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

今天应朋友之约,出了一趟门。原想找个地方喝茶聊天,一时半会儿哪个地方都不太如意。于是,看眼镜吧,一直想换。走了两个地方,一个太贵,一个担心质量,又放弃了。沿着商场,我们毫无目标的走着,到是有一些收获。

一个体能训练场馆,2.5岁至12岁,有一个小房间中,有三个小朋友,一排的大人,起码10来个。小朋友可能就3岁左右,要跨梯,爬坡,抱头从斜坡滚下。有一个小朋友做得特别好,一点都不怕,有一个小朋友老师让他双手抱在胸前,他一等老师走,立即就将手放下,就像在与老师捉迷藏。最后还直接躺在了斜坡上,可爱死了。朋友刚好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说她的孩子早教,也学这些,但是比这个难度大得多。我问她费用,她说一节课200左右。她在孩子身上投入的钱远远大于我,她给两个娃报了很多班,只要是她觉得有用的,孩子愿意去的,她都报。她说,她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自己平时太忙,所以只能通过不同的报班,让孩子有人陪,又有所获。现在,双减政策下来,她特别特别不喜欢。她不知道,当这些机构都不办时,她应该怎么带孩子。难道让孩子就在家中与保姆一起,难道就让孩子在家中不停地互相吵闹?我无法解答她的疑问,我们所想家庭安静在她家确实很困难,因为人多,因为老人生病,因为有两个小孩子,因为夫妻都忙。孩子因为不能去上喜欢的英语老师的课而伤心,她因为这些新问题的产生而无法解决,产生烦躁情绪。

面对一个家庭具体的困难时,所有外在的力量,显得多么的无力。她的烦躁中,明显的含着新政策下,谁来为结果买单的困扰。我只能静静地听,在她愿意停下来时,说说别人的故事,希望能对她有所启发。做为成年人,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焦躁来自于我们想控而不可控,这些与孩子的教育本身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找准孩子的定位,明白自己教育孩子的底线,心会安定些吧。

我们在一个店门前,发现贴有好多大人做烘焙的照片,可是又没有看到多少人。一间间独立的空间,放着一些类似榨汁机的东西,它勾起了我们两人的兴趣。进去后,有一位温柔的妈妈接待了我们,她的儿子百无聊奈的趴在桌子上。原来这是一间卖产品,又兼制作各种食品的作坊,我暂且这样称呼它。东西很贵,三件套,1万多,但服务好。只要买了产品,可以随时到这里来进行食品制作。她给我们看了她正在做的糖醋排骨,所有料放好后,只需要坐等就很好了。与我们聊天的同时,她还在做包子。一位年轻的女士过来,说着她们的产品与制作,赞不绝口。这样的营销模式,我很喜欢,买下的不是冷锅冷灶,而是一路温情。加了微信,不是想买产品,太贵了,而是想看看她们制作的食品。我坦言,她很乐意的接纳。

吃饭,似乎是朋友相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吃什么,环境好就行,就像旅行一样,风景不是最重要的,与谁在一起才最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