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悟

    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就是《西游记》了,上到老,下到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国人的道德观里更多的是传统。如果你问身边的人有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他可以面无表情的说没有。但当你问及他有没有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他可能会面露难色。有很多人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读四大名著,他更多的是以一部电视剧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没看过原著,他就会想看电视剧。 而《西游记》就是当时所流行的电视剧。二是最具神话色彩,适合各个年龄段。《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话色彩的小说。其中的妖魔鬼怪都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型的。所以当看这部电视剧或看原著的时候,在小孩子的潜意识中,妖怪是大坏蛋。成年人的潜意识中,妖怪就是贪官污吏。老年人则把打败妖怪作为自己打败了自己的青春年少的象征。妖魔鬼怪被打败完全符合了国人的道德观,当然这也使各个年龄段的人乐于观看。三是造梦机制,让每个人体味超自然的力量。中国人喜欢看《西游记》是因为中国人自古有一种存在于内心永不向他人言语的幻想,我承认自己也有。通过读这部名著,使读者失衡的内心能很快地在书中的意象的造梦机制中得到释然,读者在看书的同时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

    《西游记》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起到了很多启示,通过阅读这部名著,我感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每个人都有其生存的价值,要想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朝一个方向努力。例如:一个领导者,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就像唐僧;一个干将,不论你能力有多大,业绩有多好,你也要领会领导的意见,否则不论多大的功劳也没用,就像孙悟空;一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人,只会插科打诨的人,在关键时刻也是能力挽狂澜的,像猪八戒;一个团队中同样不能没有实干者,也许他没什么能力,不会讨领导欢心,但是如果一个团队没了实干家默默无闻地工作,同样也是出不了成绩的,就像沙僧和白龙马。相对的,如果没有妖怪的百般阻挠也体现不出取真经的珍贵。除此之外,还有在漫长的取经之路上,当师徒四人遭遇困境无法解决时伸出援手的菩萨和各路神仙……等等。妖怪的出现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会遇到的艰难处境和状况百出的意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之上,路上必定是布满荆棘的。而伸出援手的菩萨和各路神仙则像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私帮助我们的人,因此教会了我们要学会感恩,因为没有人是有义务的必须要帮助你,每个帮助你的人都应该牢记于他的好并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四大长篇小说之一,毕竟是小说,小说其实是现实思想的间接反映。所以,无论作者想象多么丰富,反映的还是现实问题。现实中,无论你干什么,只要能像唐僧师徒那样,不遗余力地向着目标走下去,就一定能取得真经。

唐僧代表着意志。在取经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绝对不会退宿,他总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沙僧代表的是实干。没有实干精神,什么事都做不成。他就是那个“你挑着担”中的挑担者。有吃苦精神,无论多么重的活,交给他都毫无怨言。

猪八戒代表的是享受。即使在战斗的间隙,他仍然不忘吃,有了吃的什么都好说,没有吃的就会撂挑子,使性子,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到高老庄当女婿去。

孙悟空代表的是精神,是思想。 “思绪万千,视通万里”就是他大脑的最好诠释,因而,他可以上天入地,可以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和最有权威的玉帝争斗,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然而当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西天取经回来时,佛祖算了一算,九九八十一难只经历了八十难的时候,就又增加了一难,将他们取回的经书刮到了大河里。这其实在启示世人,无论干什么事都会遇到磨难,而且经历的磨难似乎还是有定数的,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准了,就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读《西游记》,感人生之真理,悟人生之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