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遐想

我是一名90后,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电视里又红又专的新闻,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等等等。那时候我想,这帮人怕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吧,每天说这些一样的大话空话,不嫌无聊么...

因为这一点,一直到上大学,我都基本不看新闻联播。每天说国内各种好,国外各种暴动事故,千篇一律,套路固定的都让人想起了《名侦探柯南》(老粉丝,不是黑)。

后来我慢慢开始读书,慢慢说了很多的Why,慢慢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了解国家的概念和产生。存在即合理,既然新闻联播都存在了这么多年,那么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呀!

言归正传,作为一个人, 一个个体,他/她每时每刻的行为都对应着选择,他/她可以选择中饭吃蛋炒饭,也可以选择中饭吃蛋炒饭加个蛋,那么是什么影响着他/她的决定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非专业的科学家,所以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解释。但是,从我个人的生活经验(28x365天)来看,我从小的经历,接触的人(父母、家人、朋友等),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事等等,这些加起来,让我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和价值观,它让我清楚的知道杀人是不好的,而救人是好的;有钱可以多花,没钱只能少花或者不花,因为信用卡也是要还的...

所以当我现在再看新闻联播,抛开那些让人尴尬的吹捧祖国的溢美之词,它的价值观,确实跟我们是相配的。

“构建和谐社会”,给政府官员一个参考,一个项目能不能批,一个工程该不该做,这都是需要做决定的,而短短的6个字,就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政治指导思想。

放在人身上也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告诉人们要正直,小孩子听的多了,也会跟着做,在明明可以通过说谎避免父母的一顿打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正直,这就是指导思想,或者换一个更熟悉的名字——座右铭。

我相信每个人(至少在某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座右铭,我的座右铭就有很多,小的时候,我的座右铭是“做一个大人喜欢的乖孩子”;等到长大了,我希望做一个“有特点的年轻人”;而现在,我的人生观变成了“Learn More, Experience More.”。

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模拟人,本质上还是用算法逻辑,来模拟人的行为逻辑。刚刚我们说到,人的行为是受指导思想的影响的,所以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一系列的输入(事件、经历),来给机器人设立一些行为的指导思想,或者是标签(正直、勇敢),这样来影响机器人现在以及未来的行为。

Input  -- xxx  -- Output

正直  -- 是否要撒谎 -- 否

以后有机会可以补一下行为学方面的书籍,也许会有更好的想法也说不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