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新丨按照本文的评分标准,你能给自己的人生打几分?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提出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生评分。

我给这五个层次分别赋予1、2、3、4、6分的分值,生理需求的分值最低,为1分;自我实现的分值最高,为6分,你的每一秒时间在满足哪一层次的需求,就赋予相应的分值,你在人世间时间得分的平均值,这个分值就是你的“人生评分”。

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比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人生价值。在不考虑时间利用效率的情况下,“人生评分”得分越高的人,人生的价值越高、人生的体验越好、相应的成就也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面对同等困难的事情所需承受的痛苦就越少。

在不考虑外界资源供给和帮助等因素的影响,得分在哪个区间,就能享受在此区间及以下的美好,承受不能满足以上区间需求的痛苦。也就是说,得分0.6的人,在0-1的“生理需求”区,他就一直陷在廉价的快乐和高昂的痛苦体验中。

高分的人生享受,只存在于低分人的想象和羡慕之中;低分人感觉无法解决并倍感压力和痛苦的问题,在高分的人眼中根本不是问题。高分和低分的人虽然生存在一个世界,但是生活质量却是天上地下。

“娱乐至上”的价值观逐渐普及,娱乐行业产值贡献度不断上升,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投身到享乐之中。人生本应是一场追逐“高分”的旅程,但有些人陷入底层的廉价快乐不能自拔,遭遇上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时,则进行“阿Q精神”式的自我安慰,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选择逃避现实、自欺欺人,把原因归结于环境、家庭、出身、脑子。

只要你运用时间的自主权在你手里,你就该主动承担起提高自己“人生评分”的责任,偏偏有人始终不想担责,还充满委屈地不停抱怨。虽然人生本就艰难,但是低分人自主的选择和追求,才是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的原因。可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的现实境遇,更多是由自己咎由自取造成的。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马克•吐温

人们喜欢满足底层需求带来的廉价享受,只是因为这种快乐太容易获得了,但是想要享受自我实现的高级快乐,则需要艰苦的付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习惯廉价享受的背后,承受的却是高阶痛苦;不断超越自我,费力完成各种挑战后享受到的,却是幸福的巅峰体验。

痛并快乐着,痛有所得;快乐并痛着,乐极生悲。

逐层次分析。

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的时空下满足的迫切程度不同,最迫切的需要才是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比如抗议选择绝食的人、上课选择憋尿的人,较低层的生理需求会被压抑,只是因为高层次需求占主导。

虽然需求被压抑,并不是没有或消失了,“张力”始终会在,但一旦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这种“张力”就会消失,所以最优解是最低限度的满足下四层需求,然后把所有时间用在自我实现当中。

——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只需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就会消失,凡超过“生存必需”程度的时间投入,都属于时间的过度消费和浪费。

“享乐主义”者每过度耗费一秒在感官刺激上,就给这一秒赋予了最低值,时间得分的累积量一旦增加,人生便没有什么价值可言。想要停止这种低价值的感官享乐(萝卜奖赏)其实也简单,做到两点即可。

第一点就是在起心动念想要享受的第一刻就戒断,比如想玩游戏,就在“想到”这个念头的一瞬间立马停止继续想,就像碰到电闸门一样,立刻停止,断绝后续想玩游戏的念头。

第二点就是就是用“大棒”,我每次都会默念一句“戒思如虎,应感恐惧”,就是在提醒自己“接下去再多想一秒的后果都很恐怖”,结果就像遇到老虎一样会把自己吃掉。我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深知“感官享乐”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貌似解“渴”时很痛快,其实是更大的问题所在。

不去想,比在行动中停下来要容易得多。

这简单的两点之所以会对我有用,是因为我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都用在高阶的享受上,比如读书和写作,当我感受到自己思考的能力变得更强、分析问题更为透彻、做事的效率更高、困惑和痛苦更少、内心秩序更为和谐、情绪化的时候更少,生活都变得更为幸福时,所有的享受和反馈,已经不是玩游戏、刷抖音等感官享受可以替代的了

逻辑上,这个方法对所有人都应该适用,但这种能力不是看完就具备的,是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慢慢培养出来的,有些人做不到,是因为根本不愿迈出这一步,但只要愿意做,也真的不难,这很快就能成为习惯,尤其是在生活发生改变时。

你每拒绝一次“廉价”的享受,都是在向人生“高分”攀爬,你每进行一次复杂性的升级,都是在给自己的人生添彩,很多变化“肉眼”不可见,但不可见并不代表没有变化,当你将每一分钟都赋予高阶分值,汇聚成流后就是巨变,这种最简单的逻辑,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大多是心太浮躁,当努力付出“看”不到成果时,心就开始左右摇摆。

耐得住,你就会成功,但是怎么样才能耐得住?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功“凭什么”,你能列出自己成功所“凭借”的理由越多、质量和关联性越大,就是能取得成功的理由越充分,你就越能耐得住。所以你耐不住,很可能是没找到足够多“凭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坚持。

——安全需求。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和摆脱“不确定性”的追求。

大脑渴望确定感,当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时,人会本能性的感觉到恐慌,就是这种想要追求绝对安全的感受,成为了有些人生命中最沉重的枷锁,禁锢住了有些人成功的可能,因为这个世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会有更多不确定性。

有些人为了追求安全感,所以从众,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要安家置房,硬生生地活成了"房奴”;所以要守好“铁饭碗”,对梦想和更好的选择避而不谈;所以凡事亲力亲为,因为交办给别人会不放心;所以迷信,去依靠算命先生预知未来... ...

哪怕未来的情况只有一点点不明朗,都会让某些人进入警戒模式,然后倍感焦虑,这些人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掂量未来的场景,过度浪费着自己的时间,然后让自己精疲力竭。这种“杞人忧天”式的痛苦,一直会延续到最终事件的来临,而这段人生时间都被赋予了低分。

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安全感,拥抱“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的。这种对于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执着追求,本质上是“掌控感”的缺失造成的,即无力对事情的结果产生影响,这种无力感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是毁灭性的。

对于这种打击,说点题外话。在家庭中,想要毁灭一个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剥夺他的“自主权”和“掌控感”,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势的家长,总替孩子做主,平时感觉他饿了就一遍遍强调和提醒让他多吃点、感觉他好长时间没喝水就让他必须多喝水,感觉他应该排尿再睡就强迫他睡前上厕所、感觉他看手机时间长就立马夺掉手机,不断提醒他做得一次次错误的决策和搞砸的事情。

这种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一心为孩子着想的父母,认为自己充满了“爱意”,时刻不放心、时刻要帮助孩子做出最优选择。假如自己这样无私的付出遭到孩子排斥和拒绝,则谩骂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不知感恩。殊不知,这种父母正在把孩子一点点地逼疯。

各种对青少年行为的研究表明,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变得“叛逆”在生物学上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这种凡事都要依照家长旨意行事,不然就吃不了好果子(像不给脸色、语言侮辱)的孩子,极容易在青少年期变得“叛逆”,只是因为他们会对自己丧失选择权的境遇进行抗议!这种抗议是对被剥夺的选择权、对引发自身痛苦源的反噬。

言归正传。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勇敢”,但对抗恐惧心理的最好方法不是“愚勇和鲁莽”,而是采用提升或改变“认知”的策略,缓解恐怖情绪带来的影响。建议如下,

一是缓释焦虑和压力。面对不确定性,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只要阅读过足够多的名人传记就会发现,最为励志和兴奋的感触就发生在名人从至暗的谷底开始崛起的刹那。所以,始终盯着希望和可能性看,别总想着那些引发恐惧的不确定性

这其实是一个心态问题,有些人看到的总是机会,即使有99%失败的几率,还是想在那1%里搏一把,而有些人看到有一半失败的可能,都已经放弃了,这两种人必定有着不同的人生。

二是接纳“不确定性”能带来的最坏后果。当你连不确定事件发生后的最坏结果都能接受时,你还有什么可焦虑和恐怖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研究发现,截瘫患者在六个月之后能变得和中彩票的人一样快乐,除了生死,没有什么结果是不能承担的,即使处在最糟糕的境遇里,人们也能寻找到快乐。

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其实就会发现也没那么可怕。就像打针,结果就是疼那一下,但有些人打针前经历的心理恐惧远超针刺那一下的疼痛。你如果接纳这个观点,你就会发现一个威胁性事件本身并不是威胁,你只是没有把结果真正想透,却只是在无限放大心理恐慌。

三是识别和标识感受。当直面不确定性时,告诉自己,感觉到不知所措和心理恐慌,都是“ 正常”反应,这只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本能反应,所以不必大惊小怪。识别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并“告诉”和提醒自己,就像在坐飞机时听到“飞机正在受气流影响,所以产生颠簸”的语音播报,这种简单的识别和提醒,就能缓解飞机颠簸带来的恐惧感。

不要压抑情绪,也不要随意释放情绪,而是识别并缓释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合理性。

四是提升能力。我们看得见的是一棵树丰硕的果实,看不见的是地下扎的根系。同样,我们看到一个人表面的冷静和做事时的魄力,看不见的却是这个人底层的思维逻辑和能力,想要提升掌控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提升自己的心智和底层能力。

——归属需求。也就是情感的需求,比如融洽的(朋友、亲属、爱人等)亲密关系和群体归属。

同样,维持最低限度的归属需求外,获得额外的情感联结与快乐的情感体验,都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有些人的社交,本质是一种享乐,无论是为了打发无聊还是享受一群人的狂欢。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精神尚未独立时,尤其是在社会较低阶层、生活感到不如意之时,就会特别需要获得情绪上的安抚和情感上的支持。

而那些真正成熟、独立的人,具备完善生存能力的人,他们更注重的是社交的效益性。越成功的人看起来越“不近人情”,这种不近人情只是给人外在的感受,实质是他们对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和珍惜,这些人的时间密度和价值很高,不想随意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情上。

现在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内卷越来越严重,能取得成功的路越走越窄,那些真正依靠自己打拼出一番成就的人,只能将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脑力资源用在刀刃上。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上述资源是他们唯独可以凭借的资源,这个社会对时间都不苛刻的人,很难再取得成功。

牛人们早已不需要由别人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支持,他们忙着打拼事业和深度思考,能分给社交的时间本就不多,所以会习惯性先进行“社交价值”的评估。这种建立在价值交换基础上的关系,反而会比情感交往更为坚固,这虽然反直觉,但却是事实。

为什么暖男会吸引女生,是因为暖男无所事事,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提供情绪价值,会哄人和逗人开心,甚至“跪舔”满足女生被爱、被呵护等情感需求。但是在努力打拼中的男人,各种能力和技能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掌握,哪有时间和热情去培养感情,尤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和多次挫败的人,成功是他们唯一的渴望。

有些女生误以为暖男是优质男, 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情绪”和“感情”上舒适的人,殊不知这些被感情蒙蔽(冲昏头)的女生陷入了“廉价”的享乐中,如果这个女生心智不再成长,能一直享受廉价的快乐,就像刷抖音,一直刷一直爽,那无所谓,这就是傻人的福报。

但凡一个女生开始成熟,或遭遇变故,当她发现自己情绪和情感都已自立,想要追求更高阶的价值时,一个不求上进的暖男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一个人不断努力向上攀爬的过程,就是不断丢弃无用社交和幻象的过程,这些人不再去攀龙附凤,寻求所谓的贵人,他们在努力让自己变成贵人,难吗?1-3年内完成蜕变很难,但是10年时间就相对容易些,但是有些人却浪费了10年又10年,仍没有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强大自己上。

看似有些人的圈子越来越小,其实是他在不断排毒、排泄垃圾的过程,别人口中所谓的势利却是他们赖以成功的实用准则,不是他变得势利和瞧不起人了,是你相对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了,他们愿意提供帮助,是他们讲情义,不愿意帮助,更是无可厚非。无谓的讨好别人,就是在证明自己的软弱,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而这种性格就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在这个情感层消费太多时间的人,不断反刍情绪、不懂拒绝、还在进行低质量无效社交的人,个人的人生评估价值注定拿不了高分。

——尊重需求。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生活中,自尊心能时刻得到满足的人,已经走到了社会金字塔的中上层。我之前的文章讲过,自尊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评估,首先评估的主体是自己,应该不受外界评价的干扰,也不该自己主动进行攀比;其次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认可,但凡自己能做出一丝有价值的贡献,就应该认可自己,自尊心应该无条件强大起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我往期公众号里关于自尊的文章。

有些人陷在此层,表现就是特别好面子,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人死要面子,是因为“里子”不行,因为他们缺少对自己价值的内在认可,所以越缺少什么,越在意什么。内在底气不足,外在的面子就是他们最后的尊严。

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有好面子的时候,他曾自认为在修禅功夫方面大有长进,自鸣得意,顺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八风吹不动”之句(“八风”是指《大智度论》中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的八种情绪),苏东坡写完这首诗,就找人把这首诗递给了佛印大师,想从那里得到赞许,谁知回信只写着“放屁”两字,结果苏轼震怒,跑去理论,结果大师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顿感羞愧难当

可以看出要面子的人都很脆弱和敏感,说不得碰不得,因为里面是虚的,就像气球一样,一被戳就炸,而拥有文化自信的人,则像铅球一样,能真正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那些会在大领导面前露怯的人,同样是因为实力和底气不足。

那些特别爱面子的人,心里根本没什么大事,只注重面子和忙着争面子的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为重要的事,他们总把“不要面子”,直接等同于“丢脸”,他们凡事都能跟丢脸挂上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下面这个网红。

前段时间,一网红精心打扮去高档餐厅吃饭,看到穿背心的顾客发微博吐槽,觉得穿背心的顾客不配和她在同一个顶级餐厅吃饭,太丢人了。这种讲面子和排场的虚荣,立马被网友打脸了:“你眼中的高档餐厅,不过是别人眼中的高配路边摊罢了。” “你来顶级餐厅打卡,这位男性朋友可能只是下楼吃个便饭。”

别人不在意面子和排场,跟丢不丢人无关,只是因为没有这个心理需求。要知道,人们总喜欢在穷人身上挑毛病,在富人身上找优点,当你地位低下时穿得朴素叫不修边幅,当你富可敌国时却叫节俭。

有些人都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世界,于是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总抓不住重点,舍本逐末,重点就是要提升个人价值,不是争面子,个人价值提升了,当你变成富人和牛人,面子只是副产品而已。

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奖金3000万港元)获得者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过“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对于拥有前者心态的人,更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表现,只要有可能导致自己在别人眼中表现差,他们就直接不去做了。

而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他们更在意事情做完之后的结果,如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就会去做,即使他们也在意别人的评价,即使他们会暂时性的丢面子,但是坚持下去,他们知道以后肯定会有面子,结果是他们真的获得了成功。

如果你还是特别在意面子,推荐去看看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

——自我实现。指人们渴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已的才能,得到满足、快乐和安慰,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到达自我实现层的人,已经摆脱了廉价的享受和对于绝对安全的追逐;会思考自己情绪和行动背后的原因;不会再去抱怨外在的人和事,开始全方位地反思诸己;逐渐接纳自己并减少内耗,心态趋于平和稳定,实现情绪掌控;他们只专注于做好自己,能够屏蔽外界的干扰,无论讥讽和嘲笑都不再产生任何影响;他们行动力超强,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自我实现层的人,已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并完全痴迷于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凭借什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并涌现出强烈的利他之心,达到了真正的开悟。想要实现较高的人生价值,取得人生的“高分”,最好的行动时机就是现在,争取未来的每一秒钟都活得更有价值。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喜欢的话,也帮忙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 ^——^。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新丨按照本文的评分标准,你能给自己的人生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