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学习状态记录与反思

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五月份,这才过了六天呀,你写啥反思?

实不相瞒,2020.5.1-5.4这四天,是进入2020年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的第一个时间段。这段日子并不轻松,我从身体到心灵都饱受摧残。于是,在结束这番挣扎后,我决定记下这几天的学习表现,由此反思寒假这四个月乃至大学四年以来学习习惯的优与劣,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期望自己能开始执行。

一、 这四天的学习状态

这四天的课程是语文结构化的面试训练。相较于伙伴的无领导考核,我自觉结构化应该是小菜一碟的训练,只需要知道会考什么,以及多看多背,最后流利表达就好了。正因为有这样的预判,我在上课前还在惋惜,自己报的班太不值了,明明自己练习也可以。

然而,从结果看,我把这个“简单”的课程学得一团糟。具体表现在,我没能掌握大部分知识并恰当运用;属于没有天赋又不用功,最后掉队的无用鬼。

按照课表,四天的安排如下:第一天讲理论,第二天析例题,第三四天开始全真模拟。我的痛苦程度随着时间的推进呈倒U型分布,并在第二天到达峰值。

那一天早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前一晚迟睡,第二天要早起,匆匆吃完了早饭就要开始40min暴走,中途只有地铁10分钟得以短暂休憩,总路程共计50分钟。如此奔波,最后也只能提早10分钟或者踩点进课室。睡不够本身就很疲倦,路上没有复盘的时间让我很心虚和焦虑。

到教室坐下没一会儿,老师就要开始讲新题并且提问。我不适应如此快速的进程,一直在做笔记与语塞中反复。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打算整理下早上的题再闭闭眼。然而,没等我整理完题目,下午的课又开始了,午休自然泡汤。我感觉自己陷入了某个误区,越想做好越没效率,十分着急。好容易熬过了下午的讲练,我趁着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赶紧下楼松口气,晚饭都来不及吃。晚上那三个小时,又是一顿鼓点密集的“毒打”。

虽然心里很清楚这是输入的过程,痛苦在所难免,但我还是觉得委屈,并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吃不消。于是,第三天早上,我找了个借口请假。

空出来的一天,本来是作整理及自己练习的安排。事实却是:早上睡觉,下午睡醒后和舍友聊天,晚上吃吃喝喝到10点才拿起pad随意复习。我为没好好利用这一天而懊悔,又知道这并没有用,于是和老师延长了半天假。


第四天回去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已经对答题流程和套路很上道了,我还在磕磕碰碰和怯场中挣扎。老师很温和,没有责怪,还让我先观摩再参加。

第四天的训练相较于第二天会更轻松,因为需要按照正式的流程来,每人要答的题很有限,一个半天最多两道。晚上是结课时间,老师补充了一些知识点,并就每个人的表现提出针对性建议,没有再组织练习。

我很庆幸,终于逃开了,可以松一口气,但并没有因此感到轻松。因为当教师在做最后评价时,我这几天的卑微感得到印证。她说我的气场不强,思路很乱,语言表达啰嗦,例子奇缺。这意思其实是,在结构化面试的评判标准里,我没有一项达标。除此之外,班里有个学员在闲聊时想举例别人比较不活跃时,还带了一句,说我和她口里的女生一样,是“不爱说话的妹妹”。我知道她们都没有恶意,只是实话实说,但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创。

在一个集体中,密集地处在最后一名的挫败感上,这对于我还是第一次。如果还是身处其中,那么只能通过降低目标,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感受进步;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我就得想方设法不再陷进那样的窘迫里,于是有了今天这篇反思。

二、 我的学习特点及办法

看看这几天的表现,加之寒假四个月在家荒废的愧疚感,轻而易举可以总结出我的学习特点。先说困境:

1. 目标不切实际

摩羯座的完美主义总是让我在接到任务之初就信心满满地想要做到最好,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总是不切合自身实际的,这直接导致了后面达不到目标时的挫败感,且很可能因此全盘放弃。

举个例子,在这四天的课程中,与我一起上课的学员都是教龄1年以上的临聘教师。对于某些教育问题,ta们做过了解;在阐述某些语文理念及措施时,例子亦可信手拈来;在教态和气场方面,也完全碾压我这个应届生。我在第一天数量稀疏的练习之中,就感受到如此差距。那个时候我的心态很高傲,我也想和ta们一样驰骋考场。一天下来,我收获的只有挫败感——我认为ta们的存在太刺眼了,简直就是为了嘲讽我而开的尊口。第二天稍微调整了心态,自己再也不能和ta们作比较,应该看到自己的原始水平;并且,ta们的存在应该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这样想之后,我感觉好了一点点。但是,定了性却没有定量,比如我的弱项在哪里,可以怎么改进。没有,我只能在此安慰中得过且过。

除了这件,我几乎在刚接触所有事情时,就以极大的热情想要把它做到最好。这或许可以成为我积极进取的表现,但在有难度的任务面前,这样做无疑是自取其辱。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去做目标和任务分解,想要一步到位,享受“我很厉害”的虚荣感。

“一口吃成大胖子”的错误想法自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好几次都啪啪打脸,甚至到最后直接放弃。没有合理设置目标并逐步分解,仅仅靠原始直觉做事,这是我一直以来在很多方面做不出成绩的原因。

2. 执行完全无能

很久没有受过学习的“苦”了。大学四年以来,除了期末考前冲刺复习,其他时间对于学习并没有很强烈的“精心准备”的念头,总是悠闲地玩耍,在deadline到来之前再屏蔽一切疯狂赶工,个刊如此,毕业论文也一样。我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为一个任务制定详细的步骤,慢慢达到目标的充实感。

太久没有练习执行,我现在只剩下些过得去但不适合全部场合的习惯。结合这几天的表现,我在执行方面的无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利用零星时间。

在这几天里,除去上课以及第二天中午的整理,其他时间我总在偷懒。课间休息时马上放空自己,地铁上和朋友聊天,路上听歌,回到住所和舍友开玩笑,没有把握住本可以成为复盘时间的所有场合,以至于题目整理的任务需要在某个时间段里从头到尾持续着,这无疑加大了整理强度和难度。

第二,习惯忽视主要矛盾。

基于第一点的懒散,我的复习时间只剩下晚上睡前一个小时,这对于效率低的我来说是一场灾难。可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也没有重视,还是该睡觉睡觉,该娱乐娱乐。换句话说,“复习并练习”是这四天的主要矛盾,可我依旧按照原来的生活节奏,没有稍作调整来解决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每天都被新题追着打。因为我没有及时复习完,不能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

第三,不会灵活调整做法。

我总喜欢追求大而全。在整理之初,我希望有一版记录了所有题目以及答案的笔记。如果时间足够充裕,按照老师的讲解顺序来,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当时间有限时,再按照这个整理顺序,会导致在上课前不能顾及所有题目。再碰到时,会出现对题目十分熟悉或者十分陌生两种极端情况——无论哪种都不利于接下来的练习。其实就应该先分大类,把题目们规整为专题,先一般再个别,后面的练习才有意义。

以上三个表现均可以归整出一个结论:我的思维定势非常顽固。即使面临着新的任务,依旧会习惯性地按照原来的做法对待它。

3.反馈几乎为零

这一点针对的是自己的寒假学习情况。受疫情影响,寒假在家待了四个月。在假期初始,我很激动地和朋友约定每天进行打卡,也为自己列了一张漂亮的表格,期望二月三月四月的自己能认真践行。后来,打卡逐渐荒废,表格也不填了。

没有人催促与激励,我开始心安理得地过上“摸鱼”的生活。除去毕业论文撰写与修改的那几天在日以继夜地赶工,剩下几个月,每天头脑空空的。教综是什么?面试要准备啥?已经忘了。我更多在关注今天的快乐源泉来自哪里,是外婆家的电视机,还是每天和妈妈打羽毛球的舒爽。没有了反馈,我在悠闲的小乡村里过得像一个没有网课、没有作业的小学生

很幸运,这几天的课程给了我非常及时且犀利的反馈。每答一道题,老师和同班学员的反应仿佛都在和我说:你真辣鸡。别人都在偷偷练习,你干啥去了。就快考试了,你还是一张白纸,是不是要给班级通过率拖后腿。当然,没有人直接表现出来,可我还是觉得很不堪。这给我启示,接下来的复习必须有反馈。

4. 需要有自己的节奏

最后一点谈谈优势吧。前面说的是缺乏合适的目标,执行不当以及没有反馈渠道三个原因,让我的学习道路布满荆棘。一旦在这三点上稍加注意,再按照自己的节奏复习,我可以学得比较牢固。换句话说,只要上心,我相信没有自己学不会的知识

三、 接下来的走向

接下来的任务很明确,复习笔试(教育综合)以及面试(结构化,说课,试讲),内容不少。五月还剩下25天,要在这段时间里过完一遍,需要根据后面的安排有所侧重。总结出自己的问题及习惯,接下来就得做到:了解自己的节奏,合理落实复习进度;排除干扰,解决主要矛盾。

下面我将以日期为准线简单谈谈如何规划。

5.07-5.14 自主复习教综(8天。教综视频+笔记+习题)
5.15-5.17 上课(3天。教综冲刺+预测)
5.18-5.22 自主复习(5天。结构化+教材梳理)
5.23-5.24 上课(2天。教综冲刺+预测)
5.25-5.31 自主复习(7天。说课与试课,查漏补缺)

详细的安排还得拉表格才能完成,包括每日作息、复习内容,如何输出等等。写下本篇反思的目的在于,记录状态,找到问题,摸清方向。现在看来,目标已经达到。


在某些问题上,大多数人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我并不能做到。我的身上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保持清醒,及时纠正,才不会任性地偏离方向。当然,偶尔迷糊过后的反思会更加深刻,所以也不必要求自己时刻警惕,只要能做到及时醒悟便可。对此,我还在努力当中。

关于我:

一位007不出局践行者,希望挖掘生活中的小温情,同时不断探索自己。我的目标不高,按时打卡就可以了嘻嘻嘻!


(除海报,本文插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月学习状态记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