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了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方面囊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修改。因此,本书在1970年新版本由两个人共同署名。
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基础阅读:或称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在获得一定数量单词量基础上,可以顺利阅读一个句子、一篇文章。在这个阶段,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它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本阅读的功课。在这个层次上的目标,从表面去观察一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能教给我们的一切。在这个阶段,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分析阅读:它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它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一个分析型的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系统的问题。
主题阅读:或称“比较阅读”。它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该层次中读者通过阅读一系列书籍,列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话题。
基础阅读,或称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基础阅读分为4个阶段:
检视阅读:它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本阅读的功课。
检视阅读有两种:一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种,粗浅的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若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什么叫对的方向? 判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阅或思索。
阅读的速度,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能读的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恰当的。
逗留和倒退 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降低了阅读的速度。
如何训练快速阅读?
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运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多到那些字句了。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在检视阅读过程中,提出4个主要的问题: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那么在读书过程中,勤于做笔记,读后写感想。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三种做笔记方式
针对阅读层次不同,做笔记的方式也不经相同
通常做笔记采用的方法
在读完一本书后: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再前面的空白页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习惯通过不断练习养成。
知道一项艺术规则,并不意味着养成了习惯。
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在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在达到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分析阅读:它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
在第一阶段,作者提出以下内容需读者好好寻找答案:
简要的说:本书属于何种类型?本书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本书内容,并列出本书大纲?
通过识别书及主题的种类,以便于读者更好理解内容以及读此书的方式。实用性 和 理论性作品?
什么是实用性 和 理论性作品
“理论”意味着空想或不可思议;“实用”代表某种有效的东西,即可以换成金钱回来。
实用性 和 理论性 作品的区别
理论的作品,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理论性的作品通常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如何分辨 实用性 和 理论性作品
从书名、序言以及重要摘录可以了解本书在谈什么? - 而要很好的完成该部分的工作,就需要读者对主要部分按顺序以及关联性进行排序。
无论如何,读者得自己拟纲要就对了。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
通过提问找出作者的问题,针对“理论性作品”和“实用性作品”提问的内容:
理论性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或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时间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通过书中“关键字词”、“关键句子”就作者论述的主旨达成“共识”;再次架构出本书结构,确定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与作者达成“共识”,那么读者需要去找出“关键字词句”、作者的“主旨”、“论述”的内容。本阶段的重点: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业谈判中,双方找出共同的词义,就是达成了“共识”。而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也是通过共同的“词义”实现共识。也就是说: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词义:**可以定义为没有模糊地带的字。
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只有当双方对一些事情达成共识,譬如彼此对一些资讯或知识都有分享,沟通才算成功。
语言并不是完美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在沟通时会有形成障碍:
为此,读者需要“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即在该阶段主要任务是:1)识别、处理文字含义,2)处理语言背后思想含义。
要较好把握语言中的关键字和含义,唯有“多练习”。通过多阅读,读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书籍,能很好掌握“字义”、“词义”。
阅读的意义:1)为娱乐而阅读;2)为获得资讯而阅读;3)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
事实上,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如果你不能自己努力去了解这些字,那就不可能学会我们所谈的这种阅读方法.
文法与逻辑是艺术,它们和语言有关;语言与思想有关,而思想又与语言有关.
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在诚实的交易中,一个人提案,就是声明他准备依照某种模式来做事的意图。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叙述句”或“疑问句”来表达主旨。
如何找出书中重要句子,从而抓住作者的主旨?
检查是否理解“主旨”的最佳方法:用自己的话来说。
论述作为“逻辑单位”,它是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
如何一个好的论述都可以作成简要的说明。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读者有义务去架构出来。读者通过一些段落、句子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阅读的过程,是大脑不断活动,能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他的主旨或主张,从而了解作者在论述什么。在此以下阅读规则:
从已经收集的材料(重要的词、句子,作者的论述等),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这个过程是对作者主张或观点的汇总与总结。
作者书中阐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礼节”以及“评论”观点的的标准。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主旨: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式阅读不会已经了解书本内容而停顿下来,需要做一定的评论,甚至批评。
在对话过程中,需要读者遵守思维的礼节:阅读时,只要斟酌与考虑;阅读后,理性做出评论。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受教是一个人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否则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受教并不是让读者卑躬屈膝接受作者的主张与观点,而是阅读后需要自己去分析理解、去评论;光是努力阅读、做笔记,并不能称得上是受教。读者需要懂得阅读后如何评断这本书。
切勿争抢好胜
阅读的过程,首先认同作者观点,再是接受作者观点的过程。也就是说,作者需要让读者“了解”他的主张与观点,再进一步说服读者接受。
好的写作和阅读,都是以文法与逻辑的原则为基础规则。在这基础规则下,读者能较好的“了解”作者的主张与观点。 那么如何说服读者呢?修辞手法。作者通过修辞手法,不仅让别人了解我们,也让别人认同我们说的话。此时,作为读者对作者修辞的技巧又应该做出如何反应,即准备作出评论。
在“评论”前,读者一定要做到“我了解了”。“我了解了”就是把前2阶段内容很好的完成了,在此基础上,若读者不同意作者的主张或观点,要理性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而非辩驳或争论。
“评论”或“辩论”不在赢为目标,而更多在于学习。回过头想想,起初为什么读这本书?
理性评论,求同存异
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情绪与偏见的动物。
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希望达成共识。人们随时要改变自身的观点与认识,在”争议“过程中,寻找共识,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
知识与个人意见的区别?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的意见。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在读懂一本书后,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不带有“偏见”的情况下,“公正”的进行“评论”或“辨论”。需要满足3个前提条件:
在这3个条件前提下,对作者可以作出以下回应:
不管读者对作者作出以上那种回应,请读者“摆事实讲道理”。
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