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卖身葬父-24孝故事有感

古文: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译文: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今孝感)。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诗证: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卖身贷钱为亡父,身葬富户甘成奴。葬父修得良缘路,父作媒桥点迷途。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神仙,派遣天女之助,以成孝道之礼。今天我们读来,此则故事应该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真实性是说古时家贫,父母死后不能安葬于土,后人借钱办理后事而无力偿还,以自己去债主家打工赎身,以奴打工,以还债务。在封建社会,地主放高利贷为主要的剥削劳众的手段,造成很多家庭死人后无法安葬,只有卖身为奴,以全死人入土为安。同时,孝感之地名,现在还在湖北境北,此地人人还在传颂和称道。

董永卖身葬父,是当时社会形式所逼迫,是董永以孝为礼节,值得当时或现在人学习。

董永卖身葬父,完成对父母安葬,完成自己的孝道,完成自己做为后代的职责。古人以死人为大,死人以入土为安。红事白事,白事为大;仇家血海,死人前不见血。这都说明了社会中,以死人为大为主要事务为关键事件。古人认为,人生到世,辛苦一生,做牛做马,离开世界,让TA安详,让TA安静,让TA平静归去,以表示对死人的一种尊重,特别是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值得身边的尊重。

董永卖身葬父,为了父亲的入土为安,董永宁愿牺牲自己的人身自由,以达到让父亲安心安息的目的。同时他用行动表达了对孝道的理解,表达了他对孝道的实践活动。父亲劳累一生,一生辛苦,一身劳作。在他死后,董永为了让父亲安息,按照当地的风俗,他卖奴为身,以安葬身体回归自然。这个行为表达了董永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纪念和缅怀。

董永卖身葬父,树立了较好榜样,给乡里乡邻展现了较好的社会风气,对自己的下一代起到较好的现身教育。在一定范围内树立良好榜样,可以让我们的社会舆论起到良好作用,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有良好的氛围和社会整体作用,同时对董永的孩子教育,更是深刻地用他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教育。由此可以看到,董永的孝道是社会风气的代表,是我们社区的需要,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需要。今天我们看来,一个的良好的行为,特别是孝道的执行上,具有很好的正气正风的作用。

老人相对越多的地方,相对孝道之风就越浓厚,相对人人之间的关系越是融合融洽。这说明了社会风气的重要性。一个居住地方,人们的整体意识或是社会行为,它是由大部分人的共同行为作为主要导向。像大家都相互帮助,于是人人家家都可能相互支持;如有大家对土田交汇地方相互礼让,于是大家就很少有土地纠纷;如果大家对家里老人都孝道有嘉,于是人人都以孝敬父母为一个家庭的基本职责,否则其它人都会指责或道德谴责。所以说,树立良好的风气,对我们的社会有正方面积极的作用。

董永卖身葬父,以孝感动天地,有神仙来帮助,说明社会对孝道的推崇。正是社会的推崇,说明社会的真实需要,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基本个人礼节。古人孝道,三年为限。为了满足或表达或表现对父母的思念,古是规定,一个人应该用3年时间来偿还。为什么是3年,孔子有言,3年之养育,是我们生下来后,0-3岁是最让父母最操心,也是孩子生命关键的时期,过了3年,孩子基本可以自立了。所以3年守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作为回父母的表达方式。

董永卖身葬父,以孝道感动了上天。这说明了社会对孝道的强烈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推崇的。正是我们多年以来,代代相传,人人对孝道的不断升华,使得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更加温情温馨温度。同时,以孝动天,让我们在心里更有深刻的心理暗示。大家都知道,人做事,天在看,地在记。如果我们孝道于父母,上天是明白,大地是记录的,我们的心里是透明的,安心的,安逸的,畅通的。相反,我们对家庭孝道做不到位,做个表面现象,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这些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的孝道,上天是知道的,大地也是明白的,我们自己的心里更是透明的。

董永卖身葬父,孝道本性,至真至情,力所能尽,孝感天地,我们的行为,上天有佑,大地有根,人心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9 卖身葬父-24孝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