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组长过去的53天...

带着一个组长的角色参加了笑来写作训练营第一期,从1月初开始内训到3月22日结束。应晓宁战友邀请写下这篇复盘,如果没有她的鼓励我可能也不会写。感谢践行群的战友,是他们的鼓励促我行动。按照自己的情绪变化回顾过程并复盘,也希望能给看到的战友一些鼓励。

回顾过程

(一)恐惧、慌乱

凭着一丝稍不注意就可能溜掉的勇气,在丽君班长发布招募信息后的两三天,在截止日前,我给丽君班长发去了信息:

丽君班长,小组长招够了吗?没够的话我可以吗?

然后,我得到了最后一个席位。

之后,开始了将近1个月的内训,几乎每天都有打卡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对上负责、对下沟通、打配合、带队伍等等,每次打完卡后再看其他组长的作业,总能被打击到,他们为什么想得那么深刻全面细致,而我几乎没啥想法。借由一次swot分析,我努力给自己找到了优势:我比较细心,擅长鼓励。我再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技能,也不能给大家提供价值,那我就以鼓励为主(这也成了我们组后来的基调)。

在内训期间,因为不自觉地和他人对比,数次有过后悔“为什么要报名,自己这么差,做不好怎么办”。好在在助教副和副助教的鼓励下,他们的鼓励真的很受用,给打卡作业加精选、在作业下面给留言,这些动作让我逐渐有了信息,开始敢于写下自己的期许,借着作业给自己打了一次又一次鸡血。内训期顺利结束。

转眼来到开营前正式拉组的那几天...

1月27日在毫无准备(具体情况见在下面的破冰(1)一文里有写)的情况下,我按照我们组的组员名单,开始逐个添加组员微信,第一个添加的组员是语纯,对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年龄、性别、职业...加了语纯,我发了我的第一条打招呼:

嘿,战友,加了您的微信,方便后面沟通,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了

第一次当组长,很慌乱,也不知道要说啥,后面慢慢适应,还请战友见谅♥♥

看得出,我自己都没底气,然后我意识到,第一条信息这么发,显得很不专业,如果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怎么给组员信心?几经调整后,后面的信息我改成了这样:

嘿,战友好,加了您的微信,方便后面沟通,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了

稍后我拉您进咱们的小组群~~~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方便?嘿嘿,可以喊我晓宇

好不容易加完微信,把14位战友都拉入小组群,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内训期间,有不少组长都在强调破冰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最初的那几天里,要和组员充分沟通、建立信任、打破可能的隔阂,否则的话后面会很难带。很多人都认为语音电话很有必要,语音能快速消除陌生感距离感。下班路上,我在想,我要怎么做,第一天如何让大家大体上了解我、战友之间也相互了解?我想到了我的方式,回家后,写了一段文本,用微信笔记录了音。八点多我把这段录音发到了群里,然后忐忑地等待回应...

image

一会儿,有战友回复我了...那天,大概8位战友很给力地参与了这个看上去很弱的小互动(在此之前,我担心没人参与,也鼓足勇气给大部分战友发去了私信,称“一会儿的互动,希望能得到战友的支持”),我想,这冰大概是破除了一点...

image

可是接下来的两三天里,绝大多数情况下,总会遇到发出信息无人回复的困境,每当这时,我就会质疑自己“是不是这句话没说对、这么说是不是不合适”,总之无时不刻在纠结(破冰(2)里有写),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吴老师总会给回应、不论是给我,还是给其他战友,我隐隐觉得他是一个有能量的人,于是去翻了一遍大吴老师的朋友圈,也顺着他的公众号了解到了他,超佩服,于是主动给大吴老师发信息,表明来意,希望能得到大吴老师的支持,也希望他能加入点评官队伍,一起鼓励战友。大吴老师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他是我找到的第一个队友。紧接着,我又主动链接了俊杰和吴凡(破冰(2)、(3)里有写),他们也都决定加入点评官队伍。在不确定性和恐慌中,他们的加入给了我极大鼓励。在他们三人的帮助下,我们组织了一次语音会议(破冰(4)、(5)里有写),帮大家梳理了正式开跑前的一些必须要了解的内容,方便大家在正式开营后可以无障碍地投入到作业和练习中...

(二)积极

正式开始打卡后,每天都有正事要做,再加上有点评官的支持,我的恐惧少了很多。大家做完作业把它发群里,我们点评团队会给战友留言鼓励,我沿用过去的点评习惯:只给鼓励。尽可能地给出了鼓励。2月5日,周五清早,我看到副助教Carmel给我的作业点评,三段式点评法,分「作业亮点、提升建议、读者感受」三部分,一大段,鼓励贴心、建议走心,瞬间受到极大鼓励。这样的点评模式其实阿磕战友早就开始在我们119班的写作活动里用起来了,但我一直因为觉得它难而拒绝使用,这次,在这里,我终于觉得我必须要用这样的点评模式了。我渴望被看到、被用这种方式给到鼓励,那我的组员一定也需要。

于是我优化了自己的点评方式,从原来的随意式切换为三段式。我希望其他三位点评官也跟我一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但内心里,总觉得他们参与点评官,为小组做贡献,我再要求他们用三段式,实在不忍(我那时考虑不到在一个集体中自愿付出的意义何在),于是心想,我不跟他们说,我自己这样做,希望最后也能带动他们...

image

在我们的鼓励下,部分战友有了热情,组内会有一些互动,他们会说“因为被看到了,所以动力足了”,也有战友积极分享自己的作业心得和所用的工具,心得给他人鼓励,工具给大家打开了眼界。大家开始相互赋能...

image

(三)平稳

接着,助教团考虑到小组长的工作量,担心后期心力不足,支持各小组长再去招募一位副组长,协同作战,更好服务组内战友。我在组内发出招募信息,然后根据战友日常互动情况去私信了语纯,她应该是训练营里年龄最小的一位,读大二。但却积极主动、喜欢分享,思考深刻,日常我会经常向她向她请教,我问语纯“要不要也来当个小组长?”,还没等我详细描述,语纯直接回复:”可以呀,我的任务是什么呢?告诉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感动来得很突然...

语纯加入后,给小组内带来了新的活力,她有很多想法,而且能落地。每日给大家温馨提示作业,提前考虑到大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心理建设,她更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把大家的作业转发到群里,肯定优点给出鼓励...我们都享受着语纯的鼓励...

那段时间,我很轻松,每天甚至不用考虑小组...

image

(四)松懈

第5和第6周里,我的状态开始下降,作业力不从心,三段式点评几乎也放弃了,只是偶尔简单给个别战友留言鼓励,好在其他点评官和副组长一直在给组员点评,也在组内积极互动,所以小组运营还是一如往常。出去两位工作格外忙的战友,其他13人都做到了满勤打卡。

(五)回归

最后一周快到来时,大吴老师提醒我,快到尾声了,我们一起“以终为始”站好最后一班岗。我被提醒了,被从之前糟糕的状态中拉了出来,大吴老师和语纯每日会把战友的优秀作业转发到群里,给出鼓励,我也加入了进来,跟着他们,鼓励战友...一周结束了,训练营也将要迎来结营仪式...

image

(六)打算

在开营前,我有个期许:让我所在的组成为优秀小组,我也成为优秀小组长。这一期结束了,貌似这个期许达成了。

助教问我是否愿意参与下一期,原本恐惧且已经找理由拒绝参加的我,最终做了另一个决定:接着参加下一期,带着新的角色(我在文章里写了自己做决定的经过)。

复盘

完整地经历一件事,里面一定有一些经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能把这份经验抽离出来,便给了它被迁移的可能,让当中的某些做法或告诫服务于其他时间地点。

  • 对自己:尽可能去做那些可能产生积累效应的事,让每一次的积累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所以,从这件事中抽出经验,把这些经验当做脚下已有的台阶,踩着这个台阶去做下一件事。而不是让这件事过了就过了,下次做类似的事再从头开始。也是基于这份认知,我决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接着参与下一期写作营,把这份经验深化、巩固,让这份经验不断生长、完善。(此刻我想,所谓那些能产生积累效应的事,一方面在于事情本身,比如读书、健身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本身就是有积累效应的事;另一方面,在于自己的选择,参与某个活动,这样的事,一个人可能会做一次,也可能会做多次,如果只做一次,那么形成的经验还尚未被固化,今后不用同类事情去加固它,很可能这份经验就会弱化直至消失。比如,我参与了第一期的组长,有了一点经验,如果我就此决定不再参与类似的活动,那么先前的经验便不可能被积累、利用、加固,那么相当于我之前付出的三个月,时间价值因我的选择被大打折扣)

  • 对他人:或许可以有一点启发和参考,哪怕仅仅因为看到我经历的困窘给自己一些“我不孤单”的心理建设,这份复盘(经历)的存在也有了意义。

(一)做对的事

我做对了什么?概括来说就一个词主动

过去我是一个不主动、不积极、不热心、没有能力参与集体活动的人。我不敢主动打开自己、不敢主动链接、不好意思夸赞别人、不敢向人寻求帮助。更喜欢自己独自做事,也以独自做事为乐。

在践行群的500多天里,庆幸跟着119班的写作活动,我首先学会了鼓励他人,而且是很直接、有力的那种:会用很多感叹号,会用三个连在一起的表情包。

在写作营里,我首先在主动给鼓励,如何把鼓励给到每一人?

  • 对于优秀的人,看到他们的能力;

  • 对于普通的人,看到他们的努力。

在写作营里,我又“被逼”着学会了另外三个主动:

  • 主动打开自己:我用自己从不敢用的语音做了自我介绍、表达心意表达愿景,给了大家真诚的信号,赢得了一点信任。

  • 主动链接别人、主动寻求帮助:大吴老师是我第一个发出求助的人,我直言希望能在未来的运营中得到大吴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他果然答应了;之后我主动链接了俊杰、吴凡,然后他俩加入了点评官队伍,在刚开始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他们三人在群里做了很多互动、给了很多鼓励,他们在一开始帮着带动了组内的氛围,给了事物一个良好的开端。后面,我主动链接语纯,主动夸赞(她确实太优秀了),看到她作业中呈现出来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技能,我都会主动问询语纯是否愿意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她也都分享了,她的分享让小组有了提供价值的可能。再后面,主动邀请语纯当组长,她再一次给组内注入了能量。

在你自己的主动边界内努力,主动打开自己、主动鼓励他人、主动链接别人、主动寻求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行动,通过你的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能给你帮助、能补你不足、能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二)没做好的事

  • 没能给到应有的关照:对于三位点评官,他们在期初给了我极大而关键的帮助,而后来当小组渐入佳境后,我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关照,我把他们当做和我一样的服务人员,认为他们不需要关照,他们的作业我点评的少,也没能及时察觉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的一两周里,我感到他们也开始力不从心。

  • 没能及时有效地沟通:我们组有一位战友在第二周开始掉队,有一位战友在第五周开始掉队,我都是做了滞后沟通,没能起到作用。而且我在沟通过程中,都只做提醒,有时结尾甚至要加一句“不用回复”,我主动封闭了原本可能继续的沟通,没能了解到战友的实际状况,因为自己恐惧和他人沟通,所以让沟通的效果打了折扣。

  • 没能善始善终:关于三段式点评,我没能善始善终,期间有两周,因为自己能量不足,几乎没给三段式点评。最后一周,也因为自己策略的调整——想着尽可能给每个人鼓励,所以,也没有用三段式的点评方法,只是用了相对轻松一点的随意式点评(我在期初给自己定了100个点评计划,结果只完成了45个)。而与此同时,一组的阿磕组长却从头到尾都在给出三段式点评,最后一次作业里,他给一组的每位组员作业下面用心写下三段式点评,让人感动。

如果下次,我会怎么做?与必要的人保持必要频率的沟通,不以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随意沟通;不要从自己这里切断沟通,大胆一些,在自己的主动边界内做开放的沟通;做事情即便中途遇到不可调和的困难,也要在最后做好收尾工作。


附之前的日记

原计划记录整个经过,后期随着正式打卡开始小组步入正轨,所以再没有记录,仅有的是开营前几天的日记,与大家分享期初的尝试一件事的心情...

破冰(1)

1月27日

今早,我的小组群里突然冒出提示“xx已扫码加入组群”,慌乱之中,赶紧问助教“组员们已经开始加入组群了吗”。

对,今早,助教建了班级微信群,把所有写作营活动的同学拉到了其中,并且把各组的二维码和群成员名单发到了群里,要求大家扫码加入各自的小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过两轮内训,不就是为了这即将开始的真操实练做准备吗?我赶忙去群里欢迎了新战友,然后添加他的微信,简单自我介绍…

陆陆续续,新同学加入组群,我挨个添加他们的个人微信,小组群里只要有新人加入,就去欢迎一番。

下午下班,回到家。心想,明天就要开始共创小组名、口号,在组内选拔点评官了,那今晚一定需要活络氛围,否则明天一定会出现冷场——任凭我发布各种信息、邀请,都少有甚至没有人回应。

怎么办?语音动员,说出我的用意和期许:我们之所以要动员、要活络氛围,就是希望在接下来将近2个月的训练中,这个小组不只是一个冰冷的存在,催促打卡、供大家把每日打卡作业发到其中,而是说,它可以是一个有温度的存在:组员之间像是老友,可以不多说话,但相互之间能够给出鼓励和温暖。

于是,写了一篇小文章,并用语音录读了下来,一个多小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它发到小组群里,与此同时也给个别战友发去了求助信息“可否去听一下我刚发到群里的语音笔记,需要支持”,信息还没发完,群里收到一个战友的鼓励,传达“她稍后会参与互动”的意愿,松一口气…一会儿又有战友给出了正面回应…

很快,既定的时间到了,我在小组群里带头开始互动,有战友来了,给出了回应,二十分钟后,互动结束,14个战友中,有8个参与了互动,氛围较好,隐隐感到,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些熟悉和信任。

这是我第一次用语音和不熟悉的人交流,也是我第一次在群聊里说了好几句语音,看似平常,对我却是挑战,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我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

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来说,热闹的群聊在我看来其实远不如安静,但我也知道,让它安静简单,让它热闹很难,而开始,不管其他人怎么感知,我都得让它热闹起来。

明天要选组名和口号了,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参与到共创项目的第一个环节当中来;明天也要选拔点评官,不知道是否有人积极参与报名…

破冰(2)

1月28日

今早,发布小组名接龙活动,原以为经过昨天的动员,大家会积极参与,可是,发出信息,无人回应,于是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表达没到位”、“是否做出了令人不悦的表达”…

好在中午有两位战友给出了回应。

之后,看到小组长群内的信息,大家的群里,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组长自说自话,组员无人应答。有组长提出贴心建议:大家都有自己的事,需要我们保持耐心。

于是反思:种下一颗种子,从种子入土,到嫩芽破土,到幼苗生长,再到大树长成,每一阶段都需要过程。没有理由要求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就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对于这个刚建立起来的集体,我要保持耐心,给它成长的时间,让它慢慢地成长。

通过昨天群内互动情况,发现每一次,大吴老师总会给出回应,或是给其他战友的回应,或是给我的回应,颇为暖心。隐隐感到,他是一个有能量的人,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有余力。何谓有余力,在我看来就是在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后,还有多余的能力/能量去辐射他人。有余力的相反面是能量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虽然内心可能也有想要帮助他人的意愿,但实在自身条件不允许。现阶段的我就是这样,每日自己的践行都是在跌跌撞撞中进行,所以,几乎没有多余的能量可用以辐射他人。

我对大吴老师有好奇,中午翻看了他的朋友圈,并按图索骥找到了公众号。几乎读了一遍里面的文章,佩服、敬仰油然而生。大吴老师是个平和而智慧的人。透过他的文字,你能感知到平和随性、自在喜乐,他努力,但没有用力过猛;他践行,但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从他那儿,你能感到安心。

智慧是稀缺的。于是我给大吴老师发去信息,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希望能得到接下来关于小组运营的建议,同时邀请他加入点评官。大吴老师答应了。

晚上,大班里的开营仪式结束后,我把点评官的招募信息发送到小组群内,原以为会有人报名,可是除了大吴老师响应外,再无其他。由于明晚点评官就要亮相了。我不得不根据之前互动的情况,私聊了另一位战友:俊杰。我觉得她可能会愿意做这件服务工作,而且,她也是一个能量相对充足的人。俊杰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我简单安慰,大家的水平都一样,点评更多的是鼓励,放心参与吧。俊杰于是决定帮我。我的点评官至此全是招募齐了。

每一步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在哪,也不确定自己走得是否正确。

从我自己有限的经历来看,我曾体验过点评战友文章给我带来的收益。我其实想要这份收益能够给到更多人,但大家在一个尚不活络的社群里,有人可能有想法,但不敢表达,而留给我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根据之前的互动情况,去私聊一些战友,因此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内心有愧疚。

破冰(3)

1月29日

今天是开营前的第三天,清早把今天大班内的朗读内容发送到小组群里,鼓励大家参与朗读,信息发出,依然没有回应,我下意识地质疑自己“是不是措辞不妥”(写文章的此刻,我忽然意识到,这是常态,我应该保持耐心,给大家适应的时间,嘿,每想通一次都会有一些开心),八点半后,把承诺书的模板发到群里,请大家手写承诺书并发到群里,俊杰出来互动,并发出自己的模板,陆陆续续又有战友发出几份。

小鱼战友也发出了她的承诺书。小鱼是群里比较积极的战友,会及时响应群内活动,基于昨天的考量(给更多的人机会,我去主动问询,避免因为他们的羞怯和我的不主动而让他们失去一些机会),所以我私信小鱼:如果时间精力允许,是否愿意加入点评官队伍(增加了一个名额),小鱼直言时间不允许,不然早就加入了。听到这我还蛮高兴的,又简单了解了一些其他信息,然后结束了聊天。

这时群里吴凡战友跟我互动了两句。他是践行群成员,是114班班长,我知道他的时间应该紧张。翻看了他的朋友圈,里面工工整整展示着每日的早起、英语晨读项目,点开晨读录音,被惊到了,发音超棒,想起了他在自我介绍里提到的擅长领域是英语,又去看了一遍,职业:老师。嘿,应该是英语老师。从他的语音里,能感知到一些不同。

透过他的朋友圈,我再一次感知到了笑来老师在2020年5月份公开课中提到的“在朋友圈里晒自己每日的践行记录”的重大意义。陌生的人可以通过朋友圈快速建立对你的看似大致实则精准的印象。吴凡老师的朋友圈,工工整整记录着自己每日早起、英语、运动的记录,这足以展现靠谱。

于是,给吴凡老师发去私信,表明来意,询问是否愿意加入点评官团队。他的回应让我激动不已:“虽然一开始觉得自己可能忙不过来,很想拒绝”“但是如果我把时间精力都投在班级里,没有话时间跟其他人交流,相当于把自己封闭了”“所以,我还是挑战一下自己的时间管理把”“我愿意加入”

激动和感谢吴凡老师的同时,其实也很感谢自己的主动。同时从他的回应中看到了优秀的人的思考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十分受益。

反思:1.打开自己,主动沟通。两个人之间本有距离,如果你不主动,距离恒久存在。可如果你能主动先迈出一步,很有可能,对方也会在带动之下迈出另一步。距离消除,你们可以建立珍贵的链接。主动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机会。

2.任何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应该被看到。想起自己曾写过的文字:好的领导者应该能够扮演知己的角色:对于优秀的人,看得见他们的能力;对于平凡的人,看得见他们的努力。去看见尽可能多的人。

破冰(4)

1月30日

1.明天就要正式上课,后天正式打卡。我担心组员们在这两天对群内的信息顾及不到,仍旧不了解奖励规则、积分规则、打卡程序内的各项细节,因此影响到日常的打卡,所以,打算在开课前组织一次语音会议,把重要的内容帮着梳理一遍,让大家清楚定位、清晰奖评机制、掌握打卡小程序操作流程,以在正式开课后不会再有乱七八糟的麻烦,扰乱进度。我希望,前面做足准备,后面安心做事。

此刻,我不得不问问自己,我的发心是什么?是百分之百为组员考虑吗?还是有我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我有为他们考虑,因为我是小组长,我有义务帮大家做好开营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果他们没准备好,是我的责任。比如,他们不会流畅地使用打卡小程序内的各项功能,比如他们甚至不完全清楚奖励、积分规则等。

但是,我也有为我自己考虑:我希望我所在的小组能评为优秀,这样,我会得到荣誉。而小组评优的基础正是组员们能评优。所以,我的发心里有一部分是个人的私心。我的发心并不纯正,没有完完全全想着为别人。

2.今天,我梳理了希望借助语音会议向大家传导的大概内容,发到我们的点评官团队里,和大家探讨,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发信息之前忐忑、等待回复中忐忑,收到回复后松一口气。后续在探讨详细流程分工中出现一点不顺畅,因为有人有事,所以只能中断讨论。也因为这份中断,我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

我想做这件事,也就是帮助组员梳理一遍重要信息。但我自己恐惧语音会议,太恐惧了,所以希望他们能帮我分担,因此提出了让每人负责一部分的要求。

他们都是刚入营的学员,目前对很多内容并不十分熟悉,不像我,已经经历两轮内训,所以很熟悉整套流程。我本应该带着他们了解流程,可现在我却要他们自己了解流程,并且还要在语音会议上督导其他人。我有什么理由把原本应该我自己去做的工作分给其他人,让他们帮我分担我的恐惧或压力。

于他们来讲,能够加入点评官已经对我是很大的支持,他们当中的有人加入点评官都有些恐惧,是鼓足勇气加入的。我本应该呵护这份勇气,不给他们额外的压力。可没想到,我可能正在做一些完全相反的事。

想到这儿后,给两位战友发去私信,告诉他们如果觉得有困难,哪怕一点,把任务交给我就好。

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每一次都是挑战。明天的语音会,对我来说是挑战……

不考虑什么优秀小组、优秀组长这些荣誉。只考虑能否真正当好一个服务者,只考虑组员能否从这期训练营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破冰(5)

1月31日

今天中午,我们四人(大吴老师、俊杰、吴凡)在群里演练了一遍语音会议的内容。

演练共3部分内容:奖项设置介绍、积分规则介绍、鲸打卡使用介绍。原计划主持为吴凡,然后三部分内容分别由我、大吴老师、俊杰进行演示。俊杰因为之前没有过类似经验,所以对语音会议有恐惧,因此,俊杰的那一部分我也做了演示。

会议快结束,吴凡提出让俊杰去说鲸打卡部分的内容。因为这样,我们四人每人都有内容,显得更完整一些。这对俊杰来说可能有挑战,不过她答应了下来。于是我们确定好晚上的流程,并在小组群内发出会议邀请…

会议结束,俊杰跟我确认了一点细节,然后我们就各自去准备了。晚上7点多,俊杰将自己的语音演练给我发了过来,请我给把把关。听的过程,我受到极大冲击,一方面俊杰的表达事无巨细,体贴入微,她提前考虑到了组员们在使用鲸打卡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解答;一方面,她从从容容,语气温和,让人颇为享受;再一方面,她的文字极为流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衔接的超棒,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她的表现让我我惊喜而又震惊。这样的作品,让人很难联想到她是那个也会恐惧语音会议的人。

晚上9点10分,我们开始了微信语音会议,除我们四个外,还有四名战友参与了(毛毛、有余、艳红、小鱼),我们按部就班演示完,20分钟结束会议。

我松了一口气,两天的紧张在这一刻终于消失。在吴凡、俊杰、大吴老师的帮助下,我得以将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逐步完整、细化并落到实处。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作为需要发言的成员之一参与其中的线上语音会议。他们帮助我突破了我自己。

反思:我是突破了我自己,这个活动对我意义非凡。可是这样的活动对其他人的收获是否大?因为参与的战友仅有4个,为此,大吴老师、俊杰、吴凡就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当?


结语

写完后仿佛又重走了一遍训练营生活,重读自己曾写下的文字,感慨不已...三个月过后,我已不再是从前的自己,我学会了主动、我链接了优秀战友,我开始重新梳理未来的方向...

昨天我问语纯,下一期你会如何带组(她报名了下一期的小组长),她说,她会在一开始向组员传递参与这个训练营的意义

...

其实打卡学习是其次,链接别人,和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身上挖宝藏,才是最重要的。像老师所说,想要成为猛人,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靠近猛人,近距离接触他们,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还怕学不会东西吗?

我被提醒了,如果是我,我也要在一开始赋予训练营这个重大意义,不管你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都可能在这里收获到远超写作的其他价值:链接到优秀的人,结识他们、靠近他们、学习他们,打开眼界、思路和感知,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还怕学不会东西吗?

所以只管参与其中,如果可以,一定要主动、更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小组长过去的5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