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通用工作流程

(复制自 Y酱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917963525567616?from=search)


这一两个月团队来了很多产品新人,发现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很被动,且对整个项目流程中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全面的认知。所以我依据自身的经验,总结了一份产品经理通用工作流程。

1、梳理需求思路

一般用脑图来整理思路,如果涉及到比较多的交互流程,最好再用流程图来梳理。

这一步的重要性就是你需要来不断否定自己,找到能够说服你自己的方案。

需求思路要包括:

需求的目的

需求的实现方式

需求的流程步骤

需求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落地

最重要的还是需求的目的,为了拉新还是促活,为了提升转化率还是客单价,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在需求评审阶段就没办法应对开发的终极问题——”做这个需求有什么用么?”

2、整理需求原型

这一步看起来是产品日常投入时间最多的,但实际上,很多产品并没有在需求原型上投入太多的思考,导致需求细节不清不楚。你要知道,一般的开发只做你需求里面提到的,你没考虑到的,他们不会替你去完善。

需求原型要包括:

交互操作的说明

数据获取的说明

各种异常情况的说明

数据埋点的说明

最重要的是数据获取的说明,是前端静态还是需要数据接口,是否需要提供给产品或运营进行可配置的后台。因为后台需求原型,也是需要产品来进行规划的。

3、跟进设计进度

设计最好在需求评审前就要开始投入,这样可以留给设计师多一些的思考时间。对于设计进度,需要关注以下:

设计完成的时间节点

设计完成的效果

设计评审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牵涉的人不要太多,一般来说谁对上线效果负责谁拍板,你背KPI的话那就你来拍板。为了避免做出来的效果偏差太多,一定要先给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案例,只要整体效果在你的评判标准内,细节上可以更多的遵循设计师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节点,不要永无止境的修改下去,这是大忌。

4、组织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环节拉上开发和测试,让他们了解这个需求大概要做的内容,重点说明以下几点:

是否涉及后端

是否涉及第三方接口

UI设计的输出时间

计划提测时间

计划上线时间

因为涉及后端和第三方接口,就会出现不可控因素,联调的沟通成本很高,开发需要预估多一些时间。

5、跟进开发进度

跟进开发和跟进设计一样,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节点,所以要及时去了解开发进度的情况。开发大多数时候对进度的预估都比较乐观,你必须抛出一些影响项目延期的关键因素让他们确认,比如“这个地方应该还挺花时间的,周五搞定来得及吗?”。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需求变更,需求变更不可怕,最怕的是只是你和开发知道修改了,设计、测试都不知道。另外需求原型一定要进行更新,否则一两个月后你想要迭代这个功能时,发现需求文档的细节跟线上效果不一致,你就知道多痛苦了。

时间节点是第一位的,一个版本做不了的放到下个版本做,一个版本做不完全的放到下个版本迭代。

6、跟进测试与验收

在提测之前需要做两件事:

设计走查

showcase

设计走查在前端页面开发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主要是让设计师对实际开发的效果进行验收,大多数时候开发不会100%按照设计稿上的标注来,比如渐变的背景变为纯色背景,弹框样式直接用系统样式等等。而这些细节的损失会让整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这时一定要协助设计师来推进开发进行修改。

showcase是在开发基本完成后但未提测前,拉上开发、设计、测试对比实际的开发效果,把需求的流程和细节都完整的走一遍,避免各方对于需求的理解不一致,提高测试的效率。

提测后主要是为开发过滤bug和制定修复优先级,有时测试会提出的一些体验性问题,要及时认领,放入后续迭代优化的需求池。

7、跟进上线效果

上线后及时关注数据情况,主要关注两点:

是否出现严重问题

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线后的一两天,主要关注数据是否有大的波动,如果涉及功能不可用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就需要紧急回滚或者下线。如果是一些体验问题,如机型适配等,可以记录下来下个版本优化。

上线后的两周,需要对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该需求实际的效果。有可能上线后数据没什么变化,也有可能数据变得更差了,一定要基于数据分析原因,在下个版本进行推论的验证。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更不要轻易否定团队的投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的通用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