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事,两件大事

图片发自App

西汉初年,刘邦、刘恒、刘启等几位皇帝,汲取秦朝快速覆灭的教训,全面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黄老之道。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西汉国势蒸蒸日上。

汉武帝刘彻即位,少年壮志不言愁,祖辈留下如此厚实的家底,还有那么多矛盾问题,我不解决谁解决?但在电视剧《汉武大帝》有这么一段,年轻的刘彻想变法制,行儒法之术,以有所作为,刚冒个头就被窦太后一把掐死,黄老之道实行多年,不能就那么轻易废弃。

涉及路线之争,从来你死我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同一时间段内只能有一件根本性的大事。不能说汉武帝的外儒内法之路,就一定比继续休养生息要好,只是历史选择了这条路线,汉朝开创令后人敬仰的业绩和精神,我们至今津津乐道。

这种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大事变化,更深层次的往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导致事务的优先级出现改变。最重要最核心的大事有最高等的优先级,而这种大事只能有一件,否则两个甚至多个脑袋指挥一副手脚,结果肯定全乱套。

图片发自App

决策就是要选择把什么作为要事。

我们有件拖了很久的事情,突然调高了优先级,就马上去做了。选择把什么事情作为根本的唯一的衡量标准,就等于要把所有的力量和时间投向这个事情上,如果这个过程还有其他的事情来抢资源,哪怕彼事与此事的相关度看上去再高,也很可能鸠占鹊巢。

要事当变则必须要变。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畏。当出现新的问题时,我们企图通过引起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在一板一眼做同样一件事情,却天真地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却是很急人了。

管理就是要保证要事优先。

要事优先需一次只做一件事。大块时间才能产生很高的效率,时间切分以后,会变得涣散无力。在涣散无力的时间里做的事情,也一定是涣散无力的。如果一件事情能做成的概率是10%的话,同时做两件事情的成功概率并不是5%,而是1%。我们常常因为头绪繁多而东奔西跑,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蜻蜓点水、蝴蝶穿花似的飞来飞去,最后发现,什么事情也没完成,自己的工作留下一堆半成品,自己最后也成了个半成品。

要事优先要避免工作和行为陷入碰碰车的状态。开碰碰车,每一个轨迹上都有可能被一个偶然的碰撞而改变方向,不停改变方向,好像走了很远,实际上却在原地转来转去,我们如果不能做到要事优先,很容易陷入这种开碰碰车的状态。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把主要心思精力投入到一件大事上去,做事太多太杂,就会消耗能量巨大而无所效益。对大多数人而言,同时做多件事情的效果肯定不如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

参加一次会议,本上密密麻麻记了27项工作,心情沉重、头疼不已,每件事都很重要,如何抓好落实?若遇到临时任务,如碰碰车改变方向,又要重点投入新任务中,这是日常工作的常态。什么事情都重要,等于没有重要的事。

我们明确ZDL标准作为唯一的根本标准,就不能放纵其他的安全、管理、政工以及领导的标准过于壮大和独立,否则就会侵占要事发展资源,甚至压过核心要事。

按照四象限法区分,ZDL标准属于重要而不紧急,除非兵临城下、大祸临头时,而其他标准大多属于紧急型。人之常情,先把紧急的事情干完再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紧急事务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应付敷衍都困难,再无心思精力研究落实ZDL标准。如果不能及时减弱甚至消除其他标准的影响,ZDL标准就很难真正落地见效。

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人,同一时间只能干好一件大事,干不好两件大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件大事,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