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饺子?

某天在喜马拉雅上听广播,听到一期吐槽中国式婚礼的节目。嘉宾是一位刚办完婚礼不久的杭州姑娘,她老公是河南郑州某地的。他们在杭州举办了一场婚礼,又跑到男方家举办了一场婚礼。说到在男方家举办婚礼,提到一个细节,引得主持人大为不解,哈哈大笑。

什么细节呢?

男方家在婚礼的前一天,就陆续有亲戚朋友到了。怎么款待这些客人呢?大家围坐一圈包饺子,包了好多饺子,晚上大家就吃饺子。

主持人笑得几乎说不清话了,连问了好几句: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招待亲戚朋友吃饺子?

虽然我老家在河南以南,也没有婚礼前一天用饺子款待亲戚朋友的习俗,但同属于北方,也有逢年过年必吃饺子的习俗,平日里吃饺子也比较频繁,所以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北方人眼里,款待亲戚朋友

大鱼大肉可以没有,饺子一定要有


在我们老家,走亲戚有没有受到最高礼遇,或者说判断亲戚关系亲疏远近的一大标志就是,有没有包饺子给你吃。

像我小时候去我外婆家,如果是中午前到的,距离吃午饭还有一两个小时,我前脚刚到,我外公后脚就要出门买几两猪肉回来包饺子。近几年也还是这样。

包了饺子,也会炒几个菜,或者不炒菜只吃饺子也可以。

在北方人眼里,饺子是主食,又不仅仅是主食。跟面条、米饭相比,它的地位更高一些。

也不全然用饺子款待亲戚朋友。比如端午节、中秋节来了一大票女儿女婿和其他远房亲戚时,一桌好菜是必须的,有荤有素的十几二十个菜,还有汤。这个时候如果餐桌上有一碟饺子,多是作为一种菜品。

相比之下,首先想到要用饺子款待亲戚朋友的场景,多是很体己的人数很少的情况下,比如某天去了一两个很久没见的“自家人”。


在北方人眼里,饺子不只是饺子

饺子是团圆,是家的味道


每到年底,公益广告、春晚节目中经常看到一家人围坐一桌吃饺子(可能还有汤圆)的场景。对我们北方人来说,过年过节要吃饺子,家人从外面回来了要吃饺子。

不仅要吃饺子,还要亲手包饺子。亲手剁饺馅,亲手擀饺皮,亲手包饺子。过程虽繁琐但热闹,心意都在里头。

港剧经典台词“我煮碗面给你吃”,在北方完全可以换成“我包饺子给你吃啊!”


在我们老家,每年的年味都是饺子串起来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饺子都是餐桌上的常客。首先,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饺子。吃完饺子,全家齐上阵,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春晚八点开始,我们可以包到十点、十二点。包这么多饺子干嘛?大年初一吃啊!初一当天两三顿饺子,剩下的饺子想起来就煮着吃。到了正月十五,饺子和汤圆一起煮了吃。

平日里,如果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也会顺手称半斤猪肉回来包饺子吃。比如,孩子从学校、工作城市回来。

我一个同学在合肥上班,每逢节假日都要回老家。到家后一般都要中午了,午饭必定是很丰盛的。吃完午饭,他爸就安排她包饺子。于是,她一下午剁饺馅、和面、擀饺皮,晚上全家吃饺子。饺子煮好了,还要把她奶奶喊过来一起吃。

她跟她爸说,可以买饺皮啊,手工擀饺皮又麻烦又累还费时间。她爸说,买的饺皮没有家里面自己擀的好吃。用我们年轻人的话说,机器压的饺皮是没有灵魂的。

也许称得上是一种执拗吧。饺皮必须是手工擀制的,就像即使中午做了大鱼大肉之类的,晚上也会习惯性地吃饺子。在我们看来,吃饺子是比一桌大鱼大肉还要隆重一点,还要有仪式感。

因为我们吃的不是饺子,是说不出口的想念,是一家人团团圆圆,是大家都在就很好。

所以全家团聚时刻,或者当家人从远方归来,没有一起吃上一顿饺子,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认真地问一句:

为什么是饺子而不是其他?


大概是因为穷吧。就像江浙沿海一带日常餐桌上必有海鲜一样,北方人的餐桌上多是面食:面条、馒头、饺子。因为北方产小麦,所谓就地取材。加之饺馅只是猪肉需要花钱买,十几二十块钱就够吃一顿的了,芹菜、韭菜什么的,园子里随手薅两把就行,不贵。

北方人吃饺子的习俗有多久了,我也不知道。想必是因为父母和祖父母都经历过物资匮乏,那时候很多人都吃不饱,更遑论吃肉打个牙祭了。后来经济稍微好点了,买东西还要用粮票、肉票。在那样辛苦的年代,吃饺子可能一年也就一回吧。所以,他们习惯于包饺子给子孙吃,就是想把最好的给你吃。

演变到现在,就变成用饺子款待亲戚朋友,用饺子庆祝全家团圆。每个北方人小时候都吃过饺子,韭菜猪肉馅的,萝卜猪肉馅的,芹菜猪肉馅的等等。抱着热腾腾的碗,一个饺子两三口吃完,喝一口饺子汤,再吃下一个饺子,一次少说也能吃两碗吧。带着这样的儿时记忆,长大后即使出门在外,也会习惯性点一份饺子吃,隔三差五吃饺子也不会腻。

但是对北方人来说,外面的饺子千千万,外面的饺子再好吃,味道上都差点意思,比不上自己家包的饺子。自己家包的饺子,口味才是最正宗的。往往这个时候,就是北方人想家的时候。



#互动#

你是哪里人呢?你们那里爱吃饺子吗?欢迎留言交流一下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方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