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听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1. 不越界:以自己的感受为界线,当孩子的行为是我能够接受的,我就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如果孩子的行为让我难受,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要不带评论和任何指责地告诉孩子我的感受。

比如:孩子想玩奥特曼卡片,想看他爸爸打游戏,这个并不会让我带来特别大的不好的感受,那我就放手不要担忧,给他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最大自由。

但如果孩子在我午睡时或是我写书时来无理由吵闹我,那我需要温和但坚定告诉他,“宝贝,我现在正在午睡/写书,你来跟我讲话会打扰到我,我心里会感觉很烦恼,因为我不想别人打扰,我想按照我的时间来安排睡眠/工作。现在,请你暂时离开这个房间,可以吗?”(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

安心老师还举的一个例子和讲的一些话也给我启发,比如孩子揪父母头发让父母很不开心的话,父母不要想着“哦,他还小,他是我的孩子,我是他的爸爸妈妈,我要让着他。”这样的心态是不建议的。

其实阿德勒心理学已经阐述了这后面的原因,

A.    你说你要“让着他”,你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上帝”视角位置,把孩子视作跟你不平等不对等的一个弱小个体,“我们不同但平等”,父母与孩子也如此

B.    向孩子真实表达你自己的感受,你才是在对自己负责,“孩子扯你头发让你感觉不开心”,这是你的课题,你不处理这个课题,你就会因此受扰,你会不开心。同时也是在对孩子负责,他的未来也需要与人相处,他从你身上学习到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2.不评判

“世界上没有不乖的孩子“, 我们要做的只是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然后满足他的合理需求而已。

孩子身上发生任何问题,“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是用来指责和解决的。” 提醒自己学会不评判,以及不单单是解决一个问题,更要去了解这个问题后面的原因。

3. 父母要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人。

很多父母都可能会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我今天心情不好哈,你小心点,你别惹我!” 这是父母在对孩子发泄情绪。发泄情绪和表达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谁对自己的情绪来负责?应该只有自己,而非其它任何人。同时,说这话,也是把孩子视作弱小,放在很不平等的位置上了。没有尊重和平等。

或许类似情形下,父母应该这样来对孩子说,

“宝贝,我今天心情很不好,我需要对我自己的情绪负责,我打算去单独呆在我的房间里,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让我好好处理我自己的情绪。希望你理解和配合我,好吗

4.养育的初心到底是爱还是恐惧?

樊登老师视频里说的这句话,我谨记,“所有的愤怒都来自于恐惧。

我同时深刻反省自己:曾经有对孩子管控的执着。我曾经从小对他各种规划,“每天要读多少本书,从小学就是上补习班,学习各种思维方法…..

自从青春期孩子经常会对我们怒吼一句-- ”凭什么什么都要听你们的?!”

所有这些都是我对他的管控,他的愤怒我的愤怒,都源于此。我对他的管控以及他不听管控时我时常禁不住生气,背后的原因应该都是---我的恐惧,我的担心。(恐惧来源于担心,我担心他若不这样不那样,以后怎么办?未来不如我一样优秀怎么办?别人都还说我这么优秀,我的孩子肯定会很优秀的话,要是我的孩子不优秀怎么办?--- 其实不优秀又会怎么样?身体健康,活着就是最大。 再者,优秀还是不优秀,就是评论了。以及,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课题啊。)

写到这里,不禁汗颜,很多时候我都感觉无地自容,哈哈。“知易行难”,知道和做到,有时候感觉真是有天上和地下那么大的差距。

阿德勒已经讲得那么清楚了,“孩子是他自己,他是他,我是我,我们是平等的个体,他的人生是他的人生,我的人生是我的人生。”    我应该给他的,只是远远的在他的背后带领,给他做个榜样,给他大的正确三观,并在他主动提出需要我的帮助时,全力以赴地帮助他而已。

5.认知层面的价值观。

我的信念系统,符合我的感受,不符合我的认知,我的感觉就是不好。

我的信念体系是什么,做一个自我的调整,信念的东西一更改,很多东西马上如同多米诺骨牌马上更改

更改我们自己的习性。

给到一个工具,转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我的孩子上补习班,是真的正确吗?通过书写的方法,找到真正的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有了孩子我就是不自由,看到孩子就是烦,都是你,我就是不自由的。

自己书写,我的孩子叫我不自由,反转,我让我自己不自由,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让我的孩子不自由,我让我的孩子很多限制,妈妈就是有了觉察力。

觉知,一念桃花源,生活中娑婆一转,一念成佛,一念成奴。

同实践结合:

不越界,不评判,不愤怒,我的认知层面的价值感,都是全部踩坑,

做好自己,改变自己,热爱生活,成为一个幸福成功的榜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