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笔记1

最近开始看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老师讲的还算有意思,打算后面继续听下去。一边看,一边及时做好总结梳理,防止听着听着就忘了。

1、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现有心理学研究中,过多地关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忽视了积极的心理因素,目前研究数量比例为21:1。

而积极心理学中,快乐并非是对痛苦的否定。消除抑郁或者焦虑的感觉,并不意味着我同时会变得更加快乐。

我们常常问,我们的痛苦是什么?我们的焦虑是什么?常常不问,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美德是什么?但长远来看,欣赏积极的东西同样重要。当我们对好的东西心怀感激时,那些好的东西便会增值。

2.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

疾病模型:我病了,我的病该如何治疗?我要怎么样才能摆脱病魔?

应对:你不舒服?哦,那就去治病吧。

健康模型:我病了,是因为我不够健康。因为我没有追求那些让我健康的东西,没有做到我该做的。

应对:你不舒服?那你应该加强锻炼,注意健康。


发现两者的差异了吧!疾病模式注重的是针对病痛来寻找方法,而健康模式注重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不生病不代表健康,摆脱抑郁并不意味着快乐。摆脱消极和变得积极不是一回事。我们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更多的快乐。  

传统模式认为,治好疾病就健康了。而积极心理学模式认为,人生病是因为生活中的健康因素不足。因为你没有追求到那些使你健康的东西,缺少这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健康模式认为我们会生病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削弱,所以我们会生病。而疾病模式,他们认为,你不健康,那就想办法战胜疾病。

相信改变是会发生的,改变会成为指数增长。


3.关于幸福

任何外在的刺激不可能长久,能够影响我们的并不是期望的高低,而是期望是否重要。错误的期望是,去某个地方,找到理想的伴侣。这一过程本身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指数。正确的期望在于相信内心的变化。实际上,这件事情并不会使我们感到幸福。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意愿和可能性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我们的地位或是银行的状态。关键在于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看待身边的方式,看待成败的方式。

我们身上有某些特定的本能,这些情感是本能。但同时,接受这些情绪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关键在于我们用何种方式和态度表达感情。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追求幸福并不是自私的想法,幸福是正和游戏。只有你幸福了,你周围的人才会受到你的影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课程内容:01-05(环境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心理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