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重庆大庄王氏族源初探

      每一位大庄王氏族人心目中,都希望有一篇文章,把我们家族渊源叙述得清清楚楚,把前尘往事聊得透透彻彻。在这样一个知识互联、信息通达的时代,关于重庆大庄王氏的资料和讯息并不多。真是百度不灵,搜狗不敏,按烂鼠标也找不到一篇完整的叙述。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光绪年间的狼毫小楷草谱,一本1995年吐祥族人王宏度编修的族谱,还有一本2006年云阳族人王治国等人编修的电子版族谱。

      光绪版族谱有些残缺,据说是压在一个木箱子角落找到的,前面缺失了很多页面,缺失了我们最想了解的家族上源和谱书前言。这是我弟建成用相机拍摄打印出来的,原稿现保存在吐祥族人手中。

      光绪版谱书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那些损毁的页面和字码充满诱惑,无声地叙说一个家族曲折的兴衰故事。这本谱书由当年的家族中威望饱学之士大尧、光灿公组织编纂,代表着当时社会贤达的最高水平,特别是那一行行狼毫小楷,堪称字帖。

太原王氏谱序

      谱书还透露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在续叙十六辈班次最后一句“太原发祥”,准确记录了重庆大庄王氏属于三槐堂山西太原王氏,江西庐陵太原王氏就是太原王氏四大支系中南迁江西的那一支,也就是说重庆大庄王氏应是庐陵太原王氏。残缺的谱书第一页,详细记录了五世祖朝祉公在云南楚雄府和临安(云南地名)府为官,根据字面解读,先在楚雄府是管军械钱粮的官员,后升任临安府府尹,侧面证明了廷琏公的家世背景。

      光绪版谱书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展开想象,这本谱书一定有个完美的前言,有一至四世祖的详细信息,迁徙路线,分支情况。我有个善良的愿望,这本书当时肯定不止誊写了一本,也许某一天,从某个故纸堆里又找出一本,让我们一睹芳踪。

光绪版谱书

      1995版的谱书我很熟悉,编修人员开展走访时到过我家,我父亲也亲自参与查勘了许多坟墓碑记,编修组的族人们历尽艰险收集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编修人员个人的认识局限,在撰写谱书时,未能就家族上源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记述,也没有把当时的年轻一代族人记入族谱(担心阶级斗争的影响)。在谱书成书编印之际,编修组奉节族人和云阳族人又发生意见分歧,最后导致奉节和云阳各自刻印了一本族谱。

      2006年这本电子版的族谱,是云阳族人王治国、王家先、王槐卿等人于2006年编修成书的,这一版谱书我看过不下10次,谱书把前面缺失两世先祖做了记录,还对家族故事做了收集整理,对1995年版的谱书编修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对续叙班次进行了解释。遗憾的是,这版谱书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家族上源以及居住地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对一世祖和二世祖的记录没有历史资料进行佐证,对于奉节县吐祥镇龙泉村大榜刘氏祖母坟墓碑文解读也不准确。

      在解读家族渊源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湖广入川”,据《湖北通志》记载,从唐朝末年开始,由于瘟疫流行,湖北麻城孝感一带人烟稀少,就有很多临近湖北的江西人迁徙到麻城、孝感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定居下来繁衍后代。湖北民间一向流传着两句话,叫“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历史上的“湖广”,在元朝是指湖广行省,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明朝和清朝的湖广只辖湖北、湖南,但仍沿用了湖广这一称呼。正是在明朝末年(公元1644左右),大庄王氏先祖道远公由湖北麻城迁入贵州玉屏县。

      明末清初,政府曾多次组织湖广民众移民入川、入黔、入滇,发展生产。真正大规模的“湖广入川”移民,发生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道远公的迁徙到贵州玉屏,也许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移民,或者是躲避战乱,也有可能是异地经商发展,更有可能是异地为官,举家搬迁。

刘氏祖母碑文

      后两版谱书都提到湖北麻城孝感洗脚河上堰(上坎)的地名,这个是一个历史常识,如果简单地理解为道远公及上源的居住地,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多年来,不少到湖北麻城寻宗问祖的四川人,大都言称祖籍是“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这是由于,湖北麻城孝感的地理位置处在移民集散的水陆要道,这里就是一个移民中转站。既有麻城孝感乡人迁入四川,也有外地移民稍作停留后向四川迁移,还有的一些移民在此定居数代后,再迁移入川,这些人也大多自称麻城人

      许多家族谱书记载,许多支系的族谱或老人口传都说,入川始祖来自“湖广麻城孝感乡高杆堰、洗脚河。洗脚河,其实正规的名字叫举水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麻城境内,全长165.7千米,素有鄂东第一河之称,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当时很多移民就是从麻城上船,沿举水河进人长江,继续西上,经三峡入川。

      故土难离,临别依依,路途遥遥,前途茫茫,出发之前,人们把双脚伸进举水河里细细地洗,让清澈的河水为自己洗去尘土,洗去霉运,带来平安和好运,然后换上一双新草鞋,踏上漫漫长途。渐渐,在举水河洗脚,换新草鞋,就成了入川移民出发前的仪式。久而久之,人们就根据谐音,把这条河称作洗脚河,把河边的街叫做草鞋街。

      还有的入川移民把这条河叫做“喜鹊河”。民间认为,喜鹊是吉祥之鸟,是报喜的鸟。传说喜鹊搭的巢里,有一棵吉祥的瑞草,这棵瑞草放进水里,它不会顺水漂流,而是溯流而上。入川移民也正是将要沿着长江溯流西上。人们又根据谐音,把举水河叫做喜鹊河,就表达了对迁徙到四川能够平安吉祥,顺顺利利,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强烈的美好愿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出,重庆大庄王氏三世祖道远公及上源是从江西迁徙过来,在湖北麻城作一定时间的停留后,于明朝末年由湖北麻城迁入贵州玉屏县。并在此安居乐业,生下儿子王国泰。儿子又育有两个孙子,王朝祉和王朝祯,王朝祉自幼勤奋好学,成人到云南从军,并为官一方。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王朝祉携子王廷琏由贵州玉屏迁往湖北施南府。王朝祯由贵州玉屏县返回湖北麻城归宗,或许走向了更远的故乡,从此杳无音讯。

      朝祉公在云南为官,年代应该在清康熙年间中叶,这时云南是吴三桂的地盘,三藩之乱与朝廷削藩是重大史实。朝祉公辞官归田并携家人迁徙到湖北施南府,肯定是有重大原因,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施南府就是现在的湖北恩施地区,地接奉节县梅魁乡,廷琏公于康熙、雍正年间入川,定居于奉节县梅魁乡大庄,其实就是过了一条河。也许在平日做布匹生意的时候,就看好了梅魁富家沟这个地盘,据传卖布客一行二人,应该就是朝祉公和廷琏公父子。

      这是我对重庆大庄王氏家族上源历史的一些思考,不一而足,愿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勘正一些历史谬误,引导家人们了解辉煌灿烂而又苦难深重的家史。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继续收集整理大庄王氏家族的传奇史实、风云人物、历史故事,为大家庭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祠堂断壁残垣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事】重庆大庄王氏族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