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孩子不适合做的事”?谁看谁吐槽!

“哪些专业最适合男生,哪些最适合女生?”

这仿佛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永远存在着,也永远有人告诉你:“经研究表明:女孩「天生」比较擅长于感性思维,男孩则逻辑思维能力突出”。没人知道这是哪门子的研究,但又不约而同地认可了这个结论。

这是基因之过,还是文化作祟?我们提倡“男女平等”,但这种差异性的观念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曾经就有一名Google工程师在公司内部讨论区发表了一篇涉嫌性别歧视的3000字内部备忘录,该文迅速流传开来并引发讨论。

文中提出女性在科技领域的任职人数不足,并不是因为她们在工作场所面临偏见和歧视,而是由于男女之间固有的生物学上的差距,如果强行要多元化,则对部分雇员不公道。此文被多家外媒报道时称作“反多元”言论(Anti-Diversity),并由此也再度暴露女性在硅谷遭歧视的问题。

这名男性工程师还在文中表示:“ 女人通常比较适合社会和艺术领域的工作,而更多男人则适合编程 ”。这篇备忘录固然在硅谷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位工程师也已经被谷歌开除。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些往事:

玛丽·艾伦·威尔克斯是计算机行业的先锋,尤以她对第一台个人电脑LINC的贡献而为人铭记。当她1960年开始在M.I.T工作时,从事计算机及数学领域(按当时政府的行业归类,此为一类)工作的女性比例大约占27%。, 到1990年达到35%,按照公开的政府数据,这便是巅峰。那之后这一数字持续下滑,到2013年,降至26%,低于1960年水平。

玛丽·艾伦·威尔克斯和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LINC

这些数字的起伏,起码说明了一件事,如果女性真是“天生不适合”,那么这个不适合指数似乎并不稳定。

其实就单以编程领域而论,女性早已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只不过这些成就随着时间流逝,人们“视而不见”而已。

十九世纪女数学家 Ada Lovelace 如今被公认为编程学的开山鼻祖;世界上第一台多功能电脑 ENIAC 完全由六位女性(Kay McNulty、Betty Jennings、Betty Snyder、Marlyn Wescoff、Fran Bilas、Ruth Lichterman)编译;「高阶编程语言」的概念由 Grace Hopper 提出和最早实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年的计算与编程工作由女数学家和女工程师一手操办,其中Katherine Goble Johnson、Dorothy Vaughan、Mary Jackson 三位的经历在2016年改编为电影《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Margaret Hamilton 独立编写的软件挽救了阿波罗 11 号登月任务。

事实上,近几十年各个领域的科研进展在不断证伪推翻那位谷歌工程师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那些所谓的男女之间「天生」的智识差异与性格差异,绝大程度上不过是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不断建构与强化所造成的后天影响。

比如男性从小就被鼓励要有男子气概(培养竞争性与侵略性)、要「男儿当自强」(追求个人独立与事业成就)、要「男儿有泪不轻弹」(压抑情感的表达与交流),女性则从小就被鼓励要温柔娴婉(培养合群性与服从性)、要善解人意(培养倾听与共情的能力)、要主动承担家务活动及其管理(从而牺牲事业追求)等等。

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潜移默化,甚至从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从婴幼儿阶段起,父母就对女儿说话更多、句子更长、内容更倾向于传达情感,而对儿子则说话更少、句子更短、内容更倾向于下达指令,结果造成婴幼儿男女在语言、共情力、情感表现、易怒性等方面的早期发育差异。

类似地,从孩子蹒跚学步时起,家长亲朋送给孩子的玩具就已经高度性别化,比如给女孩往往就买布娃娃、玩具厨房,给男孩往往就买小火车、机器人,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塑造着孩子对不同事物的兴趣爱好。

这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想法,说起编程、计算机这些大家都有自己固有的印象,认为男孩子在这方面是擅长的,而女孩子气质优雅,多才多艺就很完美了。

即便在国内 “编程学习” 日益流行,但依然有很多家长会有:“女孩子嘛.... 学数学/编程/计算机天生就不行.... ”的说法和言论。

所以我想我们真的要警惕和自省类似的观点,它早就潜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选择中,也同时扼杀了孩子的另一种可能。

我们可以看看“星二代”中,田亮的女儿森碟,她也算是才艺小能手了:钢琴、古筝、竖笛、小提琴都有涉猎。但除了这些,森碟在其他方面就没有擅长的吗?

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小小的森碟站在舞台上,落落大方地展示了自己用编程创造的作品——《森碟小宇宙》。

炫酷的火箭、绚丽的星球,还有专门为爸爸设计的外太空“跳水台”和造型独特的水池.......这些巧妙的构思在现场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田亮曾经在一个综艺节目里面感慨:自己从小就只有跳水这一条路可走,再苦再难都只能坚持下去,但是他的孩子不同,他会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找到最喜欢的那条路。

而这一次,田亮让森碟尝试的是编程。

再看看最近热播的《这就是街舞2》,很多网友们看到节目中的易烊千玺,都会感觉易烊千玺跳舞确实很厉害。而吴建豪在节目中也是好奇易烊千玺,当初是因为什么事情让他开始喜欢跳舞?

易烊千玺坦诚自己也是在童年时期,被妈妈逼着去学兴趣班开始接触跳舞,后来才发现自己确实也喜欢跳舞和很有天赋,然后陆续学习多种舞种。

并没有谁「天生」就适合什么,父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不管怎么样,让孩子快乐成长,把孩子培养成才都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也是父母们最费心,最焦虑的一件事。有人不惜花钱,用半年工资养活孩子的一个暑假班;甚至如今年春晚小品上演的那样,连孩子的座位,都要全家兴师动众地去争抢,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纽约有个叫爱德华的牙科医生,他有一个从小就爱钻研的儿子,名叫马克。在电影《星球大战》大热时,小马克被电影的艺术效果深深吸引,突然有了拍电影的想法。

“那我们试试!”

这是爱德华对马克想法的第一回应。

说干就干,爱德华不惜重金为儿子买来了一台手持摄像机。机器很重,幼小的马克哪里能扛得动,繁忙的爱德华就抽出时间,主动扛起机器,和儿子合作拍了第一部影片。又有一天,10岁的马克突然告诉爸爸,自己对编程很感兴趣,想学习编程。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10岁孩子想学编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对于儿子的新奇想法,爱德华再次回应说:“那我们试试!”

要知道,爱德华对编程一窍不通。

然而在他的教育理念里,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尝试的事情,他都可以支持,不做任何阻拦。

后来儿子马克考上了哈佛大学,在父亲鼓励精神的影响下,大学期间他创建了一个社交软件,后来仅用几年时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帝国。而这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孩子,就是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人生就是永不停息的探索,选择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天性,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要知道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最好的老师。

未来三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刚好面临和人工智能的竞争。因为时代变得太快,孩子未来所需要的能力,很可能完全不是现在所流行的。我们不该强迫孩子去学什么,但是起码要给他们看到更大世界的机会,要给他们选择更多学习方式的机会。

所以今天,小码精灵也想对父母和孩子们说一句:“我们试试”

想了解更多育儿小知识,点击@小码精灵少儿编程课堂 关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女孩子不适合做的事”?谁看谁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