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着色可以分为边着色和顶点着色,通常讨论的是顶点着色
顶点着色的要求就是相邻两点的颜色必须不同
严谨定义如下
图 G = ( V , E ) G=(V, E) G=(V,E)的k-顶点着色定义为一个映射 f : V → { 1 , 2 , . . . , k } f: V \rightarrow \{1, 2, ..., k\} f:V→{1,2,...,k},使得
∀ ( u , v ) ∈ E , f ( u ) ≠ f ( v ) \forall (u, v) \in E, f(u) \neq f(v) ∀(u,v)∈E,f(u)=f(v)
如果G存在k-顶点着色,则称G为k-可顶点着色的。
显然,如果G是k-可顶点着色的,那G也是(k+1)-可顶点着色的。
使图G满足k-可顶点着色这个条件的最小的k称为G的顶点色数(chromatic number),记为 χ ( G ) \chi(G) χ(G)。
换句话说,图G是 χ ( G ) \chi(G) χ(G)-可顶点着色的,而不是 χ ( G ) − 1 \chi(G)-1 χ(G)−1-可顶点着色的。
顶点着色问题与图的度由密切的关系
定理1
∀ G , G 是 ( Δ ( G ) + 1 ) − 可顶点着色的 \forall G, G是(\Delta(G) + 1)-可顶点着色的 ∀G,G是(Δ(G)+1)−可顶点着色的
定理1的简要证明
逐个给G的顶点着色。轮到点v时,挑一个v的相邻顶点未使用过的颜色给v着色。
由 d ( v ) ≦ Δ ( G ) d(v) \leqq \Delta(G) d(v)≦Δ(G)可知,和v相邻的顶点最多只有 Δ ( G ) \Delta(G) Δ(G)个,所以一定可以选出一种颜色给v着色。
定理1所给出的判断是比较强的,准确地说,存在无法用 Δ ( G ) \Delta(G) Δ(G)种颜色完成顶点着色的图G。例如,完全图 G = K n G=K_n G=Kn, Δ ( G ) = n − 1 \Delta(G)=n-1 Δ(G)=n−1,而显然完全图的顶点色数为n
定理1可以从其他方面加强
定理2
非正则的连通图 G 是 Δ ( G ) − 可顶点着色的 非正则的连通图G是\Delta(G)-可顶点着色的 非正则的连通图G是Δ(G)−可顶点着色的
定理2的证明
因为G是连通图,所以存在生成树。任选一个生成树,记为T。
由于G是非正则的,故存在某个度并非最大的顶点,记为v。
在生成树T中,将v视为根,从叶顶点向根顶点依次着色。准确地说,给顶点u着色时,u以下的叶顶点必须已完成着色。
下面说明,u一定有色可着。
当 u ≠ v u \neq v u=v时,在T中,比u更靠近根部的顶点还没有着色,即在u的周边至少有一个未着色的顶点。
于是在u的周边被使用调的颜色,最多为 d ( u ) − 1 ≦ Δ ( G ) − 1 d(u) - 1 \leqq \Delta(G) - 1 d(u)−1≦Δ(G)−1种,所以u有色可着。
最后给v着色,v不是度最大的所以 d ( v ) ≦ Δ ( G ) − 1 d(v) \leqq \Delta(G) - 1 d(v)≦Δ(G)−1,v周围最多使用了 Δ ( G ) − 1 \Delta(G)-1 Δ(G)−1种颜色,所以v一定有色可着。
定理2的条件可以进一步强化
布鲁克斯定理
对于连通图 G ,如果 G 既不是完全图,也不是奇数顶点的圈,则 G 是 Δ ( G ) − 可顶点着色的 对于连通图G,如果G既不是完全图,也不是奇数顶点的圈,则G是\Delta(G)-可顶点着色的 对于连通图G,如果G既不是完全图,也不是奇数顶点的圈,则G是Δ(G)−可顶点着色的
给定图G和正整数k,判断图G是否满足k-可顶点着色的性质,这就是k-顶点着色问题。
显然对于图G=(V, E),若E=0,则G是1-可顶点着色的,否则不是。
命题1:G是2-可顶点着色的
命题2:G是二部图
命题3:G中不含奇数长的圈
这三个命题是等价的。下面简要证明
证明命题1等价于命题2
首先证明“ 命题 1 ⇒ 命题 2 命题1 \Rightarrow 命题2 命题1⇒命题2”
由于G是二部图,所以可以将G的顶点分为两部分V1和V2,各部分中的点之间没有边。
因此可以给V1着一种色,V2一种色,这就是G的着色方案。
再证明“ 命题 2 ⇒ 命题 1 命题2 \Rightarrow 命题1 命题2⇒命题1”
根据图的着色方案,由于同色的点之间没有边,G中的顶点可据此分为两部分,因此G是二部图。
证明命题1等价于命题3
首先证明“ 命题 1 ⇒ 命题 3 命题1 \Rightarrow 命题3 命题1⇒命题3”,我们选择证明它的逆否命题
设G中含有奇数长的圈v1v2…vtv1。要想用两种颜色给G着色,圈上的各顶点必须两种颜色交替出现。由于t是奇数,所以vt与v1同色。因此,G不是2-可顶点着色的。
再证明“ 命题 3 ⇒ 命题 1 命题3 \Rightarrow 命题1 命题3⇒命题1”
不妨设G是连通图。选任一顶点,记为 v v v,并令 S 1 = v S_1={v} S1=v;
把与 v v v相邻的顶点构成的集合记为 S 2 S_2 S2;
把与 S 2 S_2 S2中某顶点相邻,并且不在 S 1 S_1 S1与 S 2 S_2 S2中的顶点构成的集合记为 S 3 S_3 S3;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所有顶点都落入某个集合S中。
显然,对于连通图,这样的构造方法是可行的。易知,对于 S i S_i Si与 S j S_j Sj,当 j ≧ i + 2 j \geqq i+2 j≧i+2时, S i S_i Si与 S j S_j Sjz之间没有边。
接下来用反证法证明,同属于 S i S_i Si的两个顶点 u i u_i ui与 w i w_i wi之间没有边。
假设 u i u_i ui与 w i w_i wi之间有边,根据 S i S_i Si的构造方法, u i u_i ui与 w i w_i wi都和 S i − 1 S_{i-1} Si−1中的某个点构成边。
若是同一个点则构成了一个长为3的圈,若不是则向前追溯,最终会到某一个点构成一个奇数长的圈,这与初始条件相矛盾。
综上所述,将属于 S 1 ∪ S 3 ∪ S 5 ∪ . . . S_1 \cup S_3 \cup S_5 \cup ... S1∪S3∪S5∪...的顶点涂上颜色1,将属于 S 2 ∪ S 4 ∪ S 6 ∪ . . . S_2 \cup S_4 \cup S_6 \cup ... S2∪S4∪S6∪...的顶点涂上颜色2,相同颜色的顶点之间没有边,所以G是2-可顶点着色的。
这是一个NP完全问题。
4-顶点着色问题也是NP完全问题。
大名鼎鼎的四色问题
给平面上的空白地图着色,能否只用 4 种颜色就让相邻的区域着上不同的颜色? 给平面上的空白地图着色,能否只用4种颜色就让相邻的区域着上不同的颜色? 给平面上的空白地图着色,能否只用4种颜色就让相邻的区域着上不同的颜色?
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就有了四色定理。
对于平面上的地图,将各个区域视为顶点,用边连接相邻的区域,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平面图。
四色定理就可以简化为以下
任何平面图都是 4 − 可顶点着色的 任何平面图都是4-可顶点着色的 任何平面图都是4−可顶点着色的
类似于顶点着色,图的边着色是指,给图的各条边着色,使得对于任意顶点,与其关联的边的颜色都不同。
如果图G可以用k种颜色实现边着色,则称G为k-可边着色的。
使G满足k-可边着色条件的最小的k称为G的边色数(也称为边指数chromatic index),记为 χ ′ ( G ) \chi'(G) χ′(G)。
换句话说,图G是 χ ′ ( G ) \chi'(G) χ′(G)-可边着色的,而不是 χ ′ ( G ) − 1 \chi'(G)-1 χ′(G)−1-可边着色的。
从定义可知, χ ′ ( G ) ≧ Δ ( G ) \chi'(G) \geqq \Delta(G) χ′(G)≧Δ(G)
维津定理
∀ G , χ ′ ( G ) ≦ Δ ( G ) + 1 \forall G, \chi'(G) \leqq \Delta(G) + 1 ∀G,χ′(G)≦Δ(G)+1
边着色基本可以用图的顶点最大度来刻画,误差仅为 ± 1 \pm 1 ±1。
进一步强化条件,对于二部图有
柯尼希定理
对于任何的二部图 G ,都有 χ ′ ( G ) = Δ ( G ) 对于任何的二部图G,都有\chi'(G) = \Delta(G) 对于任何的二部图G,都有χ′(G)=Δ(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