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次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感想

尤记得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是在高中,那时候看完就觉得主角很厉害、隐忍,也仅此而已。但如今已经长大了,再次看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动和震撼,感动于安迪对自由的追求,震撼与安迪对希望的向往。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永垂电影史册的一部佳作,好的电影如同经典歌曲一样,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这部电影虽然拍摄于1994年,但它带给人的信念和力量却历久弥新。这部电影让我百感交集,也带给了我振奋人心的力量,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一面是希望,一面是自由。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瑞德的话不假,在监狱里日复一日“体制化”的生活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已经将他们的希望磨灭了,对于他们而言,希望是遥不可及的,在这个地方只有抛弃希望,按部就班才能活下去。从唯物法解释就是人在监狱中消磨掉了理想,精神世界已经丧失,也只有认命,服从监狱的安排,遵守监狱秩序,才能生存。

安迪的到来,改变了瑞德,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安迪之所以能够二十年如一日挖开隧洞,正是因为他心中的希望,即使含冤入狱、饱受打击,安迪对生存的渴望和对自由向往从未消逝。可以看出虽然都身处监狱中,但是安迪和瑞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从辩证法角度解释,瑞德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被监狱剥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安迪是完全不赞同监狱生活,他对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向往,都迫使着他需要从监狱中走出去,因此最后安迪是越狱的主导者,瑞德是随从者,并且在出狱后,也是安迪给了瑞德重新生活的希望,归根结底这是两人面对人生困境不同的心境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羁绊着,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肖申克监狱的囚徒,有的人画地为牢,听天由命,有的人则像安迪一样始终怀揣希望,内心永远燃着希望的火焰,越黑暗的时刻,这把火焰就越明亮,越冰冷的时候,这把火焰就会越澎湃,不管这把火焰多么微弱,但只要心中还有希望的光亮,就总有一天能够到达光明的彼岸。

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关于笼中鸟飞往自由的梦的电影,影片中安迪凭借着银行家的经验为警长填写税单,为伙伴们赢来了啤酒,“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他们的肩膀上,在午后微风中他们喝着冰镇啤酒,这一刻,瑞德和他的伙伴们体会到了久违的自由;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让激昂高亢的女声穿透层层封锁响彻云端时,整个监狱都是对自由的由衷礼赞,那美妙的音乐好似穿透了高墙,让他们感到了自由;最让我震撼的是,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爬出恶臭的污水管道,迎着雷雨,站在瓢泼大雨中的时候,我看到了自由的信念穿破层层束缚,监狱只能囚住安迪的躯体,却困不住他自由的灵魂,正如影片所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在影片的结尾,湛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在太平洋对岸的海滩安迪与他的老朋友瑞德紧紧相拥,他们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如此深刻,很难有一部电影能比《肖申克的救赎》更好的诠释希望和自由这两个词的真谛。从唯物史观来看,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这也在安迪身上得到了体现。面对命运的不公,安迪从身份尊贵的银行家沦为阶下囚,在监狱里未曾放弃过对希望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他不仅帮助很多人拿到高中毕业证,也了建立了监狱图书馆,最后不但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也改变了身边的伙伴。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陷入各种困境,我们要像安迪一样怀抱着希望,即使生活禁锢了我们的灵魂,希望也可以令我们感受到自由,面对拘束的生活,我们要用一种不朽的信念和顽强的生命力,去追求自由和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再次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