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什么随想(1)

不去看污浊,就能说我不知道它的存在吗?

凝视污浊,就可以将其存在视为理所当然吗?

就在敲下刚才的语句时,我对一个本来想用的词的斟酌提点了一下我:原想写“就可以接受它的存在吗?”——接受,为何?

接受挑战、接受表白,以及英语上做到的receive与accept的词义辨析都指明了它是个主动性的词,那么“接受存在”这个搭配岂不是犯了先后逻辑错误——它已经存在了,由得你选择接受与否?

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所不接受的大多数,往往是过去或现在的事实或存在,而非对未知的一个猜想。对于前一种情况而言,“不接受”这个态度,表明了什么呢?情绪的纯粹发泄、有目的性的鼓动、获得被划为某一群体的归属感、摆出态度喊口号或对知名或不知名的敌方宣战,抑或是综合若干种?

哦,话说起来,“不接受”似乎往往会被唾弃说是玻璃心或naive之类的,不过这好像并非我原来所想议论的,但是细想来,芯子是一样的。

是《渔父》。

一边:“何故深思高举?”

一边:“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但显然不能将现在的接受与不接受简单代入上述两者。

大多数的“接受”想必并非出于效仿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目的;不接受的大多数也不会因此形容枯槁找个江投进去。

我从前是很欣赏渔父的。一独行于大江之上的隐者形象。但从来不敢妄言他“与世推移”是顺其自然做一个旁观者,还是不愿再去把“世”放在方寸之地上。现在看,渔父屈原内心明明都是清的,只是或许受了毒鸡汤影响,我常常不能忽视、甚至非常重视“解决问题”这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还是很坚实的,最终可能还是得落实到物质、实践等诸如此类上来。

真的吗?


且听下回分解

我去吃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便什么随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