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从《出路》中反思当今教师状态。

周末看吴虹校长推介的电影《出路》。

导演用了六年时间,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青少年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故事。三个主角分别是甘肃会宁大山深处的小女孩马百娟、湖北咸宁高三复读生徐佳以及北京都市里的退学女孩袁晗寒。三个角色六年里的变化及其对比,正代表了当前中国的三个层次:乡土中国、城镇中国和国际化都市中国中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生活在这三个层次的人是彼此隔离的,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困境。

同一个时代的中国,不同阶层的三个少年,迥异的人生际遇和周遭环境,带给人的是强烈的思想落差。影片展现了当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都在找寻自我的路上行进,但同时体现了这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毫无交流交集的隔离,也需要找到沟通的途径和可能。12岁的山村少女马百娟满面春风的行走在盘旋的羊肠山路上,“我要到北京上大学”,她像所有的山村少年一样把山外的世界都想象为“北京”,乃至随后出了山村,到了县城,16岁与表哥结了婚,就已经自感心满意足,圆了年少之梦。17岁的袁晗寒是典型的“后浪”,她认为世界上不会有人被饿死,她的青春在“放飞梦想”和“与自己的无聊”对抗中乘风破浪。

由三位少年的成长路我想到了我们目前教师的生存状态,按照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姑且分为三类吧。

“悠然型”教师。这类教师把教师这一职业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即所谓的“为稻粱谋”,职业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老师们自我学习力低,一本教材走天下,“一招鲜,吃遍天”。这类教师一旦站稳讲台,就不再刻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了,他们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除了上课所必须的教学,教材辅助资料之外,很少主动去看其他方面的书,就连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推送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理性分析文章及精彩案例,也就很少认真的去读了。往往会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坐井观天,自以为是,一天天日子过下去,在他们眼中:天,不过如此而已。

“幽怨型”教师。这类老师们常常抱怨说,课改理念是好的,但现在谁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巢窠,所以面对教育改革的风暴,他们总感觉这是老一套。明明感觉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少,却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所以在改革的路上他们“欲罢不能”,在应试的路上“欲拒还迎”。他们往往穿着新鞋走老路,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走得既累又不讨好。自我感觉付出很多,得到的少,这类教师总有“遭遇恶婆婆,日子不好过”的幽怨和无助。

“寂寥型”教师。这类老师似乎洞悉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所以能跳出三界外,身在五行中,用更前瞻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教育,但缺乏面对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所以他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因不能满足各方面对“分数“这个硬性指标的需求,也往往会导致”热闹是别人的,与我无关“的寂寥境地。

N4之旅链接起不同状态的教师。

封闭的校园、单一的交际圈,相同的四角的天空下,不同工作和生活状态的老师少有交流和沟通。如何链接起不同的群体,为这些不同状态的老师打开一扇窗互通气息,一起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一起致力于创造未来的当下。

吴虹校长的互+团队做到了!

“云伴读”、“云伴学”、“新教育在银河“、“大西洋的飓风”,一系列课程的招引下,无论你身处辽阔的北疆,还是身处苍茫的陇西,无论你正领略着南方的高端,还是正无奈着中原的夹缝,我们都置身于同一个教育的现场。不同状态的老师不仅看到,而且感知到身在教育现场的我们,原来可以完全有另一种别样的生命状态。更有N4之旅,我们二百多名学员在吴校长的组织下,在U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营火—水源----洞穴---山顶的学习登山式学习,不同状态的老师相互链接,链接起彼此的信息,感知着正在生成的未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阅读,合作开发课程,聆听大师的指引,将自我置身于深度学习的“场”,不断探寻智慧的活水泉源。未来究竟会怎样,我们不确定,我们没有地图,但我们心中却有一条路,那就是用笃定的不间断的学习和持续的行动,拥抱不确定的未来。

 N4之旅,让我有了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情怀,让我心中有光,无惧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