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0 《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在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便签

R原文片段

来自课程:7大工具唤醒内驱力:从被动到主动,让孩子自主学习—赵周老师

主题: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在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反馈话术提醒表,让孩子更自信)(5)

      今年春节前,我们一家回到浙江老家过年。至今都还滞留在这里,反正孩子在哪里都可以上网课。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毛毛,孩子们常一起玩。我发现毛毛的妈妈一个表现,就是:总是很热情、甚至夸张地表扬孩子——孩子做完了一页数学题,“毛毛最聪明了!”。孩子表演了一下跳舞,“毛毛跳得真好,像公主一样!”

        上周两家一起吃饭,聊起来,毛毛妈说,她自己小时候,很少得到表扬,家长给到的反馈,批评多于赞扬,也不注意她的感受,甚至随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她身上。毛毛妈说,她发现在批评和苛责中长大的孩子,更不快乐,更没自信,也更难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于是,决定对自己的孩子,要反着来——就是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感受。

        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呢?毛毛妈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效果还不错,孩子挺乐观、自信的。但孩子学业压力上来之后,就有些问题。我问:什么问题?就是毛毛似乎又自信、又胆小。在她擅长的科目科目上就自信,但对不擅长的,就拒绝努力。学习顺利的时候一切都好,一遇到挫折障碍就要放弃。还有,如果有小朋友在某方面比她强,她就不愿意跟人家玩了……毛毛妈叹气说:这些表现要是不改变,以后会对人生影响挺大的。毛毛妈还没有意识到,毛毛的这些表现,跟她赞扬孩子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就像毛毛妈自己的性格,跟她小时候受到的批评、苛责有很大关系。无论批评或赞扬,都是反馈,反馈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影响表现,表现固化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个人的性格。

        那是说批评或赞扬多了都不好么?不是的!重点不在于是更多表扬,还是更多批评,重点在于:你要意识到自己的表扬或批评,更多是偏向对人的评价,对结果的关注。打造孩子优秀思维方式的反馈,要关注过程。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发现,如果孩子总是得到关注结果的反馈,对人的评价,他会慢慢变成固定性思维。如果孩子得到对过程的反馈,那么会形成成长型思维。

      我们来自查一下,你有没有给过孩子这样的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打得太好了,简直是天才!你这篇作文写得真棒,我拍照发朋友圈了!一道都没错,全对,你是个数学天才!……这些都是表扬,这些确实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些表扬会像让孩子会觉得那个结果特别重要,而且结果是,跟对我这个人的评价绑定在一起的——要是学习的结果好,我就是一个能干的人,我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就是一个讨爸爸妈妈欢心、骄傲的人;要是结果不好,那就说明我不聪明、不能干、不像公主、不是天才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认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有个好的结果!怎么样能够保证结果好?挑确保有把握的事情做,挑简单、没挑战的事情做,就能保证好结果。如果我不能保证好结果就宁可不做,同样的,如果遇到困难,孩子就倾向于放弃,如果遇到争执,孩子就会倾向于退出。刚才说的毛毛,才九岁,就已经表现这样思维模式的苗头了。所以,要注意:一旦你嘴里边想出来的这些强调结果、对人的评价的时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嘴上保持着微笑,同时你心里快速地去加工一下,你还可以怎样把它变成对过程的反馈。比如说:“你真聪明”!加工成——“孩子,我喜欢你尝试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真是个好孩子”,加工成——“今天你主动把绘本和玩具都收拾了,还打扫了房间”。

      “你跳得太好了,像公主一样”!加工成——“前面半年,你每周花在跳舞上的时间都有两个小时,付出这么多的努力,现在都体现在今天的表演当中了”。

        “你的作文写得真棒”!加工成——“这篇作文特别体现了,你明白精心选择词汇的重要性,你用哪个词都是花了心思捉摸过的”。

      最难的是后面这一种:给孩子一组数学题,他很快地做完了,而且全对。你这个时候你不应该表扬他、不应该表现得很开心,而应该有一个意识,就是孩子刚才做这些题的时间被浪费掉了。所以特别强调一点,尤其跟数学有关的学习,追求正确率是一个错误导向,因为正确率总可以用降低题目难度来实现,做简单的题不就可以提高正确率了吗?

      你想要让孩子成长,应该强调的不是正确率,而是强调孩子可以在错误中成长,给他匹配适当的难度,让孩子有错误出现,又能够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难度。所以,你给孩子一组数学题,他很轻松地完全做对了,这时你的反馈应该是这样:“看来这些题目,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对不起,浪费了你的时间,我们一起试着找一些能让你真正发挥大脑的题目”。这样的反馈,会给到孩子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太简单、太容易的东西、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不会犯错的东西,不值得做,就算有好结果,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以上是讲了积极反馈,也就是一般说的表扬。那么,消极反馈也是一样的:孩子粗心错了好几道题,你可能会说“用点心好不好!怎么又考砸了呢?”——这是对人的评价,给孩子贴了个标签:你是个不用心的人。加工成对过程的反馈,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想想,还能用什么法子解决考试时原本会的题却做错了的情况”。

        孩子很努力地准备演讲比赛,但没拿到名次,你可能会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尽力了”——这个算不算对过程的反馈?不够,这样不能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初的目标:参加演讲比赛,第一个是锻炼演讲能力,第二个是拿到前三名。这两个目标,哪个实现了哪个没实现?虽然没实现,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你看,我们常见的给到孩子的反馈,可能是积极反馈,可能是消极反馈,但是大量的反馈都本质上是对人的评价,是对结果的关注,像毛毛妈那样的,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影响孩子的表现,甚至性格。但如果改成对过程的反馈,就可以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从而乐于迎接挑战,学会从错误中学习。

        关于表扬或批评孩子,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要理解不难,但实践一下你会发现,要把我们习惯的批评或表扬,改变为对过程的反馈,这可不容易了。毕竟,空泛地评价一下结果很轻松,张嘴就来,但是要你得真的关注了过程,你得真用心了,才能加工出更好的反馈。

        我们理解爸妈的难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很难改变。所以,给到大家一页「反馈话术提醒表」

把这张表打印出来,贴在床头,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的语言,让孩子更积极、更乐观、更自信,更相信学习、不怕学习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更乐意迎接挑战的孩子。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对孩子的表扬或批评,我们常常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话“你真棒”“你真乖”“你真是一个男子汉”“你真勇敢”或“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都能做错?”……我们这种习惯性的表扬和批评,只是对孩子这个人的评价,关注于结果,等于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内化到了他的心里,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做好,他就会去寻求别人的认可。

如果孩子总是得到关注结果的反馈,对人的评价,他会慢慢变成固定性思维,从而会让孩子在今后遇到挫折如果孩子得到对过程的反馈,那么会形成成长型思维。所以要孩子拥有成长性思维,家长的反馈就要关注于过程。那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去表扬或批评孩子呢?在我们将要对孩子做出出表扬或批评的反馈之前先停下来,去把习惯性的反馈话语在心里快速地加工成对过程的反馈。比如“你真是个妈妈的好帮手”可以加工成“你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把叠好的衣服整齐地放进了衣柜里,这样房间看起来很整洁”。或者“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加工成“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做错的这道题是什么原因”这样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对于表扬和批评,以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都是对表面这个人的一个评价,但是,如果要想让孩子拥有成长性思维就要关注过程,就要用心去加工。文中提供了一张反馈话术提醒表,

可以去打印出来,贴家里醒目的地方,改变自己习惯的语言,让孩子具有成长性思维,乐于迎接挑战的孩子!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昨天晚上,我把一家人所有晒干的衣服都从阳台上收了下来,妹妹看见了,对哥哥说:妈妈,收了好多衣服,我们去帮妈妈叠衣服吧?哥哥随口就答应了,我听后心里在偷着乐,就随手把衣服往床上一扔,接着两个人屁颠屁颠地去了房间开始叠衣服了,叠好以后,还放进了衣柜里,等我进房间的时候,哥哥说:妈妈,你看,我们把衣服都叠好了!我脱口而出对他们说:你们真厉害,是妈妈的,好帮手!通过对文中的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这种习惯性的表扬是一种评价,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如果能去关注过程,这样说“妈妈看到你们把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还把放进了衣柜里,这样房间看起来很整齐,妈妈有你们这样的好帮手真是太幸福了!”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动力,让孩子养成成长性思维!

A2:规划应用

        目标:在未来一周内至少用三次对孩子行为过程的反馈,实现让孩子逐步具有成长性思维!

          行动:孩子每天都有学习任务,会有两种情况发生。

第一种是:当天的任务完成了。当他对我说“今天的闯关成功了”我可以把平时习惯性的话语“(⊙o⊙)哇,你真厉害”加工成“你今天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得很好,把每个学习任务准时完成了,说明你付出了努力。”

第二种是:没有完成。我会习惯性地对他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还有好几个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呢”。我可以加工成对过程的反馈“你今天没有完成那几个学习任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2/100 《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在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便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