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心得

这是2022年读的第二本书,说起来我们为什么需要项目化学习,是为了心智自由。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热情而有创意的生活,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应该是有灵动生命的生活者!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千江有水千江月。人是多样的,社会是丰富的。“和”并不意味着大家都整齐划一,它的基础也正在于其差异性和多样性。其实不管是芬兰教育还是美国的项目化学习,有一个共通点,相比于中国,都更加自由。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自主权利比较大,学生也是有选择的学习或者有选择的发展方向,有时候也不是单一的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涉及到综合性的知识!

我们书上举的例子包括美国的HTH、英国的P21、加拿大BC省还有新加坡以及芬兰教育,都强调“做中学”,不单纯的记忆知识,而是强调从实践中,真正的动手做出作业。这与我们平常要求的家庭作业不同,是真实的。所以,他们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没有太多的边框!而“做中学”思想映射的两种原型,一个是手工艺活动,另一个是科学探究活动。两种虽然有差异,但是都属于有科学探究性质的思维活动。

知识与能力建构。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展现,而是知识与能力的再建构。高质量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成果离不开学生对核心知识与能力的习得,项目的推进过程就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过程。如果只是展示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意义是有限的。而且要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想象和动手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提到学科项目,它并不针对主科课程,科学、道法等与真实世界联结紧密的学科也可以设计。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合作与沟通、倾听与表达等学习素养!单纯的理解学科项目可能比较难。但是探索实例则教会我们什么是学科项目。以古诗词为例,传统的学习让学生依赖老师的讲解,但是诗词之美,文化传承,可是需要自己体会,通过驱动性问题分解,则达到了目的!并不只有学科项目才叫项目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学等都可以做为开始。师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先有了兴趣,以学生为主要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

再来说说跨学科项目,它不是单纯的1+1模式,而是要融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把物理化学生物题出在一张试卷上,而是综合起来的实践活动。理解了这个,学习项目化就比较容易了!

跨学科项目也不是为了跨而跨,而是要在解决问题中产生自然的、不可分割的理解。是学生合作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的项目,涉及两个以上学科的核心知识。跨学科项目提出了,怎么实施呢?因为没有可依托的教材,所以还是靠老师有发现的眼睛,可以是学生提出的真实的问题,也可以是重大事件或新闻热点,亦或者是人类世界中永恒的问题和现象等等。然后,学校要给予课时保障,还要组建跨学科的教研团队。当然,评价也要明确标准。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老师的挑战!

在这里不得不说“有限失败”,个人认为是有价值的试错。毕竟学科项目无迹可寻,基本上都来自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什么的,都是在探索,谁也不敢保证都是对的,所以,在探索中排除。虽然有的结果没有成功,但是有意义!

项目提出了,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成果呢?学生的能力或者说素质在项目化学习中有没有得到提升,需要我们使用合理的评价量规,用精准评价去表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评价量规的设计能力,设计出合理,可测评、可量化,可视化的评价准则。

还有项目化学习的课堂的氛围应该是安全的、创造性的和有挑战性的。安全感是第一位的,是人内心基本的需求。

百年前的中国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变革和尝试都不是一次成功的。中国建构也是在持续地科学地“做”出来的,同时要依据中国的国情来实施,还要平衡传统教学法!

所以诸君仍需努力,共建我教育理想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