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与思考4 | 也来谈谈“内卷”

关于内卷,之前很多场合听过,大概了解。今天特意上网查了下——网络流行词,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现在更多地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01

先来举两个例子详细了解下什么是内卷。

(1)哥特式建筑尖尖的顶、漂亮的花窗玻璃,在一众圆形、拱形的建筑当中尤为突出,到了后期哥特式建筑的天花板纹理更加精细,玻璃花窗也更加的复杂,但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发展形式也就仅仅限于此了,并没有延展出更多的精彩。

内卷开始就是形容这样没有明显发展或者增长,只能内部越来越复杂的一种状态。

(2)爪哇岛人民每一个都非常勤奋劳作,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劳动力不断壮大,这片土地上的产能和收益反而停滞不前。有趣的是,产能虽然没有提升,但是梯田的形状却越来越好看。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内卷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和认知的局限。

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着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是在被动的变少。大家缺乏动力去发展高新科技来提高效率,没有技术上的提升就只能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这样就会陷入内卷的黑洞当中。

内卷已经变成了内部竞争的代名词。

例如,某所学校开始疯狂补课的时候,所有周边学校一定不会只是淡定观望,都纷纷开始补课,大家的成绩都得到了提升,那么录取分数线必定水涨船高。对于学生来说,付出的努力更多,录取率却并没有提升,一切又回到最初的原点。

职场也是如此,今天996,明天007,个人付出更多,但是收入和企业效益并没有因此得到大幅的提高。

我们教育行业也是如此。现如今微信推送是重中之重,积极推送的缘由是什么,不能被别家比下去。

有种情况是,他家有,我家无。那么赶紧活动设计出来,搞起来,照片拍出来,文章写好推送出去,不甘示弱。

另一种情况是,他家有,我家也有,可推送比他们晚,照片呈现没有那么缤纷。那么,再改!形式多样点,背景丰富点,照片多一点,声势更大一点。

一句“你做了,却不让别人知道,做了等于白做!”

问题的核心就在此,必须要别人知道,必须要比同行更快、更多、更好。

活动越来越多,每学期师生忙着差点人仰马翻,学生忙活、老师累。大家忍不住感叹“还能不能安静教育?”

表格越来越多,每到期末,就在“创新”的浪潮中,一改二改再改。为的是统一与精致、精细。

统一没有问题,一个学校一种指导思想。可眼见表格格式翻新比变天还快,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做这些有意义吗?它有指导提升我的实际工作吗?它是来提高我的效率还是来占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的宝贵时间?”

昨日下午得知有一份资料内容之一形式要更换,下班前按照要求更改装订好四本,这已经是第二次改动,第一次统一了封面。

晚上九点多,群里信息说要统一按照某一学科来做资料。今天下午忙完所有教学、教育工作,打开电脑不禁疑问,当初要改动的内容不也是会议上统一改的吗?想想,事情在发展,再改也是正常。

第三次改动结束装订上交。不一会儿收到反馈,又有一块内容要统一,临近下班十分钟,只能和同组同事说好,马上想办法改动,有人要增加四篇文章,有人要增加两篇文章,坐下对着电脑一干,又是一节课过去了。

第四稿完成,再次用指甲扯开订书针,明显感到大拇指指甲痛了,我是活生生拿肉对付金属哪。

打印结束最后上交到教导处,还有一个组在忙碌,下楼梯抬头看看教学楼,好多办公室灯还亮着,此刻已经是晚上六点。

02

傍晚和女儿谈起内卷,我举例了一本学生活动记录册,册子上有点名单,这是理所应当的。可从去年开始,册子更新加了一些填写的内容。其中点名单后面增加了给每个学生记录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打分,一个人一次课一个勾三颗五角星,每个人四个符号,我面对的是五十多个孩子。

我的课程是排练艺术节目,每次课都是争分夺秒训练学生技能,几个技能弱的孩子都要陪同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指导过去 ,偶尔遇上有情绪的,还要及时思想交流。这个册子的记录确定是帮我的吗?怎么办,只能后期花时间补。

我们矜矜业业,似乎一直努力应对竞争,似乎一直要扩大我们的优势,投入这么多,我们的优势显著了吗?我们是有了更多的教学思考,赶上了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潮,还是习得更多的教学方法,又或是更懂我们的学生了?我们有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生?

学校要这般刷存在感,是不是说明,上级领导、社会群体对学校的评价过于单一了?推微信,就是在漂亮干活,查资料翻到各个精装本,就是认真,就是教育创新?

仅仅依靠拼时间、拼命来寻得安稳,只是低层次的竞争,不能让行业进化到更高的阶段,自我重复、自我消耗,过度的内部竞争,大家越努力,造成的无谓损耗越大。

谈论内卷不是为了逃避竞争,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找到我们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兴许思路就打开了。当然,目前我只是站在一线教师角度思考,也知道学校要声誉的确得面对一些做出妥协。

怎样避免内卷,需要的是改变思路,赛道不一样,竞争的维度不一样。这让我想到了袁隆平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倾其一生研究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出更多的粮食,憧憬着“禾下乘凉”。

网上有一言:“内卷多做无用功,千篇一律很雷同,只有寻找差异化,人无我有能成功。”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价值坐标,减少趋同重复的内耗,真正开拓对本职工作发展更有利的方面,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26篇,2186字,,累计45598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悟与思考4 | 也来谈谈“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