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升华——《新结构经济学》阅读札记之后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变。″上一周我在平台连续发了4篇《新结构经济学》阅读札记,悟出一个新的看法,写作与笔记使阅读升华。《新结构经济学》我用了两个多月的功夫反复阅读,算是苦读吧,应该是读懂读通了,但在写作了读书札记″要素禀赋及其结构″、″自生能力″、“有为政府″、″比较优势″等文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自认为的读懂读通不过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写了4篇读书札记后,才真切地把握了该书的核心和要义,这个核心和要义就是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基石,自生能力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为政府是新结构经济学的支撑,比较优势是新结构经济学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为什么读书札记只写这4篇的缘由,换句话讲,把握这些核心和要义,也就把握了全书的灵魂,而这种把握也只有在相关写作中才可以成为现实。

        阅读在写作中升华还表现在写作中有新发现,这种新发现在一般性阅读中是不易产生的。比如,我在写″比较优势″这篇阅读札记时,按照写作的要求,我肯定要弄清楚比较优势的前世今生,原来比较优势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的理论,绝对优势是什么?它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国际上具有绝对的竟争力;第二个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指什么?它是指一国的所有产品的成本在国际上都不具有竟争力,但它可以选择最不差的产品进行生产和贸易,从而取得优势即比较优势。第三个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它指的是按照一国要素禀赋的稀缺性来决定一国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该国的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采用了要素禀赋说,而我阅读《新结构经济学》时并本领会其如此丰富的内涵。

        国内的经济学著作我读了不少,从吴敬琏、厉以宁,到陆铭、贾康和蔡防,他们的代表作我都仔细读过,贾康的《中国的坎》、蔡昉的《读懂中国经济》分别获得2016和2017年度经济学好书,我自然下苦功阅读,两本经济学专著的经济学基本观点暂且不论,二者的表达形式实在不敢恭维,逻辑漏洞和语法错误不是一处两处,我已分别撰文与他们交流,但林毅夫教授的大作《解读中国经济》我早已拜读,最近又研读了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学术造诣自不待言,文字功夫也让我佩服不已。可是,近日写作读书札记″有为政府″时,却发现了他创作上的些许缺陷。在有为政府上,评论者韦森教授指出,对政府的权力需要约束和制衡,办法之一是实行宪政体制。这一论题是实行宪政体制对政府权力进行约来和制衡,以确保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因势利导作用,促使产业和技术升级。如果林教授对此有异议,应当指出宪政体制对政府的权力没有约束和制衡作用,不会促进产业和技术升级,可林教授在回应中却绕开这论题,连续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证明实行宪政体制不能邦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而没有实行宪政体制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却取得了成功。他写道:″19世纪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直接继承英美现代民主宪政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许许多多非洲国家,不仅没有实现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收敛,而且还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和低收入陷阱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两个从低收入经济体跃升为高收入经济体的恰恰是在追赶过程中没有实行西方发达国家的宪政民主制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其实林教授在本书中不止一次讲过,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成功是由于它们实施了比较优势战略,亚非拉许许多多发展国家失败是因为它们实施了违背比较优势战略,跟有无宪政体制并无多大关系,问题更在于林教授在这里转移了论题,似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愿这是一个意外。

        比较优势话题外国经济学家张夏准与林教授在第3篇文章后进行了三个回合的研讨。我在阅读时被他们弄蒙了,比较优势可不可以偏离?偏离能有多大幅度?无法回答。昨天写作读书札记″比较优势″前,我又花半天时间专门研读p169″辩论″中的6篇文章,原来答案就在夏准自己的辨论中,他说:“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经济体偏离其比较优势的程度与该经济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某种倒U型关系。……因此,截止到一个点之前,对比较优势的偏离越大,增长率也将越高。过了这一点后,保护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多的学习成本、寻租)可能会超过幼稚产业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的加速,导致整体上的负增长″。″整体上的负增长″,大幅度偏离比较优势不是自找苦吃吗?我终于明白,实行比较优势战略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小幅偏离那叫灵活,大幅偏离那叫危险,但个别部分背离比较优势却还是必须的,比如战略性产业和关系国家命运的新兴产业。总之一句话,总体上实行比较优势战略,但执行这一战略时要有适当的机动,决不可教条化、机械化。这写作邦助阅读又一种类型。

      阅读《新结构经济学》花了两个多月时,写作读书札记又花去一周时间,今天终于要合上这本划时代经济学著作去开始新的阅读,新的阅读将有的新的读法,那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作,让阅读延伸和升华,这是邦助读者缩小与作者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读者能把作者的本意读个七成就很不错了,因为创造和阅读是两个不同的级别,读者能做的就是尽量接近作者的本意,毫无疑问,阅读后写作是通向作者本意的一个有效途径。

    《新结构经济学》苦读完了,一份辛苦一份收获,满满的收获不仅在我心里,也在本书天头地角的评注中,这种评注不下一百条,它们见证了我在经济学自学过程中点滴进步,也记录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坚韧和求索。但是比较起来,还是这写作升华阅读的方法,才是我这次阅读《新结构经济学》最大的收获,它是培根″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细″的延伸和拓展,它将使我在未来的读书岁月里终身受益,也将使我的同道及弟子们获益无穷。

  2020年11月16日于盛世嘉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升华——《新结构经济学》阅读札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