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苦难与羁绊

我曾经以为我们长大了,就会变成好人,受人尊敬和爱戴。但是上帝不想让我们变成那样,他要我们当地毯,供人踩踏。

若不是电影展现,我想我们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可以说出的话,这部根据现实改编的黎巴嫩电影没有许多的华丽辞藻,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那个动荡地区现实的记录,观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电影的最后说到,这部电影绝大多数反应的是男主人公的真实生活,而电影中的赞恩,也是现实中的赞恩,这部电影在被世界所知后,他们一家得到了极大关注,他们的命运也由此转折,这是令人欣慰的。


01

电影的开头,黎巴嫩小男孩赞恩状告父母,在庭审期间,赞恩和他的父母还有在场的许多人回忆起他们的经历,通过回忆,我们知晓了他状告父母的缘由。

“我要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在我们看来,是叛逆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出此言论,但这个世界是复杂而客观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经历去评判所有的事情。

赞恩的父母卡萨尔和法迪生育了许多儿女,他们是难民,都没有户口。他们过着饥不择食的生活,居无定所,勉强在一个破出租屋生活,赞恩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每天都为着生存在外劳动着,而在一个正常的国家,他们不过只是该上小学的年龄。我几次都因为觉得他们太惨而差点退出播放,但我还是接着看了下去,这是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它是悲惨的。

赞恩一家受着侮辱苟且生活着,他们每天的生活充满了苦难与担忧。为了生活,赞恩的父母把他的妹妹萨哈卖给了杂货店老板哈萨德,由于太早结婚怀孕,萨哈在被卖的三个月后在医院的路上失血而死。赞恩恨极了他的父母,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事,他们甚至没有把赞恩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像奴隶一样使唤着。

02

赞恩忍受不了这一切,带着悲戚与怨恨离开了糟糕的“家”。他去了另一个城市,开始了新的居无定所的生活,他才12岁,没有人愿意聘用他。直到他遇到在餐厅打杂的拉希尔,她接待了赞恩,让他照顾自己的儿子约纳斯,他的儿子也是“黑户”。

因为拉希尔本身是黑户,所以她在办证件的过程中遭到了逮捕而入狱,生活的重担又一次落到了赞恩的肩膀上。赞恩带着约纳斯过着比以往艰辛的生活,因为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他们办不到。我觉得,赞恩言辞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水平,他不像是一个不谐世事的毛躁小孩,更像是历经世事的大人。

因为不能给予约纳斯周到的照顾,赞恩把约纳斯卖给了办假证的商人,他得到了400美元,但他并不是为这400美元而把约纳斯托付给商人的,因为他实在不能照顾这个幼儿。

03

赞恩逃离了陌生的城市,在回到一团糟的“家”后,他忍受不了阿萨德迫害妹妹萨哈的事实,带着满腔的怨恨拿着刀捅了阿萨德,他因此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看到了同他一样的难民们,我想他们大多数都是没有户口的“空气人”。

“你儿子还没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酱也有名字,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他没有。”

我无法想象那些苦难他们是如何承受的,看似在电影中才出现的情节,殊不知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赞恩在狱中绝望地度日,直到黎巴嫩的一家开放式电台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档节目接受任何的求助电话,赞恩便打了过去。

“我想请你们帮忙,我要状告我的父母。”全监狱里的人都听着,黎巴嫩的人都在听着。就这样,赞恩将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赞恩告诉法官,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不要再让他的父母生孩子了,因为生出来他们也无法养活。

04

导演在平民窟中发现了赞恩,并让他担任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向世界讲着动乱之地的苦难生活。电影上映后,在制片组和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下,赞恩一家来到挪威生活,赞恩也由此开始了求学的生活。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枕着枕头睡觉。”

赞恩不仅实现了他的愿望,还幸运地过上了像普通孩子一样的生活,他在电影即将结束时的特写镜头露出了笑容,这是他唯一一张在这部电影中的笑脸。

愿世界和平,愿世人安康,希望“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何以为家”的悲剧不要在现实当中重演。

另外,我们都应有一种认识,那便是:不是时代变好了,而是我们的国家在日渐强盛。愿我们都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康生活,同时愿所有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家》:苦难与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