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见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位老人就是余华作品《活着》里面的主人公福贵,他命途多舛,受尽苦难,却依旧拼力活着,这部作品与苦难并趋前行,与活着相互缠绕,留给我们许多生活中的启示。
1.日子再苦,也要学会承受
福贵,富贵人家的少爷,有一百多亩地的田产,用作者的话说,“我爹和我,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我们走路时鞋子的声响,都像是铜钱碰来撞去的。”
长大以后,他往来于城里的妓院和赌场,最终输光了家产。父亲用房契和地契换来三担铜钱,福贵挑着用南瓜叶子盖着的铜钱,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一时间,福贵从少爷变成了普通人,搬进了茅草屋。没多久父亲去世,怀着身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用花轿接回了娘家。
福贵的苦日子才真正开始。
为养活母亲和女儿凤霞,他租了五亩地,学着村里的人干农活,他从没下过地,就连平时出门都要雇工背着,如今却不得不白天兼夜地干活。
庆幸的是家珍生了儿子有庆后回来了,她脱去旗袍,换上布衣,和同样脱去绸缎身穿布衣的福贵一起下地干活。
为了供儿子有庆上学,福贵和家珍曾忍痛将凤霞送给了别人,后来又将凤霞背了回来,他对家珍说:“就算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家珍得了软骨病,医生说这种病谁也治不了,福贵就一直背着她。
日子越过越苦,福贵不得不用羊羔换大米, 带着女儿挖地瓜,吃野菜,刨树根……几近绝望的日子里,一家人选择竭尽全力承受一切,想尽办法活着。
日子就是这样,布满荆棘,有些人拼命忍受,有些人放任一切。
当然,福贵的苦难不止于此:
有庆给县长的媳妇献血,因为抽血过多死在了医院;
凤霞嫁给了二喜,生下儿子苦根后大出血而死;
家珍去世,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精神;
二喜在干活时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苦根被煮熟的豆子活活撑死了。
全家就只剩下福贵一个。
在充满苦难的日子,承受往往需要勇气。福贵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用一己之身承受着种种打击,也承担着他应有的责任。他并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坦然接受。
林清玄在散文集《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中写道,“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
生活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身陷绝境,但如果我们没有承担的勇气,就会被困难逐渐吞噬。
2.心怀希望,日子总会幸福
福贵在给母亲买药的路上,被抓去当了壮丁,给国军拉大炮。起初他一心想要逃跑,但离家越远却越没有胆量逃跑。
在军队的日子里,福贵认识了老全和春生。国军被共军包围后,福贵和他们一起待在坑道里,为了活下去,他们分头去抢空投下来的大饼和大米。
正如老全所说,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福贵就是抱着回家的希望和信念,在死亡面前支撑,在绝望中觅得生机,因为他对活着一直有盼头。
后来被解放军俘虏,他大声告诉团长,他要回家,并且带着解放军给的盘缠疯疯癫癫往家跑。终于,他在村口不远处看见了凤霞和有庆,他的心愿终于实现。
虽然凤霞又聋又哑,但福贵相信女儿总能找到疼爱她的人。他托队长帮忙为凤霞寻找合适的对象,村长将二喜介绍给凤霞,二喜虽是个偏头,却对凤霞格外好。
结婚那天,福贵和家珍把家里的鸡羊卖了,还给凤霞做了两身新衣服,总是生活困难,他们依旧给凤霞举办了一场最为气派的婚礼,时常被村里人夸赞。
鲁迅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阴。”
日子很苦,但福贵对家人、对未来都抱有希望,正因如此,福贵一家也曾过上过幸福的日子。
3.学会看淡,与命运和解
福贵娘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家珍对福贵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龙二和春生死了,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有庆献血的校长,正是春生的老婆,当福贵知道是春生后,忍着痛说他欠自己一条命。
几近绝望的日子里,福贵总是能宽待他人,也总能与自己和解,命运不公,他却从未低下头。
家人一个个都去世,只剩福贵孑然一身,他买了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犁地、种田,过着和往常一样的日子。
他看淡生死,看轻苦难,享受着命运赐予的一切苦难。
也许,他早把这些痛苦当作是生命之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
人生如是,苦难同在,命运难挡,看淡了,就不相信命运中不幸的成分了。
写在最后:
正如作者所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他的经历,是与命运一次又一次相争又和平相处的一生。
他的一生,是被磨难一次又一次打击又享受生活的一生。
日子可能会苦,我们也许能够以一颗将死之心倔强地生活。
终将幸福,就是命运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