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换了工作,做的是创业孵化辅导及创新咨询。见到了很多创业者,也看过了很多的BP,感觉很多人的认知都要被改变:
楼房越高,地基越深;
跑车越快,底盘越低;
乐队没有贝斯,音乐失去灵魂,
这些表面上不被注意、又没存在感的东西,是决定万事万物成立与否的根基。
会表达的人,通常话都不多,但给出的信息量都很足;不会表达的人,通常话多频率又快,而给出的信息量微乎其微,这就是根基深与浅的缘故。
国内的创业圈,有一群自嗨型创业者,他们以“新时代创业者”自居,项目靠想点子(idea)来支撑,平时不爱说人话,张口闭口格局与纬度,生僻词汇漫天飞舞,多读几本破书再结合二道商学理论,走到哪儿都优越感爆棚;
拿出来的BP,十有八九会扯大数据、生态链、平台三大法宝,问一些浅显的问题,与你纸上谈兵一整天都嫌不够,如果追问他们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比如“模式不错,那你们怎么去做?为什么是你们做?”,回答基本都是含糊不清,或者直接是不知道与没想过;
遇到一些问题,不去寻找问题根源,而是去想个点子来弥补,不断在做加法;
创业项目都想的天花乱坠、天马行空,能落地实行的真是少的可怜。
根基稳固的创业者,在他们眼里是很LOW的,新时代创业者就得像他们这样,这是他们认为的创业“政治正确”。
事实上呢,基础稳固的创业者都走过了B轮之后,这些所谓的新时代创业者天使轮都非常勉强。
其实他们也都非常优秀,都有非常强烈的意识,让自己的事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发展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等,只是错误地认为这是创业“政治正确”。
没有去找根本原因,还用错了方法,再受二道商学理论与贩卖焦虑的知识付费平台蛊惑,导致投资拿不到活不下去了,还在那里扯愿景;
人才都找不到,借口说是给新人练手试错;
管理管得一塌糊涂,认为是哲学维度的问题需要多研究哲学;
股权比例分不均匀,自己90%,其他人10%;
执行力度不够,解释自己是在实行团队自驱型管理;
团队都快分崩离析了,还握着手中权力不放。想法都没有错,但原因要找准,解决方法要与原因相匹配,不然只会不断叠加试错成本,这将导致自身的优秀被人忽视,因为没有成功过一件事情;
想法也没人在意,因为出发点与逻辑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表达没人会响应,因为没有说到重点上;
价值更没人认同,因为太肤浅,没有深挖潜在的核心价值观。
他们以为他们以为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他们以为他们以为的并不是他们以为的。
企业的组成有四大元素:钱、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团队,这是企业的组成基础,基础的基础是团队!这才是根基,也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根基不稳,全盘皆输,钱有、模式好、竞争力强,团队不行,前三者再好也没用;
钱没有、模式差、竞争力弱,团队很ok,没有的也会变有、差的也会变成好的、弱的也会变成强的。
举例:TT科技公司商业模式很被人看好,最近刚刚融到1000万资金,准备发布两个很具市场竞争力牛x产品,成员A负责开发这两个牛x的产品,这两个产品的名称、功能、价格很接近,但服务对象完全不同;成员B接手了这个任务并进行策划,B在接手任务时,以他得认知水平并未理解到两个产品的细微差别,在策划过程中错误地弄混两者,然后交给了成员C发布;C并未仔细查验两个产品是否出现纰漏,直接对外发布了出去,导致用户与市场反应恶劣,问题就是这么出现了,团队所有成员的认知不在一个频率上,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是一个认知同频好的团队,就会是这样,A会与B仔细沟通两个产品的细微悬殊,已确定双方是否在一个沟通层面上;B接手时会审视自己的认知,以致于不过于自负,并反复与A沟通;C接手并在发布前会认识到两个产品的细微差别会容易出现问题,会联系A与B共同讨论并确定两个产品是否对应正确,问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被解决了。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新时代创业者,他们何止团队有问题,他们连钱、模式、竞争力都没有,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泰坦巨人,行动上的霍比特人。在我看来他们哪是新时代创业者,而是创业“原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