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三

今天,在刘良华微信推文中读到了周枫在2003年写的一篇北大外哲所的文章,后来我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了。

昨天在《衣食住行(二》中讲30年前北大诗人海子的神与事,今天读到北大出来的人写北大17年外哲所里的人与事,挺有意思的,这看起来好像,我也不怎么关心衣食住行的事一样。
其实并不是的,我知道自己不是不关心衣食住行,而是很多年来,不善于如何达到更好地关心衣食住行的事。
关心衣食住行,有什么不好?关心衣食住行,就是很实在地做一个人。17年前北大外哲所的那些“哲学家们”就不怎么关心头上的星空,不热烈去讨论这样那样的哲思,而是更关心粮食与蔬菜,这有什么不好呢?
衣食住行充斥着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大部分的商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衣食住行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就是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越来越得到满足。
高考过后的升学季,很多的学生都要到新的学校去读书。有些人考上了北大清华等等好学校。有些人考上了并不怎么被人们看好的学校。但是不管怎么样,考上好的学校也好,考上差点学校也好,就是没有考上的,也都照常要生活着。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在北大清华,在被人们看好的那些学校里读书,选择读的各个专业,将来也是要服务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如果,一个学生,一个人在那些人尽皆知的好学校里读的专业,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无关,要么是这个学生,这个人,就是与大部分人,有着不一样,有着特别之处。其特别是处,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面,老是无法想着衣食住行的事情,而选择一些遥远的事情,比如哲学,诗人,音乐等。
一个人,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不在想着做着与衣食住行有关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可能会是很孤独的。
一个人,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想着做着衣食住行有关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周围的人们觉为是同类人,认为这个人很实际,很实在。
一个人的改变,一群人的改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最容易看出来的改变,就是从这个人,这群人的衣食住行上面,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如果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在衣食住行上保持着原样一成不变,那么谁会知道,谁会明白,谁会看得出这个人,这一群人在改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衣食住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