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实用人际关系心理学

目录:

一、发刊词

二、看清职场

三、人际互动

四、冲突管理

五、新手晋升


一、发刊词

职场最难的地方,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际关系。

处理:上级、下级、同级、自己的关系。


二、看清职场

(01)萨提亚理论        “冰山理论”   和   “家庭原型”

(1)冰山理论(自我、他人、情境)

①讨好型人格(放弃自我主见)

②指责型人格(忽略别人感受)

③超理智型人格(忽略了人事所处的情境)

④表里一致型人格(完美人格)

⑤打岔型人格(忽略了自我、别人和情境,多发生在职场新人)

(2)家庭原型

1、家长与孩子式(国企和家族企业,是绝对依附性关系)

2、导师与学生式(专家式领导,会把下属当做学生来教导和培养,期待下属尊敬,不断学习)

3、战友式(得有共同目标,可以分享资源)

4、雇主与雇佣兵式(比较纯粹的金钱和利益关系,外企中,“职业化”)

5、偶像与粉丝式

6、保姆与被照顾式(怕下属办事不利,容易跳出干涉,全盘接过来工作)

7、同情者与乞丐式()

8、买卖式(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调价还价,初入职场最不应该有的心态,因为没有筹码,先付出,再讨价)


(02)辩证思维:为什么职场总是抱怨多

情绪,本质上是由一个人的认知决定的。

当产生抱怨或者情绪的时候,你首先应该去检查自己的认知也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

2、我的情绪到底是否针对的是当下所发生的情景?

线性思维会带来两个致命的缺陷:

1、往往会把多元问题变成一元的问题,死脑筋,一条道走到黑,会让我们排除掉其他道路的可能性;

2、让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以至于看不到其他方案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线性思维——凭什么

辩证思维——为什么

总问自己“凭什么”的人,其实就是在用一种线性思维去质疑和抱怨整个外界,他们一方面以受害者自居,另一方面,却往往不自觉地会攻击和忽视规则。

解决抱怨,就是将“线性思维”转化为“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受到什么叫做成长。

1、变化论

2、矛盾论

3、整体论(关系论)


(03)为什么我们总是当局者迷

当出现问题时,A同学第一反应并不是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是选择了找到与自己职场经验相似度很高的B同学,来倾诉,求助。

因为A同学压根就没有想听正确的话,他内心里真正渴望的,其实是想听到别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心理学“自我验证”当我们一旦得出一个结论时,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位自己这个结论寻找证据。

当局者迷:就是我们的认知和情景产生冲突的时候,用心理学解释,就是“自我认知偏差”,也就是我们的期待玉现实不符,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当局者迷。

关己则乱:这个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还会往往把自己的这种“认知偏差”放大。

“ what - if ”观念工具:如果我采取了某种行动,那接下来我会怎样的意思。(假如你真的做出某个决定,结果就会变好吗?)

当你下次再遇到让你困惑不解的问题时,先别急找人倾诉,你不妨先问自己一句“ what - if ”就是假如你真的做出某个决定,情况就会变好吗?

常用这种思考方式,可以把你放到一种更全局的场景当中,会帮你过滤掉眼前的那些琐碎的细节。从而让你在思考时,把握住比细节与情绪重要百倍的方向和重点。


(04)怎样做个高情商的职场人

职场上比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什么?

事实上对一个老板来说,一个公司最重要的首先是生存。所有老板的使命,其实都是在为企业的生存负责,而不是为员工的情绪负责。

大家都是成年人,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惑,千万别拿情绪来说事,公司不是你家,老板也不是你爹妈。

职场情商从立场上来看:就是你要分的清“生存问题”与“情绪问题”,知道公司要解决的“生存问题”而不是“情绪问题”

职场情商从个人来看:让自己舒心,让别人顺心。

情商的本质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职场巨婴”:他们常常会觉得老板偏心,不喜欢我,因此就特别的委屈,沮丧。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期待老板能看见他,看到他的委屈,最好还能鼓励他,给他打打气。

大家会把办公室情商低的人称之为“职场巨婴”,这类人错误地把公司看成了自己的家,凡是把公司当成家的人,他潜意识里都会不自觉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他们总会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的情绪应该由比自己位置更高的人来负责。

家庭当中:我们要相互为对方的情绪负责。

职场当中:不是为对方的情绪负责,职场谈的是利弊,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当老板冲你大喊大叫:

1、你完全不需要内疚,也不用往心里去。(老板的情绪他自己负责,你只需要干好手头的工作就行)

2、当你感觉委屈不满的时候,你也别忘了这是你自己的情绪,别人也不需要对你的情绪负责,你不能等老板拍你肩膀喂你鸡汤。

职场中大家都是成年人,老板其实就是另一个成年人,如果一直纠结另一个成年人不喜欢你不体谅你,这样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奇怪?我们有必要怀着这样一种期待吗?当然没有

人在职场,最重要的,是为公司提供“生存价值”,其次才是“情绪价值”,因为我们之所以要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为了把事情做顺而服务的。当面对复杂人际关系时,你要记得你是成年人,成年人只谈利弊,不谈是非。


三、人际互动

(05)互惠法则:如何寻找自己的职场贵人?

Q1:究竟如何正确看待人脉呢?(价值的等量交换)

人脉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深厚的关系比单纯的链接重要

Q2:到底什么是寻找贵人的正确姿势呢?

贵人:你要想办法帮助别人更加富贵,也就是让别人增值,为别人赋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拉别人一把,或者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往往也是这个时候,你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对他人的作用。

不要期望自己可以找到“茉莉一家”,而要去成为别人的眼中的“茉莉一家”,一亿个人中未必能出现一个马云,我们成为马云的几率小之又小,但是马云一辈子能见到一万个人,所以当“茉莉一家”的机会明显更大。

想要受到别人的恩惠,你首先需要具备一种条件,就是你要有“可被利用价值”。如果你无法在过去或者未来帮别人赋能,为别人提供帮助,那么你就永远不会遇到自己的贵人。

我们首先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贵人,然后才会被更多的贵人所眷顾。


(06)鸡蛋理论:如何透过“职场面具”看他人

一个人的面具是时时刻刻都戴在自己身上的,而不是说是进入职场才有的。

员工: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你为什么不顾及我的感受,还要说我不上心呢……

领导:为什么我一片苦心的培养你,你就一点也顾忌不到我的感受,好好珍惜眼前的机会,用心把事情做好呢……

观念工具:鸡蛋理论(去有效的帮你拆解别人的情绪)

蛋壳:每个人对一件事,或悲或喜的最直接反应;

蛋黄: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态度;

蛋黄:一个人内心真正的需求。(比如老板关注的是团队的业绩,公司的赢利状况。而普通员工关注的则是自己的兴趣,成长空间,升职加薪等等)

一个人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决定了外在情绪和行为。

一个人的感受,其实是由蛋壳蛋白蛋黄三层的,复杂结构构成的。

环境:老板从小家境一般,全靠勤奋努力换来今天,希望身边的人和他一样不辞劳苦,努力上进。员工出身优越,玩心很重,而且总是让他看到一下班就跟朋友一起花天酒地。

领导:为什么你刚入职场,就一点上进心就没有呢?

员工:为什么你明知道我都和朋友约好了,还非要下班开那么多不重要的会议呢?

不同领导对下属期望不一样:

1、期望下属在工作中成长,尽快独当一面,会大胆有侧重的授权;

2、把耗时的杂事让下属干,自己捏着核心资源或本事不放手;

3、故意压在自己不喜欢的手下。

同一领导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不一样:

1、事事顺心,春风得意时,适量拍点马屁是需要的;

2、项目复杂,业务不顺时,踏踏实实做事,帮他分忧解难是他最本质的需求;

不理解表面情绪

忽略了平时做事风格

没满足本质需求


(07)圈子效应:如何应对职场里的“小圈子”?

到底什么是圈子?

职场办公室里的圈子,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个利益共同体,目标,动机具有一致性。

成员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一群人彼此聚在一起,一定是因为彼此相同的背景经历,或者某个共同的目的作为依托。

融入圈子需要一个准入门槛。越是高质量的圈子越是需要高昂的社交成本。

1、主动释放自己的善意:主动留意大家的需求

善意不能理解为谄媚,善意意味着你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好,而不能只是集中地对某些你认为是强者的人单独好,因为这样会不小心给自己树敌。

2、想要融入的圈子,除了主动释放自己的善意,还得去找到与性格相似的一个引路人。

别人跟你无冤无仇,为什么一来就会排挤你呢?其实只是你自己自恋罢了。他们可能只是对圈子内的人比对圈子外的人热情罢了,他们可能只是对你没有像你之前的同事那样对你热情罢了。


(08)ABC理论:如何与立场不同的人打交道?

ABC情绪理论:

A:事情的前因,客观事实(事件里的导火索)

B:就是一个人的看法(因为信念这层滤镜所产生的看法:淡定的态度、称赞的态度、愤怒的版本、不屑的版本)

C:我们对现实所反应出来的情绪和后果

我们不是因为A才导致了C,而是因为B才导致了C。

任何人的看法都是具有主观性和多元性的,任何两个人关系再好,他们依然可能会存在着某些截然相反的观点。选文科选理科,芒果好吃橘子好吃。没有谁对谁错。

原则一:示弱定律(让对方卸下敌意)

原则二:深度沟通(合适的时间,轻松的场合)

原则三:善于时刻发现对方的优点(长处越具体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实用人际关系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