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神秘的西夏,加上上周看的第一集,忍不住动笔记下此刻的起伏浮沉。由于只看了前三集,后面7集内容暂不涉及。
第一集主要是神秘的西夏文明探索过程与线索,丝丝缕缕、惊叹、震撼。如果说第二集是党项人的起源、颠沛流离的苦难与坚定生存意志的完美体现,那么第三集就是西夏开疆拓土的波澜壮阔与百折不挠。李继迁的善战勇猛与枭雄抱负,李德明的韬光养晦与宏图天下,李元昊的张扬自信与锋芒毕露,三代君王两局时势。
在建立西夏之前,因鲜卑人和吐蕃人,党项人为生存被迫进行两次举族大迁徙,从青海湖到黄河河曲之地再到黄土高原,其间横跨了几个世纪,因唐而有了容身之地,不得不让人唏嘘无奈与心酸;先后经历吐谷浑、吐蕃、唐、宋、辽、金等国,在这两两大帝国夹缝中艰难生存,不得不说生命力之顽强。即便最后仍逃不过被蒙古铁骑所灭的命运,怪只怪西夏没有第二个李继迁与李元昊,能够与成吉思汗棋逢对手;党项崛起前期的五次命运转折点,每一次都有一位英雄挺身而出,带领党项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改变,也不得不让人惊叹这种血脉里的精神与力量。想想中华民族历史变迁,和党项人倒是如出一辙,一脉同源。
抛开民族等其他因素不谈,崛起之路简直就是李继迁的史诗级个人励志传奇。拒迁汴梁,逃亡藏身地斤泽,失去母亲妻子后,联姻辽国达成合作,进而全力对抗宋帝国——宋太宗。面对宋太宗的禁止商贸的经济制裁,他赢得了青盐之战;而就敌取粮与游击战术,又与后来的毛爷爷何其相似,焉能说没有一点灵感来源于此?面对被摧毁的根据地夏州与坚壁清野的策略,李继迁攻占战略要地灵州改名平西府,并把目光投向河西走廊。
在进取河西走廊之行中,声东击西,千里大突袭守备空虚的凉州城,一举拿下。然而,造化弄人。就像旁白说的:“功业即将达到顶峰的时候,英雄的故事却走到了尾声”。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继迁,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被假意投诚的吐蕃首领暗算,伤重不治。
就像成吉思汗在西征中死在西夏国城外一样,同样意想不到的,李继迁在这座被数不清的文人雅士英雄豪杰留下无数印记的凉州城结束自己的生命。倘若不出意外,党项人的西夏王国与历史至少可以多50年的时光。但是,41岁的李继迁,嘎然而止的人生,他的梦想还没有完成,他还想带领党项人走的更远,不能说不遗憾!
李继迁以武力开拓,李德明以文治强大。
其后24年,李德明将李继迁的临终遗言践行的淋漓尽致,和宋辽而志存河西。与其父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李德明温文尔雅,一派文人作风,向宋辽俯首称臣,设立榷场,通党宋辽三地商贸与文化,建兴州,进可攻退可守,且具有天然军事地理屏障与生产资源优势,为李元昊走凉州、进河西、建西夏,创造各种优势条件,也为西夏国的发展壮大昌盛繁荣奠定基础。而一个“兴”字,又寄寓了党项人多少美好憧憬与希望。
贪得无厌和叛服无常的骂名李继迁背负了一生,但他在为党项人生存与发展的22年间,战斗从无止息,是党项人的脊梁与勇士,在民族危亡一刻站出来带领族人恢复祖先基业,创造历史,拓展了一片史无前例、具有完全控制权的自有归属疆域。
自此,党项人不用再被驱赶家园长途跋涉寻找合适生存地,不用再被他族同化遗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也不用再经历战火流离朝不保夕。
李继迁性格里的自大狂妄与冒进固然有之,这导致了他一生起伏胜败跌宕以及最后的逝世,但是李继迁在领导党项人进行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卓越的管理与军事才能、战术部署与战略眼光,也为那个纷乱征伐时代增添一抹闪耀璀璨的枭雄之辉。
即使是西夏文明湮没在历史长河的今天,透过寥落的史书记载、散落各地的金石遗迹、西夏文字和姓氏族谱,仍能拼凑出西夏建立过程中的风起云涌,窥到那时代中的一笔浓墨重彩。
神秘的西夏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来说,是以西夏的角度展开相关历史,其叙事性与讲述的方式非常有代入感,让人非常喜欢,但是关于宋夏战争以及宋王朝的客观度还是存在一定偏颇,甚至部分内容直接略去不谈,可能与讲述角度有关。从纪录片本身来说,众多建筑场景有借用大明宫片段,可能是因为同一个导演的缘故——金铁木,作品中多少带有相似之处,但是人物服化道等场景恢弘壮丽自不必言说。
只是这浩如烟海的华夏文明结晶,即便侥幸躲过重重历史浩劫,得以在某个尘封地幸存,却仍躲不过被外来探险者肆意发掘与理所当然的占为己有,然后保存在中国之外的某个博物馆,河西走廊、敦煌、故宫······,又是何其讽刺。看着浸润先人感情的每一个斑驳文字,倾注绘者心血的每一个萧索线条,心情复杂,难以言说。或许是庆幸它们被精心保护,让这把锈迹斑斑的钥匙重焕光彩,也或许,是惆怅不平,是心酸无奈,为那段曾经被蒙尘的伤痛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