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梁襄王不似人君后,孟子放弃了在魏国施展抱负的念头,这时齐宣王田辟疆接替故去的齐威王成为齐国新君,并全力光复祖父兴建的稷[jì]下学宫,延请礼聘各国高才之士前来讲学,促进学术繁荣,其中翘楚还会封为上大夫参与国事,孟子便又怀揣梦想来到齐国。和在魏国的短暂停留不同,孟子在齐国一待就是三十年。
齐宣王是个名人,他的王后是闻名遐迩的钟无艳,一些成语和谚语还和他有关,比如滥竽充数、君子远庖厨、顾左右而言他、缘木求鱼等。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在孟子记录的两人的首次对话中,宣王问孟子,五霸中功业最盛、人望最隆者首推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夫子可否为我叙述他们的事迹以使我有省乎?孟子答,孔门皆无道桓、文之事者,也没有他们的事迹流传下来,臣未闻也。虽无桓、文之事可道,但孔门常言王道,王愿听否?
孔门无道桓、文之事的原因传习录里讲得很清楚。张居正总结其“先诈力而后仁义,圣贤所不道也。”桓、文之事是莫大的功业,世人皆向往之,惟孔门儒生耻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内心晓喻的第一要义不同。
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世儒只讲得一个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宣王问,德行如何则可以王天下?孟子答,王如保民如赤子,天下翘首企盼,其行王道,谁可御之?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衅钟是以牲畜之血涂抹新成之钟;觳觫[húsù]是惊惧颤抖的模样;宣王问,那夫子看我可否保民而王?
孟子的回答倒是让人意外,他回答:可。
宣王也很意外,您如何可知?
孟子答道,臣听胡龁说,王在堂上见有牵牛待屠戮以衅钟的,被王拦了下来,称我不忍看到他惊恐颤抖的样子,放了它吧,无罪而要接受屠戮,太可怜了。注意,这里孟子已自称臣,和在魏国时不同。
牵牛的人问,放了它,不衅钟了?宣王说,那怎么行,换头羊。孟子问宣王,敢问可有此事?
换头羊...换头羊...换头羊...
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宣王说这事是有的。孟子遂说,有这份不忍之心便可以保民而王。爱是吝啬的意思,百姓们觉得宣王拿羊换牛是舍不得一头牛,但孟子清楚这是宣王不忍之心发动。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宣王可找到知音了,对呀,齐国虽然褊[biǎn]小,褊是狭窄,可我还不至于吝啬一头牛。我就是看到牛惊惧战栗的样子可怜它,所以用羊换了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说王也不要奇怪百姓会觉得您吝啬,牛大羊小,这么做是容易让人误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王其实是出于一片恻隐之心呢。隐是伤痛、恻隐,王要是恻隐牛无罪而遭屠戮,那羊不也一样嘛,羊也没有罪啊。
孟子的话把宣王逗笑了,他也搞不清楚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便请教孟子,那我到底是何心思?我真不是贪财才以羊易牛的,话说让夫子这么一说,也无怪乎百姓说我吝啬。宜乎是没有什么不妥之意。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说,无碍,这是仁爱之心兼顾事务采取的经权之术,既全牛的性命,又不废衅钟之礼。“盖时当见牛,则此已发而不可遏;时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张居正直解),此时怜悯牛的心已经发动而无法遏止,其时王未见羊,对羊的恻隐并未具形故无妨,又比如你养的小动物,你肯定是不忍心杀它吃肉的。君子之于禽兽皆有恻隐之心,见其生,便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既然这样,祭祀燕飨全改粮食和素食可不可以?似乎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现实,改易传统阻力是很大的,燕王哙脑袋一热,要学前代圣王禅让,把王位传给臣下子之,结果引发轩然大波,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破的下场。身为国君,要考虑和顾及的事情太多,不能无动于衷,又不能一刀切,不能偏废,又不能像包惜弱那般,那怎么办?只能是君子远庖厨,成全自己的恻隐之心,然后将这仁爱之心扩而充之,实事求是地投入到保民而王的事业中,而不是一叶障目,为成全恻隐之一念,弃更大之仁爱于不顾。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引起很多人很大程度的误解,被曲解为一种虚伪,但是只要结合上下文,从可行的实现路径去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发现孟子本意不是如此,君子也并非所言那般不堪。
齐宣王的二三事篇幅太长,遂裁成三篇短文。虽长,但希望大家在这多加留意,因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点要注意,这也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之一:扩充,将一善念或善行扩而充之,举一反三,学而时习,砥砺奋进,遂可至理想的修行境界,浩然正气也是集义,也是扩而充之,是修行的下手处之一,这也是孟子肯定宣王不忍觳觫之一念的良苦用心,不可不察。
阳明先生就特别强调扩充的工夫,善念扩一点,恶便少一点。
于其善心之萌也,而有贤人君子扩充培植于其间,则善将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智矣。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我是震词,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文章内容尊重任何形式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