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这把剑,只给能挥舞它的人

第20个思维模型

希望对你有用

你有没有试过逼着自己读书,比如一年要读完100本?

哪怕996,也要挤出时间读几页书再去睡?

但是,当你读过了很多书,有没有发现很多书读完就忘了?

你不禁开始怀疑,到底怎样读书才有效。

我跟你的感受一样,为此,我找遍图书馆,开始寻找答案。

直到我入手一本神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它成功解答我的疑问。大幅度提升读书技巧,就像打英雄联盟加BUFF。

为了方便梳理架构,我把这本书为四部分:1、阅读的目的与层次;2、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3、分析阅读;4、主题阅读。

一、阅读的目的与层次

1、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和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

1.1 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

这两年有个词特别火——“碎片化阅读”,刷微博朋友圈、刷新闻、刷知乎都属于这一类。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幻想,即我们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但这就像记英语单词,这个词到底应该怎么用,不知道,还很容易忘记。我们所谓的碎片化学习,也很少能内化成我们的能力。碎片阅读会很轻松,但看完就忘。

1.2 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

这里就要提到概述中的第一个概念:越主动的阅读效率就越高。这里的“主动”,不是指表面上的主动拿起一本书来读,而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理解作者的思路,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

2、阅读的层次

2.1、基础阅读:认字与基本的阅读技巧。

2.2、检视阅读: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致轮廓。

2.3、分析阅读:更复杂更优质的阅读,反复咀嚼反复理解一本书,直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

2.4、主题阅读:最高层次的阅读,在一个主题下分析阅读好几本书,比较它们的异同。

这四种层次不只是递进的关系,还有包含的关系。比如在检视阅读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分析阅读的技巧,而分析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面对一本难解的书,不需要死板的第一遍非要做检视阅读,第二遍再做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第三遍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各种方法互相渗透互相支撑,所以说:技巧越熟练的阅读效率就越高。

二、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1、基础阅读

这是95%的人用到的阅读方式,简单粗略的看一本书,追求浅层次愉悦感。

2、检视阅读

2.1、略读

我听朋友说过一个这样的事情,刚买kindle的时候,下载了好几千几万本书,以为这下就不会缺书看了。

但后来他发现,反而比以前看书更少了。这是因为,他读的几十本书里面只有三两本对他是有帮助的,这样效率反而更低。即:拿到一本书,不知道应不应该读这本书。另外一个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想知道这本书大体上说了些什么。当我们面临中两种情况时,就需要用到略读。

关于如何略读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然后再看序。这一步是要求我们把这本书在脑海中归为一类,比如历史、科学、文学之类;

(2)、看目录。现在很多书的目录做的并不好,但也有很多经典在目录页就对整本书的内容做了很系统的概括,仿佛书的一副骨架;

(3)、如果书中有索引,浏览一下。这是为了让我们注意书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以后阅读中碰到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4)、阅读书衣的出版社介绍。虽然大部分都是吹牛逼的,但也能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

(5)、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看。这是建立在第(2)步的基础上的,在对目录有了研究之后,可以挑出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比较重要的章节来看。

(6)、最后一步,在书中随机挑选段落看一看。这里尤其是要看一本书的结尾处(我指的是理论性的书籍,不是小说),因为一般作者在结尾几页都会对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很重要。

三、分析阅读

1、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所谓“自我要求”就是指以增进理解力为目的来进行阅读。下面就具体说说如何做到:

1.1、四个基本问题

要使自己专注下来,一个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且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下几个问题是最基础的:

1、这本书在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这本书的主题;

2、这本书在细部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这本书的论点;

3、这本书说的对吗?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一本书;

4、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本书中所得到的。这四个问题贯穿了分析阅读的始终。

1.2、把书变成自己的

只有这四个问题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心里挂念的好书太多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把这些好书内化

把书变成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写,即我们常常提到的“输出”。当一个人说读完书很有感受,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往往其实是他还没读懂这本书,脑子中并没有想法。最简单的输出当然就是做笔记,用着重号或者摘抄提醒自己。作者把记笔记也分成了三个层次:

(1)结构笔记,即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并且探究作者是用怎样的架构来发展观点的,这种笔记重点的是结构,而不是细节。

(2)概念笔记,即对本书的论点提出有自己的判断,读得越深,就越会出现自己的观点

(3)辩证笔记,这是最高层次的笔记,不止要求我们读一本书,而是把好几本书中解答同一个问题的讨论融合起来。

1.3、方法的熟练运用

想要整体提升阅读水平,必须对每个方法都很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忘记方法本身。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学太极拳,学的不是招式,而是拳理。所以我们一开始,可以先练习单一的方法,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方法,最终形成我们阅读的方法论,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

2、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2.1、规则一:分类书籍

规则一可以这么说,越早知道在读的到底是哪一类的书越好,这点比较容易,就不展开细讲。

2.2、规则二:概括书籍

规则二是,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这是一个检验自己有没有弄懂这本书整体架构的最有效的方法,一定不能满足于“我大体知道这本书的意思,但是我说不出来”。有时作者会在书前就对这本书的内容有概括,可以参考作者自己的概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删改。

2.3、规则三:架构书籍

规则三要求我们把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这里要讲到为一本书拟定大纲的技巧,就是对整本书一点一点的不断细化下去:先把书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又能分成哪些不同的部分,或者每个部分有哪些重点,整理到纸面上就是一张思维导图。而且要注意的是,不需要完全根据书上的章节来划分,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2.4、规则四:作者意图

规则四可以这样表述,找到作者想问什么问题。有时候作者会告诉我们,有时候不会。有的问题作者会给出答案,有的问题他自己也无法解答。

3、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3.1、规则五: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在阅读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只有与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关键词上达成共识才能交流,这些词主要是指书中重要的概念、专有名词以及作者着重讲解的词汇。

3.2、规则六:在书中重要句子中寻找主旨

找到关键词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找到关键句了。关键句往往是有关键词的句子、概括整个段落的句子以及我们觉得很艰深难以弄懂的句子。我们往往会从共识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词语、句子和段落中提取作者信息。有时作者在一句话中有不同的主旨,这就需要我们会一点文法,会解构整个关键句。

3.3、规则七:找出重要论述

第七个规则与第六个规则息息相关,要求我们找出关键篇章中的重要论述。如果作者没有直接给出这样的论述,我们就需要自己把它架构出来,具体方法就是把从关键句中提取出来的主旨,按照顺序串联起来。

3.4、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如果前面的规则都已经做到了,规则八就很容易能达到。这时候我们就能感觉自己已经在了解这本书了。有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解答,也许这些问题将会一直伴随着读者,直到我们发现了作者也没有发现的东西。

第二阶段我们才开始真正从书的内容方面来理解书,这时候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书籍的内化。这也就是四个基本问题中的第二个:这本书在细部说了什么?

4、分析阅读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一定要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第三阶段的关键词就是评价。

4.1、规则九:在做出评论之前,要了解全书。

以前跟一个朋友讨论起《围城》,我说钱先生的笔力之强,不在鲁迅之下。接着就被朋友反驳《围城》这本书写得不好。他与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很高兴,就问他说《围城》读了几遍?

“我没读过《围城》,前面就写得不好,我读不下去了。”

我不禁愕然,现在人们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不错。但我们能不能耐心一点,先把作品看完,然后再评价作品的高低?

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别人反驳时,他们是这么说的:“虽然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然后滔滔不绝的开始展开自己的说法,完全不顾你刚才的论点。

四、主题阅读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试图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会被不同流派的不同说法所影响。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当面对巨大的信息量时,无法辨别其真伪。

一位伟大的作家学者,如果我们盲从,也会被他错误的观点误导。比如如果一个人无法辨别牛顿各种理论的真伪,就暂且相信牛顿说的都是对的,因为事实上牛顿这位伟人很多话都是正确的,那么就很容易陷入炼金术的泥淖。

我们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搭建平台,让那些作者百家争鸣,我们从争鸣中看到各家的长短,这样就能避免盲从。其实主题阅读就是把同一个主题下的多本书进行分析阅读,相互比较取长补短的过程。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根据主题,找到相关的情节

要进行主题阅读,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比如“爱”、“电影”、“心理学”等,根据这些主题往往通过书名就能找到你想读的书了。再进一步缩小主题,比如“亲情”、“电影史”、“积极心理学”等。随着主题的不断缩小,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少。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检视阅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时候运用略读和粗读可以快速找出我们需要的章节,让书服务我们,不是我们在服务书。

(2)、带领作者与我们达成共识

我们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筛选出来之后,会陷入下一个困境。这些作者们可能处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因此用词相当的不统一。这时候我们就要运用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的方法,讲作者们的关键词统一翻译成我们能理解的语言。

(3)、厘清问题

找到了关键词的相通含义,接下来就是要寻找相通的主旨了。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可以把我们的主题说的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比如一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影响?我们希望这些作者们对我们的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这样我们才好进行下一个环节。

(4)、界定议题

如果我们前面的步骤也铺垫地踏实,同时也够幸运的话。我们的作者们已经在我们的问题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终于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知乎的模式之中来了)。因为针对不同的答案,我们就可以细化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即提出议题。把这些议题整理下来,我们会看到作者们在这些议题上激烈地争论了起来。

(5)分析讨论

终于到达了最后一步,在这里我们的要求就是把议题下面的争论的联系和区别找出来,看看各位作者是用什么样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

在整理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与理性,不断阅读甚至引用作者的原文,以求不要曲解作者的本意。然后从结论中取长补短,对整个主题的认识也就更上一层楼。

最后,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那就是:越主动、技巧越熟练的阅读,效率就越高。

福利:在酒神思维公众号上发送关键词:30万,您将可以获得30万本的电子书,开始畅读之旅。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阅读这把剑,只给能挥舞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