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卷一摘抄附译文(三)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河上有桥十三:自陈州门里曰观桥(在五岳观后门),从北次曰宣泰桥,次曰云骑桥,次曰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次曰高桥,次曰西保康门桥,次曰龙津桥(正对内前),次曰新桥,次曰太平桥(高殿前宅前),次曰粜麦桥,次曰第一座桥,次曰宜男桥,出戴楼门外曰四里桥。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huò),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桥之西有方浅舡二只,头置巨干铁枪数条。岸上有铁索三条,遇夜绞上水面,盖防遗失舟船矣。西去曰浚仪桥,次曰兴国寺桥(亦名马军衙桥),次曰太师府桥(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桥,次曰西浮桥(旧以船为之桥,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门便桥,门外曰横桥。东北曰五丈河,来自济、郓(yùn),般挽京东路粮斛(hú)入京城,自新曹门北入京。河上有桥五:东去曰小横桥,次曰广备桥,次曰蔡市桥,次曰青晖桥、染院桥。西北曰金水河,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筑堤,从汴河上用木槽架过,从西北水门入京城,夹墙遮拥,入大内灌后苑池浦矣。河上有桥三,曰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之类。又曹门小河子桥曰念佛桥,盖内诸司辇官、亲事官之类,军营皆在曹门,侵晨上直,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得其名矣。

译文

穿过京城的河流共有四条,南面是蔡河,因为发源于陈、蔡地域而得名。蔡河流到汴梁后,顺着南城墙流淌,在京城西南方的戴楼门流入京城内,在城里曲折流淌,最后从东南方的陈州门流出城外。蔡河这段河道上有十三座桥。陈州门里侧是观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正好位于五岳观的后门。从观桥往北,先是宣泰桥和云骑桥,然后是位于彭婆婆宅前的横桥子,接着是高桥和西保康门桥,其后是正对着大内前门的龙津桥,再接着是新桥,其后是对着高殿前宅的太平桥,接着分别是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过了宜男桥,蔡河就从戴楼门流出城外,蔡河上位于城外的桥是四里桥。

京城中居中的河道是汴河。汴河的上游在洛阳洛口一带分出一条支流,这条支流流经京城,出城后向东流至泗州注入淮河。汴河担负着东南粮食漕运的交通重任,来自东南的各种土特产,也是经由它运往京城。可以说,京城里无论官民,一切生活所需,都得仰仗汴河漕运的供给。汴河在京城一带,从东水门外七里到西水门外的这段河道,一共有十四座桥。如果从东数起,第一座就是位于东水门外七里的虹桥,这座桥没有桥柱,是用巨大的木柱悬空架构而成。虹桥用丹雘涂饰,远远眺望,就像天边一道赤色飞虹。虹桥附近的上土桥和下土桥,也都是模仿它,用丹雘装饰。过了虹桥,下一座桥是顺成仓桥。过了这座桥,汴水就经过水门流入城中。

汴河位于城里的第一座桥是便桥,接着分别流经下土桥和上土桥,之后流到西角子门。在西角子门处的桥是相国寺桥,相国寺桥再往后一座桥,官名为天汉桥,但百姓都习惯叫作州桥。州桥正对着大内御街,它和相国寺桥的形状相似,桥身都建得比较低矮,所以这两座桥下,大一点的船都不能通行,只有西河平船可以通过。(汴河上的桥梁原以州桥为界——后以相国寺桥为界,将船分成东河船与西河船。东河船主要是大型漕船,无法通过低矮的州桥和相国寺桥。西河船是平船,船身较小,吃水量浅,可以穿过这两座桥。)州桥是座石桥,桥柱是青石建造。桥上设有石梁、石柱、石栏。桥两边河岸上的石壁上雕刻着海马、水兽、飞云等祥瑞图案,桥下的石柱,也排列得相当整齐。州桥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庄重漂亮,是因为它是皇帝出行会经过的御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京梦华录》卷一摘抄附译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