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博物馆里面用硫酸泼向一幅价值连城的油画,这幅油画是欧洲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著作。
当媒体问到泼硫酸者原因时,他的回答震惊所有人:“为了出名!”
为了享受自己独自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备受关注的那一刻,犯罪者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在他眼里,能成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注而造成的扭曲的心理。虽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孩子故意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企图引起大人的注意。
比如你在家里工作时,孩子突然拉一下你的衣角,比如把家里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你批评他,他还在笑。
有些父母离异的孩子,因为在家长期缺少关爱,就开始逃学,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要逃学时,有些孩子说:“只有我逃学的时候,父母才会紧张我!”
孩子的所有作的背后,都是因为缺少关注和关爱。
2
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但事实上,打骂教育并不能从根源上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相反,会让孩子形成破窗效应,认为自己是可以随意打骂的,最终不断自我否定,破罐子破摔。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该理论以一间屋子的其中一扇窗户破烂为例,如果破烂的窗户没有及时修理,就会给人们一个心理暗示:这个窗户是可以弄烂的,于是不久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被人们故意毁坏。
孩子一旦长期被打骂,他们内心对打骂的承受能力会越来越强,直到后来不管父母怎么打骂都不起作用了,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并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就是像父母骂的那样差劲,自己就该被打。
一旦孩子对打骂都无动于衷,那就麻烦了,长期打骂孩子的后果,直接导致孩子自我否定,自卑,压抑,自暴自弃。
3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跳蚤的实验:
把一只能跳得很高的跳蚤放在一个能人为调整高度的玻璃罩里面,心理学家用力拍桌子,跳蚤马上往上跳,第一次碰到了玻璃罩顶端,这样让跳蚤跳了几次后,他降低了玻璃罩高度,跳蚤这下狠狠地碰到了顶端,为了减轻疼痛,跳蚤不得不降低了弹跳的高度。
他继续降低玻璃罩,跳蚤每次都在连续碰头之后降低了弹跳的高度,当心理学家把玻璃桌压到几乎贴近地面时,跳蚤再也无法跳了。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心理学家拿开玻璃罩,再次用力拍桌子,奇迹发生了:跳蚤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竟然不动了!
跳蚤的实验过程,就是一个因外界的限制、打压、否定而迷失自我的过程。父母的长期打骂,其实就是在给孩子的心灵罩上了玻璃罩,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4
孩子在暴力家庭(包括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中成长,要么自己内化成身体或心理的问题,自我折磨,要么把伤害延伸到外部世界,攻击他人。
这个世界一直都有施暴者,但最近几年,施暴者比以前更大众化了。
以前说女孩子晚上出门要结伴而行,不要衣着太暴露,注意安全。但是就是今年5月份,在光天化日下,一位正常穿着的女孩被一个陌生男人拿着刀在路上随便砍死了,还是挑的三个人中最漂亮的那个,简直丧心病狂。
施暴者越来越低龄化
近几年,经常看到未满13岁的少年犯罪的新闻,有几起还是未成年人杀害自己的亲人。我一直在思考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些专家认为与现在的网络暴力有关,有些则认为受某些儿童不宜的内容影响,但我始终觉得这些因素都只是外部因素,并不是暴力行为的内因。
在张利群的《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认为,通过定罪和加重惩罚并不能解决暴力问题,也无助于理解暴力背后的原因。
暴力的背后隐藏着绝望。没错,施暴者其实往往先是受害者,只有在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绝望时,才选择了绝地反击,变成下一个施暴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校园欺凌的事件中,很多欺凌别人的学生也曾经被别人欺凌过。但是我们还想追究最初带给他们暴力的人,很失望,这些人往往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最初的暴力来源于家庭。
5
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但很多父母习惯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压服孩子。如果孩子听话是因为大人的身强力壮,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父母要孩子的教育,要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情深,坚持原则,态度温和,但又不过分溺爱。
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是被人当成玩偶一样操控。
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有些事情能自己做主,而不是被迫要求事事听命于父母,这时孩子会感觉自己的需要被人重视,灵魂被人看见,自然也乐于听从父母的意见。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有一个历害的引路人。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知识储备越来越多,父母的话很容易就被他们反驳得哑口无言了。这时,要想赢得孩子的信任,父母也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三、让孩子感受到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对孩子一切的教育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当孩子犯错时,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而不是破口大骂,那么,孩子也会在被温柔对待中学会温柔待人。
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吧,他们一定会还你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