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

题目是孟子的说法,他曾经给梁惠王提过一个建议,主要还是梁惠王先问出来的,梁惠王主要问到,孟子这次过来,对自己的国家政策是什么?孟子便问他了一个问题:“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梦子是告诉了梁惠王每个阶级的人的利益,就像这些王诸侯和百姓一样!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去着想!梁惠王为什么要见孟子?正是因为梁慧王有着想要改变自己国家的愿望!所以他才想要见孟子,因为他看到了孟子的才华!而孟子表达出的观点就是,要让天下的每个人都达到了自己的利益,对自己也有好处!对别人更是有好处!也就是要让天下归心,要让所有人都信服你,都愿意相信你,这是主动性的!而不是天下归一,也就是去让天下归于一统,当然不是说真的不能这样,而是不要让天下的所有人都得听你的这会让大家都很被动!这两个人都没有错,都是为了国家所着想!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与民同乐这个故事了,一次在朝堂上,孟子问梁惠王:“独悦乐,与人悦乐,孰乐乎?(自己一个人享受一些快乐,与大家一起享受快乐,这两个都是快乐吗?)”梁惠王回答道:“不若与人(不如来一些人一起来享受)”孟子便继续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与少数人一起享受一些快乐和与大家享受一些快乐,这两个都是快乐吗?)”梁惠王回答道:“不若与众(那不如和大众一起享受)。”于是,孟子一看梁惠王上道了,也就是理解了他的意思,就直接说了:“这就对了!你们放出鼓乐之声,百姓听到你们放出这样的声音,当然会互相告诉对方:'吾王之好鼓乐',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在跟百姓一起享受这美妙的鼓乐之声!而现在的情景是:父与子根本不相见,而兄弟妻子之间,各个家破人亡,大王,今天如果也去耕田狩猎,也来看望他们,让百姓们看到你的车马,看到你们这些华贵的装饰,也就是说,大王要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些华贵的东西!这样百姓们都会互相觉得你是一个好君王,懂得和百姓一起去享受,与民同乐也,你与此同时,还得到了民心!这不一举两得吗?(注意:这一段话是根据原文翻译过来的,有一些个人的看法!)”那么,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呢?想必不用多说了,就是去:教化百姓,与百姓一起享受好的东西,也可以与百姓一起感受到穷苦!同百姓一起,体察人间!这样就知民心了,知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你距离你想要统一的天下也就不远了!

孟子出的这招还是很管用的!不仅满足了百姓的利,而此时你的“义”,教化了百姓,百姓也被“义”教化!这样你的国家就成为了天下归心,每个百姓拥有了主动权!而并不是太多都被你所统治…就是百姓和贵族之间有差距,并不是说不能统治国家,那不然早乱套了!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义”和“利”,在你去实现利,让每个百姓都达到了自己的利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你的义的发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