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3年,这些道理我后悔没有早点领悟

首发于【进击的大学生】微信公众号

又到了一年一度毕业季,3年前的我,此时也和每个普通毕业生一样,一边准备论文答辩,一边找着工作。

虽然忙碌,却也意气风发,幻想着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中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不过,进入职场才意识到,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恩,那么简单。

经历过几番打击和挫折之后,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回想起学生时代的自己,也有了一些后悔。

然而时不可逆,所以这里想将当初我没能领悟的道理,在这里总结给还在校园中的你。

并非倚老卖老,只是遭遇过几番社会的无情毒打之后,棱角磨平,心生恻隐。

希望下面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示。有些道理,越早明白,越能帮助你拥有更好的人生。

一,不要闷头学习,还要学会与别人合作

相信很多学生都和我一样,认为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可是在大学并不像高中,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

大学四年里我因为学习成绩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老师、同学、家长,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学生。

当然,成绩好的原因是我努力,时间上的付出。

当宿舍的同学过生日大家一起吃饭时,当班级组织活动去郊游爬山,我都会推脱掉然后钻进图书馆学习。

当老师布置下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业,我也更愿意一个人完成,我觉得这样可以锻炼能力……

时间长了,我成为同学眼中高冷的学霸。

我不讨厌这个称呼,甚至沾沾自喜,然而,习惯单枪匹马搞好成绩的我,面对职场中很普遍的合作却不适应了

在职场中,个人能力当然也很重要,但终究有限,职场也是社会,学会合作、甚至学会借势,能让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我虽没有与他人交流上的障碍,但学会与同事配合、培养默契也花费了不少力气。

更让我后悔的是,由于一门心思学习,我在大学里几乎没交到什么朋友,虽然上了名校,毕业后却也没积攒什么人脉。

二,不要等到万事具备才动手做一件事

很多人想做一件事,在写计划和准备时做得非常充分,可是迟迟不见他开始,一问就说还没准备好。

拿生活中的事举例。

你说要健身,兴冲冲的办了健身卡,去商店买健身穿的衣服和鞋、买健身时背的包,这还不够,想着健身过程中要听音乐,又网购了无线耳机,在等待耳机邮过来的日子里,你没去过一次健身房,因为装备没齐全。

听着可笑吗?可现实中这样的人多了

我一个同事,看近几年短视频火,也想拍短视频赚钱,说了好几个月,一问进度,没拍,说相机器材没到位,电脑内存不够带不起来剪辑软件。

我觉得很迷惑,真心想做,用手机不可以吗?

你怎么知道自己准备好,还是没准备好?

到底什么是准备好?

难道非要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做出了努力,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啊,早知道当初我就做了。慎重没什么错,但需要慎重考虑和万事具备才能动手的事并没有那么多

要么就是你想得太多,给自己设置了拦路虎。

要么你就是单纯的懒,或者怂。

三,不要假装很努力,实则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读大学那会我经常在自习室学习,总能遇到这样的学生:

人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书和笔记本,旁边放一支笔,手里捧着手机,从上课玩到下课,然后收拾东西离开。

自习室网速快吗?

在宿舍玩手机不香吗?

起初我不懂,后来有一阵我迷上了手游,某天在自习室打了一节课游戏后,我明白了这行为的“合理性”。

对着课本玩手机的意思就是,我明明抵抗不了娱乐的诱惑,但不学习显得自己太散漫,会心虚,所以我带着手机去自习,哪怕我没有在学习,但我人在教室里,我就是学习了

假装自己努力了,良心会觉得好过一些,但是,假装出来的努力,永远无法产生任何回报,更不会让你的未来好过

考试的结果和职场上什么都不会的你,很快就会收获响亮的耳光。

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要拼尽全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拼尽全力,需要的是实打实的努力,而不是虚假的安慰剂。

四,不要盲目跟风,浪费宝贵的时间

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工作之余去考各种证,上各种学习培训班,自己就着急上火了。想着别人都那么上进和努力,自己不能这么懒惰,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得有,要不就被比下去了

于是就跟着一通操作,上课、考证,根本不考虑这一切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是否契合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

在校园和职场这种现象都存在,而会犯这种错误的人,也都是有竞争意识的人,这没什么不好。

问题在于,不假思索的盲目竞争会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会影响你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本来想靠着自己的付出让自己在事业上走得更远,事实上却是走了弯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五,多与前辈交流沟通,但不能做伸手党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不懂就问,所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直愣愣的去问,还觉得这样的自己谦虚好学,值得表扬。

大多数老师都会替你解答,哪怕你的问题非常简单,动手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答案,即便老师心里会不耐烦,脸上也不会表现出来,之后回想一下还觉得你很好学,是个好学生。

然而到了职场,如法炮制这不叫好学,这叫“伸手党”。别人不但不会表扬你,还会觉得你蠢,甚至觉得你在浪费他人的时间。

当然,这里不是说在职场不能提问,在提问前需要加一个环节:你的思考

也就是说,你的提问必须保证,这个问题你想过了,也为解决它尽了一份力,但仍有疑惑。在这种情况下,你去提问就是有针对性的提问,且确实是需要前辈指导。

如果不是对你抱有敌意的人,也会乐于帮助你。

操作下来你就会发现,大部分问题在动脑思考后会得到一个靠谱的解答,不懂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懒,没别的

六,摒弃终点思维,人生一直在路上

终点思维也叫节点思维,就是给自己预设某个目标终点(节点),并相信在达成这个目标后就能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

很多人都存在终点思维,例如:

上高中时:等我考上大学就舒服了。

上大学时:等我大学毕业就舒服了。

大学毕业时:等我找到工作就舒服了。

舒服了?

是真的舒服了,还是短暂的、虚假的舒服了?

这种“舒服”其实只是人性懒惰的表现。

当然,每完成和实现一件所谓的“大事”,确实应该让自己放松一下。不过终点思维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容易让人陷进舒适圈内,不知不觉中让你放弃努力和前进,犹如温水煮青蛙。

人要学会成长,而成长本身就需要我们跟人性中的懈怠和懒惰做抗争。

在职场中,这种成长就表现在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让自己具备不可替代性,成为稀缺资源,而不是在完成某个小目标后,就停滞不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更是残酷的竞技场,懒惰的人势必会被努力的人赶超,最终惨遭淘汰。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毕业3年,这些道理我后悔没有早点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