢?

而许多年轻人,多经过一番挫折,一番磨练,一番努力,到了中年上来,往往会成就比较多。因为经历了挫折,经历了磨练,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知道世事之艰难,才能够铺下身子来,好好的去学习,好好的去交流,好好的去成长。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战友,其实现在不管年轻还是老,我们都是学无止境,所以都不要骄傲,不要自满。言情举止都要注意,谦虚一点没坏处。

这.里面的这个童子他犯了什么毛病呢?再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犯了一个毛病就是,他特别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你看我都代表谁谁谁来出使了,让您知道。我和他一样,你们要承认我,要承认我,恐怕自己得到的承认还不够。

其实我们前面孔子也曾经讲过多次,不患其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不要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害怕自己还不够了解别人。

不患其不己之也,患其不能也。不要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我,自己很憋屈,我都已经很那么厉害了,你们怎么还看不到呢?我都怎么怎么样了,你们怎么还不着呢?

所以我要表演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我是很牛逼的,我是很厉害的,我是不得了的。

因此就会做出种种宣势性的言语出来,这些宣势性的言语动作,对别人来说就成了一个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刺激,这个刺激对别人好不好?不好。

如果说要能够被别人反弹回来,再照见自己,是自己膨胀了,那也行。如果说没有人反弹回来,照不见自己,那么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一定要老老实实的,扎扎实实的求上进,把功夫用在修养上。

可不可以表现呢?可以表现,适当的晒一晒,还是以这个练字做比方。

我沉下心来一笔一画地用心的写,写完以后就展示出来,在班级群里面让老师指点指点,然后同学看一看,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其实也是好的。

但展示只是觉得自己进步了,鼓励自己,绝对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很好啦,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定要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速成的,要想成功,功夫在平时。

/平时下足了功夫,有了足够的积累,功到自然成,瓜熟蒂落。你只管耕耘,目标正确方向,方向正确,方法正确,然后又能够保持节奏,孜孜不倦的前行,那么你取得成功,早晚的事情。

还不到时候,就急于想成功,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成功,更加不成功。当然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不是说想成功是错误,我们必须想成功,志向要有,我们一直强调说一个人要有志。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大方向,一个是有什么样的目标,这是一个具体的,比如说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目标,这是具体的。

然后再细化,一步步的去实现,持之以恒,收获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了。

再回顾一下这一章,就是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一个机会,去出使,要特别的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我们穿着要正式,我们的打扮要得体,不要不合时宜。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包括落座呀、吃饭时的座次安排,包括吃饭时候的应对,一来一往,你问我答,包括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能去拿着筷子到处扒拉。不能去吃人对面的东西,不能眼睛只盯着好吃的菜,不能不照顾别人的情绪等等。

包括在走路的时候,要礼让三先,让长辈先走,要跟得上,不能落太远了,说话要清晰,既不能太大声,让人觉得吵,也不能太小声,让人听着。

长辈要夸你的时候,要谦虚,要彬彬有礼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待人接物。

因为从这里面地方能够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给大家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从而决定了你们以后的关系如何来处理。

好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至此为止,我们论语宪问篇的第14篇已经全部学习结束了。

从明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十五篇,卫灵公篇第一章。

卫灵公问陈(zhen)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那这一章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要在一起学习和探讨,感谢聆听,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