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一天 生而自卑 自卑而超越——评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被称为儿童心理的开山之作【正面管教】的思想基石,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读完这本书让我这个不擅于表达的人抓耳挠腮了!怎样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呢?

这段时间不断的听到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严重性已经不容忽视,有些问题在我这有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人看来,并不是很难解决,而且我也极力推荐正面管教给老师和家长,但看似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拿我身边的例子,一个初三学生,二模考试0分,人家孩子就说不想考,不写作业,不跟家长沟通,说家长不值得信任。家长说本来能考进重点高中,这关键时刻出现这种问题,都快郁闷死了。另一个初一学生,语文考8分,不学习,不让打游戏就死,说,我去搬砖,开理发店,干嘛非学习,不上学也能有前途,孩子情绪十分不稳定,甚至走着走着一言不和就要开车门往下跳。阿德勒是怎么看这些问题行为的呢?

在阿德勒看来,各种问题儿童都是“生活的失败者”,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错误的风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此处省略一些字,我怕我写的不够准确,影响读者的理解。那么阿德勒把家庭的养育风格总结如下,若干类型的养育风格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1、民主和鼓励:认可孩子的独特性,给予孩子爱,尊重和平等感,鼓励孩子纠正错误和发展能力,指导孩子在奉献中发现意义,给予孩子合理的成长挑战,允许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富有合作精神。这样,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在征服困难中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成就和奉献中感到满意,不害怕尝试和失败,并以安全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


2、过分宠爱:给予孩子各种礼物、特权和服务,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孩子消极被动,无聊冷漠,丧失自动性和创新尝试;期望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把成人视为快乐和舒适的供给者。


3、过于顺从: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脾气和一时冲动,对待孩子像对待老板,自己像个仆人和奴隶,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要求和满足,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像个皇帝,忽视他人的权利,缺乏界限感,孩子较为主动,富有进攻性,并且要求较高。


4、完美主义者:只认可孩子的成绩,设立高标准,对孩子的成就永远感到不满意;孩子永远是个行者,总想走得更快,永无休止。父母设定的终点线总是在运动,孩子不断地想做的更好,做过分的追求和努力,专注于获取成就,但从来达不到要求,孩子没有价值感,有可能会放弃,或产生身体疾病如溃疡。


5、忽视: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或是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在外面游荡,哆哆嗦嗦地将鼻子贴在别人家温暖的玻璃上,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理想化为一个神圣的形象。


6、拒斥:拒绝认可孩子,把孩子当作累赘和负担。父母自己或许在童年也遭受过如此的对待,或婚姻是被迫的,或孩子畸形;孩子会感到孤立和无助,感到深深的伤害,痛苦,充满敌意,焦虑,自我贬损,自我隔离。


7、过于强迫: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的指示和不断的提醒,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像条驯服的狗,或固执的驴子,父母和孩子会进入到一个强迫和抗拒的循环。这样,孩子要么顺从别人的指示,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主动反对,公然挑战,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消极抵抗,磨蹭,做白日梦,健忘,阳奉阴违。


8、刺激孩子的性意识:把孩子当作小的异性看待,洗澡的时候,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睡觉,骚扰甚至引诱孩子。这样,孩子会背负上沉重的秘密,并有罪恶感,感到困惑,迷茫,且富有敌意,顺从,依赖性强。


9、惩罚:经常同过于强迫和完美主义的养育风格密切相关。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进攻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认为自己是坏人,怨恨父母,为了逃避惩罚而可能说谎,常恐惧自己会报复父母,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对待,并为报复的念头所煎熬。


10、对健康过于关注:家庭笼罩着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气氛。孩子会因为很小的问题而被要求呆在家里和不上学,还可因此不做家务和作业。孩子期望从父母那儿获得同情和溺爱,总是担心健康,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器官功能上,夸大自己的病状,借以逃避正常的任务。


11、要求孩子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由于经济的原因,个人问题,或父母其中一个病故或生病,父母会要求孩子做过多的家务,要求他们照顾弟妹。孩子承担过多责任,只知道责任和劳作,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孩子会心怀怨恨地承担责任,会错过正常的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下面我仅仅列举阿德勒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

1、关系建立:给予被治疗者热情、同情和认可,与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没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是不可能帮助他的。

2、收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探索他早期的印象和记忆。

3、澄清:用苏格拉底式谈话来澄清他混乱模糊的思想,评估他的行为和观念的结果。

4、鼓励:帮助他转移目标,转移生活方向,使他远离旧的生活风格。

5、解释—认可:解释他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目标,确定什么应该避免,对出生次序、回忆、梦境和白日梦做出综合解释。

6、认知:使被治疗者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生活风格;个体了解并认可什么需要改变。个体尽管认知到自己的生活风格,但还是感到改变的情感动力不足。

7、情感突破:如果需要,促进其情感突破、新生,提供正确的或错误的发展经验,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想象和叙述。

8、从不同方面加以改变:把洞见转为新的态度,突破旧的模式;鼓励他做新的尝试,规划具体步骤;使他渴望创造型的情感。

9、强化:鼓励所有朝向新的方向的行动。肯定积极的结果和感受;正面评价所取得的进步和勇气。

10、社会情感:运用他更好的自我观来促进更多的合作;扩展平等、合作和对他的同情感;全面地信任他。

11、目标重建:挑战他以前的自我和旧的虚构目标,消解旧的生活风格,发现新的方向。

12、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开启他新的心理视野,鼓励他按照新的价值观来生活,强化他与世界关联的感觉和与别人分享的愿望,促进一条通向持续发展的途径。

我们可以把1、2视为治疗的准备和支持阶段,3、4是鼓励阶段,5、6是洞见阶段,7、8、9是改变阶段,10、11、12是挑战阶段。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在治疗性对话之后,还应该进行一种元治疗,即对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进行哲学性的讨论和考察,以帮助他建立更为明晰和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这些治疗过程来自一个核心,那就是自卑感和心理补偿,那些问题儿童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我们把他们分为三类: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父母慈爱的儿童;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如果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那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儿童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他们的气馁情绪开始扩展,回避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总是尽可能地逃避,寻求自由自在之道和便捷的成功。那么,通过惩罚或奖励,我们固然可以很快使这类孩子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强烈的渴求帮助的心理并没有得到满足。毛病的根源依然存在!教师和父母如果能读懂孩子的这些迹象,并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毛病的根源,那问题就要少得多了。

阿德勒这种治疗程序,其实完全可以由教师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实现。对我特别有启发的是“元治疗”。对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进行哲学性的讨论和考察。这样的讨论和考察,非常有必要,但是在家庭中讨论有的时候不如在课堂中讨论更有氛围。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儿童的教育不断有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解的时代。科学正在破除陈旧的教育习俗和传统。这些新知识把父母和教师的责任置于一个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使他们更加理解儿童的问题,赋予他们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分享第一天 生而自卑 自卑而超越——评儿童的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