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一纸诫子书,千载为父情!

作者:王漫

图片发自App


诸葛亮(181年一一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市)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和发明家。在世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其代表作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今天请欣赏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解:

①诫:警告,劝人警醒。②澹泊也作“淡泊"。③广才:增长才干。④淫慢:一作“慆慢",过度享受。⑤险躁:冒险急躁。⑥冶性:陶冶性情。⑦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用,有“用世“之意。⑧穷庐:破房子。⑨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方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懒惰,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是诸葛亮54岁时临终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只能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赏析:

这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

主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明志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出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有节俭的力量,有好学的力量,有励志的力量,有速度的力量,有性格的力量,有惜时的力量,有想象的力量,有简约的力量。

全文仅仅86字,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简约而不简单。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遂成为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爱孩子,连母鸡也会,但要把孩子培养成材,则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大事。愿天下父母从这篇《诫子书》中,得到启迪,好好培养孩子,使其于家于国有望!与君共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佳作欣赏/一纸诫子书,千载为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