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开始,晚上十点我刚回到家。椰子同学发给我了一段她最近练习英语的音频。
听完第一感觉是:嗯,这家伙的发音小有所成。
然后就发现好多发音问题:
听第一遍,觉得卷舌过度,不太自然
第二遍,发音没有力度,听起来就只是在用最发音。可以尝试用喉咙和腹腔去发音,会更有feel一点。
第三遍,遇到两个爆破音的时候,没有弱读。读起来很奇怪,不顺畅。
然后发音关于用哪里发音的问题:
如果就是单纯的就是用嘴去发音,给人的那种感觉是有气无力的。
如果尝试用腹腔或者用喉咙去发音,这个声音是很有感染力的。
不管是练英语啊,包括平常的说话。你去听那些做演讲的人,他们的发音是低沉,然后且有感染力。
他们其实更多地是用腹腔去发音。就如果是用嘴,它就会音调音调就会高一些,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刺激感。然后用腹腔发音,就给人一种低沉有力度的感觉,让人一听就觉得很舒服。
以上是我给椰子的反馈,她听完后觉得我老厉害了,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然后问我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但其实我没觉得这是什么专业的知识,就自己知道的一些常识。对不起,我可能凡尔赛了。我还是给她总结了三点:
第一个就是我之前有参加一些演讲培训。背过万字演讲稿,然后对着镜子练习过无数遍。从最开始演讲时瞪眼,到僵硬的笑,最后自然而然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反复录音,听自己的语音语调。哪里该有停顿,哪里该有手势,这些都是练习过的。
第二就是我对细节的care。我会去在意这些细节,因为如果你自己不注重这些细节,哪怕别人跟你讲了。也不会去注意或者是去改变。
第三就就是我的性格。我是有一点完美主义性格的。知道这个东西我就会向它去靠近,就会去模仿去学习。我就会去发现和总结这些日常的发音现象,怎么样发音更好听,更有感染力。包括人家演讲时穿什么颜色,衣服跟这个背景搭不搭我都会去看。
我有在一些平台上学习英文,就是每天会阅读一篇外文网的文章。有一天我为了练习发音,一个2分钟的音频,我练习了一百多分钟。为了发音更好听,更接近原文。反复录音,纠正。最后觉得很接近了,才放下手机。
椰子学英文是想去游学,她就问我学英文的动力是什么。
我告诉她,我学很多东西第一是因为兴趣爱好。
第二是因为我总觉得这些学过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用到。这个谁知道呢不是吗?如果需要的是你再去学,那就来不及了。有准备总是好的,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可以很快地抓住。我现在不做海外市场了,但依旧每天接触一点英语,为了不淡忘。
还有就是完美主义作祟。我会在意外界的评价,如果发音不好听,简直有损我形象。
有时候很感谢自己的完美主义,这会让我有动力去做很多事情。然后我高度敏感的性格,让我能抓住很多细节的东西。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普通话非常不好。大学之前我几乎没说过普通话,平舌卷舌分不分;边音鼻音不分。总之就是作为一个四川人该有的发音特色我都有。
上大学后总不能还用方言交流吧。然后我开始练习自己的发音。因为对细节的在意,每当被纠正一个音,我就会记住。到后来不需要别人纠音,我自己语感出来了,自然而然地能正确发音。最后我的普通话已经完全听不出地方口音了。
虽然完美主义性格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但同时也给我带来很多动力。为了维持自己一个完美的形象,我会作出很多努力。健身,保持身材;化妆,让我看起来有精神;温柔待人,维持自己的亲和力。
我知道自己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其实又带着一些逃避。因为害怕不好的一面被人知道,所以努力维持自己的形象。有时候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
我会学着去调节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所有。
最后回到椰子的发音。在我看来她练习一段时间的结果是小有所成。只有这个词可以夸了。
但其实她学英语的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在奔三的高龄,从零开始(以前能过六级真是难为她了),从音标开始去学一门语言。
这本是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作者简介:乐于倾听,喜欢心理学,擅长写情感分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