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昨日的世界

幼年时学校老师规定的必读课外书中,有一本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那是这位大作家成长的故事,讲述了旧社会沙皇俄国的黑暗与底层人性的善与美,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我突然想日后我有了子女,在选择同为回忆录性质,讲述作家成长史的作品时,我估计会让自己的孩子读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吧。

今天初读前三章,茨威格的家世、才华、眼界、胸襟令我震撼。他所描绘的一个二战前推崇个人自由的,醉心于文艺的维也纳社会图景兼具了旧与新的气质,在有些方面与我所生长的现代中国环境不谋而合——这实在是令我惊异的。由此可见,历史的车辙循环往复,这部作品对今世不无借鉴意义。

我之前读过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有留下太多感触。如今读这本书,才好像开始真正地去触碰这个人,窥探他那颗真挚,善良,怀着莫大悲痛与巨大热忱的心灵。他出生于富庶的犹太之家,经历了亡国的巨大悲剧,流离失所,颠簸半生。

“我成了理性遭到最可怕的失败和野蛮在时代的编年史上取得最大胜利的见证人。”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限度地饱尝了以往历史有节制地分落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纪的一切。以往,充其量是这一代人经历了革命,下一代人遇到了暴乱,第三代人碰到了战争,第四代人尝到了饥谨,第五代人遭到了国家经济的崩溃——况且,总有一些幸运的国家,幸运的几代人,根本什么都没有碰上。”

“今天,我们怀着偶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象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深渊里不断仰望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

那个社会中的人们被高雅情操的香气所熏陶,啜饮着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所酿的琼觞,这着实是令人称羡的。可与此同时,他们怀着一些固有的陈旧观念,如道德问题,女性权益等,距“先进”一词也很远——虽然我有些怀疑当今国内环境比起他们,有多大的进步——我不禁觉得,那时的人们相信社会在发展,自己终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可实际上呢?人类文明所遭受的摧毁,践踏,倒退,也不过是在几十年内发生的罢了。事实上我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抱着乐观的心态的,可是在看了这些文字后,不禁感到悚然,似乎触摸到了居安思危的边角。

正好今天读到一篇家长控诉“抖音”app的文章,写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是我认为,抖音快手只是社会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这与茨威格描述他的中学生活情景有着莫名的映衬——在他的笔下,他的中学同窗们怀着对高雅艺术的狂热心情,互相敦促与勉励,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极高的文学造诣,可那是他们的主流——而不是我们的。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不能说孰优孰劣,但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生活,就会被不可避免地带上专属的时代烙印。就算孩子把课余时间用来学习主业,发展爱好,像一个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生活,甚至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也很难摆脱这种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昨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