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爱情宣言后,他一生的感情生活怎样了?

文/乔平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荡气回肠、气势铿锵的爱情宣言,被世人无数次引用,作为对理想爱情的期盼和祈愿,打动了不知多少痴男怨女的心。现如今,“池上鸳鸯鸟”、“水中比目鱼”,也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意思是: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你是不是觉得,放出如此爱情宣言的人,一定是个情圣吧?他一生的感情生活,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吧?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虽然有过爱情,但并没有长相厮守。骆宾王还专门写过一首叫做《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长诗,痛斥卢照邻的薄情。

那么,那个写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爱情宣言后,卢照邻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的感情生活后来怎样了呢?

01 哪个少年不曾对爱情抱有浪漫的想象?卢照邻当然也有

卢照邻在京城长安期间,盛唐的气象使这位年轻的诗人和官人完全投入了繁华和生活,这在他的《长安古意》里便可知一二。从这首诗除了领略诗人澎湃的才气与热爱生活的激情外,单就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不就赤裸裸地表达了一个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吗?

image

是的,如果能和你相爱,即使令我此刻死去,我也欣然接受;只要有你的爱,就是世间最好的风日,神仙的生活我也不会羡慕半分。

这是不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少年和青春时代很像?那个时候,人生风雨无多,即使有愁,也是轻如烟柳的少年愁,不会有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痛,所以对人生还抱有美好的想象,自然也少不了对爱情极尽浪漫的期许。

更何况像卢照邻这样的才子诗人,感情丰富、情思敏锐,他理想中的爱情可超越生死,让人连神仙的生活也不羡慕了。可是,这样的爱情,世界上真的有吗?即使有,能得到圆满的结局吗?

02 一个对爱情充满浪漫期许的人,一旦真的爱了就会把对方甜晕,比如郭氏

卢照邻在益州(现成都)新都当县尉期间,虽然对官职不甚满意,但他除了寄情山水,还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滋养。

他遇到了同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有共同志趣的灵魂,总会有玄妙的引力让他们相聚。他和他的知己才子们纵论诗文,畅谈际遇,把酒临风,悠然心会。

友情是凄清境遇里的温暖安慰,而不期而至的爱情,更是灵魂里突如其来的一道闪光,可以唤醒沉睡的激情,可以化解心灵的冰冻,可以让灵魂苏醒、飞扬。

image

在这里,卢照邻和郭氏如何相遇,如何相爱,如何难受难分?郭氏到底有多美?是千篇一律的俗美,还是清新如露珠般脱俗?这些,卢照邻没有写在诗里,我们不得而知,所有的细节,只能依靠想象了。

但是,不论她美或不美,在卢照邻的眼里,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她是否也有一颗诗意的灵魂,否则怎会爱上并不显贵的他,而且还爱得如此之深,如此惊世骇俗、义无反顾?在那个礼教甚严的朝代,作为一个女子,她竟然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未婚怀了他的孩子。

我想,他们一定有过一段岁月静好的甜蜜吧,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是每一场爱情的必备戏码,虽然概括起来不过区区几个字,但身处其中的人,一定会觉得那些时刻心如浪涛,一瞬千年。

image

然而,这一切都定格在了卢照邻要去长安参加“典选”之时。卢照邻暂别蜀地,与郭氏有过怎样的海誓山盟,并也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他们爱情的结晶夭折了,她一直在等,而他一去杳然。

可以想象郭氏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挨的清晨和黄昏的。她也许捎过信给他,也许向无数人询问,可就是找不到他。她偶然的机缘,找到了卢照邻的好友骆宾王,不顾女儿家的羞涩,将自己与卢照邻的故事和盘托出。

骆宾王闻听此事,一副侠骨柔肠被深深触动,马上写了一首长诗《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大概意思是说,卢照邻你不能这样喜新厌旧没良心,痛斥好友不该如此薄情对待郭氏。但是卢照邻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连只字半语的辩解也不曾有。

郭氏和骆宾王一定认为卢照邻是一个薄情寡义、始乱终弃的人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卢照邻的归来?

03 每个人的爱情,都摆脱不了命运的缠绕,卢照邻尤其是

去了长安的卢照邻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一一细数这个诗人的苦难历程:

原来,卢照邻到达长安参加“典选”以失败告终,仕途遇阻,偏偏祸不单行,此时家中又生变故——卢照邻的父亲去世了。他在太白山下为父亲守丧。然而,尽管如此,命运还是不肯对这个才子展露哪怕一丝丝仁慈的微笑,本当壮年的卢照邻,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当时人称“风疾”,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风湿病,这种病发作起来相当厉害,疼痛剧烈,随着病情进展,病者手脚痉挛,进而丧失行动能力。

image

卢照邻后来在《释疾文·序》中写自己得病后,只能在地上爬行,“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他在《五悲·悲穷通》中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病后的惨状:“形枯槁以崎萎,足寥蜷以U厘……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肢萎堕,五官残缺……”此时的诗人,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四肢萎缩,五官变形,眼睛混浊,生命之火渐趋微弱。

这样的卢照邻,连走一步路都异常艰难,他还怎么能去遥远的蜀地赴约见自己的心上人?他怎么能让她看到他现在不堪的病容?他怎么忍心让她为他心痛却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就算她不离不弃,愿意照顾他终生,但他怎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害她受一辈子苦?他的本意,是不想把自己的苦痛分给她一半。

病后的卢照邻,经济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买不起上等的朱砂来配制药方,他就用普通的朱砂来代替,结果由于副作用大,反而使病情加重。无奈之下,一向心气极高的卢照邻开始向朋友们求助,那些朋友们也都非常讲义气,慷慨相助,给他送药送钱。

四十一岁那年,卢照邻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来到长安,经人介绍认识了著名药王孙思邈。然而药王的医术再高超,也无回天之力。生命的最后阶段,卢照邻来到具茨山,请人为自己修好了墓穴。他常常安静地躺在墓穴里,此时的诗人大约已看透生死,所以能够平静坦然地接受死神的拥抱,或者,他竟也是期待死亡的降临吧?对于一个被痛苦浸透的生命,活着比死去更加需要巨大的勇气。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拖着残疾的身躯,用勉强还能活动的一只手,还在写诗。在一首诗中,他写道:

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

这里的“蜀道蜀桥人”,除了郭氏女子,还能有谁?她是他唯一的爱人,永远的爱人。虽然远隔天涯,虽然她因为误解而恨他,但心底里,那些爱还好好的,像水晶一样地安放着,爱情是这个清冷尘世留给他的唯一一抹暖色。

最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撑下去了,就连心里珍藏的爱情的力量也不能挽留他,他累了,于是写下最后的文字《释疾文》,把自己投放到清澈柔波的颖水里。具茨埋才骨,颍水葬诗魂,这位命运多舛的才子,终于得到了安息。

image

卢照邻,虽然脑洞大开描绘了浪漫爱情的美好宏图,大笔一挥写下了千古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也曾拥有过“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的爱情故事,但是,终究还是落得个“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道是无情却有情”,如果不能做爱人天空中的太阳,那就做远远的一轮月亮,在看不见的暗夜,为爱人洒下一片月光,也是另外一种浪漫。

世间有一种爱叫作放手,万不得已也好,有意而为也罢,在无能为力继续驾驭爱情的时候,也许,放弃就是最好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下“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爱情宣言后,他一生的感情生活怎样了?)