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1)

正义曰:此篇论三王二霸之迹、诸侯大夫之行、为仁知耻、修己安民,皆政之大节也,故以类相聚,次于问政也。凡四十五章。


14.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〇原宪,字思。书名,自记之也。谷,禄也。邦有道而谷,指素餐也;邦无道而谷,曲学阿世也;故并耻之。孟子云:如耻之,莫如为仁。故原宪接着问为仁之方。仁者先难而后获,获仁而得仁也。今曰克伐怨欲不行焉,斯其求仁之先难者。惟不知其所获者何,故曰仁则吾不知也。

〇此章明耻辱及仁德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四者其势与力,如奔马之不可控遏,如江河之不可提防,非宪之力不能制之,故曰可以为难矣,许之之辞也。惟宪遽以为仁,则于仁字尚未能透彻,故又曰仁则吾不知也,此进之之辞也。李氏曰:“锄稂莠者,将以殖嘉谷;疏壅塞者,将以行泉源。去克伐欲者,将以求吾心之德也,必居敬以持之,明理以克之,则人欲有日消之势,此则颜子四勿之功也。宪之不行,必也强忍力制,而未有本源功夫,纵使能之,而无天理流行其间,犹之稂莠既锄而嘉谷不生,壅塞既疏而皇源不至。”是制欲,非本体也。学问要识本体,然后好做功夫。(唐文治)

14.2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〇怀者,每念不舍之义。怀居,谓如求田间舍,所谓小人怀土是也。其志卑而品下矣,岂足以为士乎?此与耻恶衣恶食章义相发明。

〇此章是孔子因心以征士品也。居,意所便安处也。士初生时,设弧于门左,为将有事于四方也。膂力方刚,经营四方,士之志也。若系恋所居,乃偷安而无意入世者,故孔子警之。(刘氏正义)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〇危,正也,见广雅释诂。孙,同逊,谓出言谨慎。邦有道而正言正行,邦无道则正行而逊辞,以远害也。

〇此章教人言行之法也。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祸福随之。戴望论语注:正行以善经,言孙以行权。论语石洞纪闻:行无时而不危,所谓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言有时而或孙,所谓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四书诠义:言孙非畏祸也,贾祸而无益,则君子不为矣;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亦时中之道也。刘氏正义:汉明之末,学者知崇气节,而持之过激,酿为党祸,毋亦昧于远害之旨哉!朱注引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故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〇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〇此章是合存发以观人也。有德之言,言其所当言;仁者之勇,为其所当为而已;未尝取必于言与勇也。取必于言则言可饰也,能必有德乎?取必于勇则勇可矫也,能必存仁乎?多言贼德,乱勇害仁。故曰:有无云哉,甚矣,言与勇之不足贵也,君子务本。(刘宗周)

14.5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〇南宫适,即南容也。适之意盖以羿奡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〇此章贱不义而贵有德也。从来有天下者孰得孰失,确有可凭。如有穷之君名羿最善射,寒浞之子名奡能力战而荡舟,可谓勇力过人,却俱不得善终。若夏禹之尽力沟洫,后稷之教民稼穑,不过务民本业,绝无奇异可矜,而禹则及其身,稷则及其子孙,却皆有天下。夫以羿奡之强,其亡也如彼;以禹稷之弱,其兴也如此。得失果安在哉?盖古今尚力者亡,尚德者昌矣。观周家卜年八百之久,而嬴秦氏不过二世而灭,得失昭然。(四书日讲)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〇言观人用人,于君子宜知其过焉,于小人毋售其伪焉。

〇此章是孔子指心术之邪正以衡品也。君子小人以心术而分,君子于造次颠沛之时,偶尔失检或致不仁,然其心可原,所谓君子之过也。若小人则一意为恶,本心既丧,决无偶进于仁之理。故居心不可不慎也。(唐文治)

14.7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〇劳者,苦之也,若周公以三笞劳伯禽也。然子有不受劳者矣,故告之曰:爱之能勿劳乎?诲者,临事而谆谆每言也,若周公以洛事诲成王也。然君有不受诲者矣,故告之曰:忠焉能勿诲乎?(简朝亮)

〇此章是孔子立忠爱之准以示人也。以理论之,爱则必劳,忠则必诲;但以人心言之,则容有不劳不诲,然其心未始不自以为忠且爱也。故人不患无忠爱之心,特患不学无术,误认以不劳为爱,不诲为忠,不知坏却多少事也。夫子所以发明此义,欲使人去其私心之蔽,得其天理之公。因忠之爱之之心,以讲求所以劳之诲之之术,才是有关世教议论。(吕留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