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为什么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唐胥铁路简介

前天,我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只拥有了一天主权的短命铁路——吴淞铁路。今天,我再为大家介绍我国第一条自建的运货铁路“唐胥铁路”。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里,对这条铁路的标准介绍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张之洞等主张兴修铁路,以“求强、求富”。1881年,在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集资修建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该路属于官督商办,全长约10公里,采用15公斤/米轻轨,轨距1435毫米,这也是中国第一条采用1435毫米轨距的铁路,唐胥铁路揭开了中国自办铁路的序幕。


 唐胥铁路示意图

这100多字的简介说的很平淡,但修建的背后却有着太多的秘密。短命的“吴淞铁路”是1877年10月21日拆除的,才刚刚过去三年,清政府会同意修铁路吗?李鸿章他们又是怎么说服那些顽固派的?修铁路的费用又从哪里出?……下面,我就所知尽量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

两次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了,大家的眼也被迫睁大了。我的天呢,世界原来这么大,西方竟有那么多列强,他们竟然有那么多的坚船利炮,有那么多的奇技淫巧……于是洋务派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兴办我们自己的工业和企业,先是在上海成立了轮船招商公司,后来又改为轮船招商局;北方也成立

了天津军火机器总局,后改为天津机器制造局……

中国流传着两句话:一是要想富先修路;二是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上吃够草。这也是办工业和企业的两大基本条件,一是修路,二是能源。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其实并不缺少能源,李鸿章他们很快就发现,离北京不远的地方唐山开平,就有一块煤和铁资源储藏都很丰富的矿区。李鸿章就派当时的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去考察并拿出可行性方案。

老唐是个海归,精通英语,曾参与过吴淞铁路的修建,工作作风非常务实。很快,他就给李鸿章提交了一份,包括详细的经费预算和成本回收办法在内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报告,也打动了李鸿章。在收到老唐报告的第六天,就做了批复表示同意。领导一点头,老唐的干劲更足了,很快成立了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老唐自己任总办,又拟定了《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开始招商引资。

但修铁路的事却一直没有启动,甚至李鸿章给朝廷的报告中都没提“铁路”这个字眼。煤一天天在生产,总得往外运吧,不得已,1880年,他们开凿了一条从芦台到胥各庄长达35公里的“煤河”。可从胥各庄开始,实在是无法开凿了,李鸿章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奏,希望能修一条唐山到胥各庄的一小段“快车路”。为避开顽固派的反对,在奏章中特别声明是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这才被清政府勉强同意,允许修建。

关于动工和竣工的时间历史上有七八种说法,我们以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为准,具体的日子先不谈。1881年,唐胥铁路历尽千难万阻终于建成了,它的长度却比吴淞铁路还要短,只有不到10公里。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1435毫米轨距(这个标准是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制定的,我国现行铁路都是这个轨距),15公斤/米的轻轨(再普及一个钢轨重量知识,我国生产的钢轨主要有轻轨9、12、15、22、30公斤/米,重轨33、38、43、50公斤/米,高铁用的钢轨是75公斤/米)。为了兑现对清廷的承诺,唐胥铁路一开始真的是用骡马牵引为动力的,这也是被称为“马拉铁路”的原因。其实这种现象在当时世界上,也不是唯一。随着煤产量的增加,骡马已满足不了需求,工人们才自己开动脑筋,研制出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自己生产的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龙号”机车

这条铁路虽短,但意义重大,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1825年英国)开通56年后,结束了中国没有铁路的历史,也拉开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序幕。伴随着“龙号机车”的运行,这条铁路也一再被延长,中国的铁路事业也不断地发展。到现在,我们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高铁设计模块,在铁路网线、运营效率、运行速度和运行安全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为什么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